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娜  马金珠  张鹏  齐识  田黎明 《资源科学》2013,35(4):892-899
信息量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7个评价因子,进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文章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及信息量法的定量分析功能,对各类因子进行分级计算与信息量赋值,生成各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图层,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得到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中度危险区以上的区域包含88.91%的泥石流.随着危险等级的增加,泥石流沟面积占危险等级面积比也随之增大.在中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和极高度危险区内发生的泥石流面积分别占到各危险等级面积的21.21%、34.09%和46.00%,分析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特征吻合较好.由此可见,信息量法与GIS技术结合对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聚类分析的三江并流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明涛  韦方强  王欢  苏鹏程  谢涛 《资源科学》2012,34(7):1257-1265
三江并流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同时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了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这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适用于没有足够训练数据的情况,可以快速对一个区域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选择了能够反映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灾害主控因素的8个影响因子:地形坡度、坡向、植被、地层岩性、断裂带密度、河流切割密度、降雨量和道路网密度。聚类分析算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将整个研究区域划分为四个子类,分别对应极低、低、中等和高危险区,其评价结果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分布的点密度值相吻合。从危险性评价图可以发现,即使在极低危险区域附近,可以看到有高危险区域的存在,因此,这一分区图可以用来寻找危险区中的防灾避灾安置点(即小块的低危险区);从危险性分区图中还可以发现一点,在高危险区域和中等危险区,以及高危险区与极低危险区分界线附近,泥石流灾害点分布比较密集。  相似文献   

3.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苏鹏程  韦方强 《资源科学》2014,36(2):273-281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影响下,四川震区泥石流灾害频发。为研究震区泥石流危险性,本文选取一次最大冲出量、动储量、岩性、地震加速度、切割密度、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流域面积、24小时最大降雨量九个评价指标,通过各指标的分类标准确定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值,得到不同指标与确定度关系的正态云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在分析四川震区11条泥石流沟的实测数据之上,采用灰色关联法和熵权法等两种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客观权重,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客观因素的影响,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充分的信息挖掘;再通过博弈论对三组权重值进行组合赋权,得到基于组合权重构架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云模型。通过基于云模型的组合权重评价方法,可以使泥石流危险性预测更为准确、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琼结县白色沟的野外调查,查明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气象与水文、地震等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对白色沟泥石流分区特征、形成条件、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泥石流减灾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西宁市城区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遴选了海拔高程、地形相对高差、地层岩性、距公路距离、距断裂构造距离、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下水类型等10个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层次分析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了西宁市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利用ArcGIS软件,通过多因子空间叠加技术,计算出了西宁市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图。结果表明:西宁市城区地质灾害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分别占整个研究区的43%、19%、21%、17%。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k-ε紊流模型数值模拟了液流运动的两种型态,并得到不同流态水流的流速分布规律。计算结果显示,数值计算的流态特征、流速分布与模型实验吻合良好,表明雷诺数值实验可以替代教学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9.
详实合理的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估对溪洛渡电站工区及对外交通的施工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的方法对研究区12条泥石流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癞子沟、杨家沟、花椒湾沟、塘房坪沟、象鼻子沟、梁子沟、二坪子沟和那里沟均为泥石流沟,溪洛渡沟、豆沙溪沟和冲沟1、2、3均为山洪沟,其中杨家沟泥石流危险性较大,癞子沟、花椒湾沟、塘房坪沟、象鼻子沟、梁子沟、那里沟、溪洛渡沟危险性中等,豆沙溪沟和冲沟1、2、3危险性较小;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大的区域面积为2.63km~2,危险性中等的区面积为6.25km~2,危险性小的区面积为6.14km~2。  相似文献   

10.
海啸灾害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啸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帮助理解海啸自然灾害的物理特性及预防减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当前海啸数值模拟的常用方法,包括对它们物理特性的描述,物理过程的划分,不同过程所采用的控制方程,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及模拟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 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一些海啸数值模型,及其实现方法与特点,对于研究者开展自己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一鸣 《科技通报》2021,37(3):97-103
台风暴雨型泥石流是指由台风暴雨所直接诱发的泥石流,由于其具有低频与台风暴雨期群发的特性,导致其风险防控难度大.目前国内外泥石流风险研究主要针对中、小比例尺和单沟的泥石流总体风险,很少针对单沟开展风险区划.以浙江省乐清市龙西乡仙人坦村西沟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遥感影像的泥石流危险度数值模拟开展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进而基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和边界元耦合方法的管道进口声传播及声辐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整个声场分为内部有限域和外部无界域,分别用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求解控制方程,在二者之间的界面上使用具有物理意义的声阻抗参数进行匹配,并通过一种快速迭代方法实现全声场求解.这种迭代方法可以保证有限元刚度矩阵等带宽以及对称的特性不被破坏,有助干提高计算效率.该模型先得到了解析解的检验,进而在无流动情况下对于简化的航发短舱进口管道模型进行了噪声辐射现象的数值模拟,最后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声衬对远场声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巴东新城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巴东县新城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确定了16个参评的危险性因子、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并予以分级赋值,根据危险性综合指数进行危险性分区与评价,其分区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4.
大理市双廊镇甸心洪沟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在对甸心洪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沟属中等危险泥石流沟,若遇强降雨,极有可能爆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15.
SPH方法由于可以在不同粒子上赋予物理特性且核心方程为矢量方程,在近年得到越来越多学者重视。根据此特性本次为简化模型对其一维形式进行模拟,选用三次B样条函数作为核函数,加上Lennard-Jones边界力模型,同时结合蛙跳积分法进行一维数值分析从而观察到粒子各个时刻的运动状态与物理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包含有很多计算模型,对于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一种较好的模型进行解决,这就需要对模型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模型是二方程模型,本章就应用二方程模型对细长体绕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同时也对其中的参数设置进行比较。1、模型的建立1.1控制方程本文以风洞试验[1]为参考,计算模型与风洞试验相同,流速为40m/s,即高雷诺数的流动,采用二方程模型对流场进行计算。连续方程(1)动量方程:(2)1.2湍流模型湍流动能k方程(3)耗散率方程(4)1.3计算条件为方便比较,细长体模型与风洞试验相同,选用的椭球体作为研…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铀是一种稳定的陶瓷燃料,它具有熔点高和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特性,作为核燃料二氧化铀的导热性能将直接影响核燃料芯块内的温度分布和芯块中心的最高温度,分析比较了二氧化铀热导率的实验研究结果和关联式,发现已有实验结果间的差异已经缩小.通过开展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表明,二氧化铀热导率在中温区模拟较为准确可靠.在低温区时,需对能量输运粒子的动能计算进行量子修正;在高温区,需建立声子能量输运模型、电子气能量输运模型和光子辐射部分的能量输运模型,进一步建立二氧化铀的热导率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8.
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模拟软件,基于鼓包运动基本假设和ALE算法,针对炸药在土壤中爆炸时鼓包运动和爆炸空腔的运动规律等问题,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表面鼓包运动主要受爆轰气体膨胀作用影响,可分为加速运动和准匀速运动两阶段,且后者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情字井油田黑98区块储层孔渗低及东西向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通过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为研究区油藏开发提供挖潜及调整的方向。在对研究区油层和储层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以往的勘探和生产资料,以石油地质学、油藏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学、渗流力学及油层物理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根据模拟成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剩余油挖潜价值进行分区,作为油藏调整注水开发方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体上肢运动链模型的准确构建和仿真设计是进行虚拟人体运动和控制的关键技术,是实现虚拟人体运动控制和模式识别的理论前提。传统方法采用几何法、解析法等模拟人体上肢运动链模型,无法有效实现人体上肢运动链的高自由度控制模拟,产生后期搜索迟钝效应。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子维空间运动规划的人体上肢运动链六自由度模型构建方法,构建人体上肢运动的各关节单元,得到上肢结构及运动学模型D-H表示方法,设计上肢运动链位姿变换,基于分层子维空间运动规划方案,得到人体上肢运动链动力学模型方程,采用六自由度全关节分析方法分析上肢运动链各关节单元,实验得出该模型构建能更好模拟人体上肢运动链模型,控制误差较传统方法减小,能有效实现人体上肢运动链的高自由度控制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