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丽云 《科技风》2011,(5):159-160
真正的儿童绘画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充满着童真和稚气。面传统的教育观念,让我们的家长与教师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存在着误区,不仅扼杀了孩子最可贵的创造天赋,也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心,失去绘画带来的快乐。那么如何走出成人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误区呢?这就要我们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善用激励保护的原则,用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画,学会倾听孩子的画,并用支持、肯定的态度去评价儿童画,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0,(6):42-44
亲爱的家长:近日,我看见一家幼儿园门前挤满了家长。一问,才知道他们的孩子正在参加该园"才高班"招生测试。家长们说,若孩子能顺利进入"才高班",一方面说明孩子智商超常,更重要的是将来有望进入超常儿童班就读,或许能成为少年大学生。我知道,这是某些机构的正常工作,不但无可厚非,而且于发现超常儿童是很有意义的。然而,我担心的是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于是,作为一个研究超常儿童问题的学者,我决定要给你们写一封信。首先,我要郑重其事地给你们一个忠告:如果家长把一个孩子当超常儿童来养,犯错误的概率是97%;而把一个孩子当普通孩子来养,犯错误的概率只有3%。这是因为,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承认,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超常儿童占全部同龄人的比例只有1%~3%。虽然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应当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  相似文献   

3.
肖婷婷 《科教文汇》2010,(35):167-168
儿童画是儿童心里的话。在教学中,不需教他们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绘画,画出自己的个性。只有在精神放松和愉悦状态下真情流露,让孩子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感受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更好地释放他们的世界和情感,展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发挥他们奇特而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所顾忌、尽情挥洒,把生活中的平凡通过他们的画笔变为神奇。顺从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用孩子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让他们的心灵永远是自己宁静的天空,永远流淌着快乐和真情。  相似文献   

4.
<正>寒假生活开始了,孩子们多了很多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时光。这段漫长的假期,既让家长期待,也让家长有些焦虑。面对有抽动症状的孩子,假期里家长应该怎样与他们相处,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减少或者有助于缓解抽动症状?首先,假期让孩子在身心上尽可能保持忙碌的状态当抽动症儿童无事可做、百无聊赖时,有些孩子的抽动症状可能会加重。而规律的学习和生活,在一定时间里专注自己喜欢的脑力活动或者体育运动往往能帮助到一些孩子减轻他们的抽动症状。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尊重家长是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蒙台梭利说过:‘嫩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凤玲 《科教文汇》2009,(26):77-77
渴望成长是每个孩子的“共性”,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成人化”现象,是儿童对“成人感”的向往,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游戏内容。家长应做好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独立感和成人感逐渐增强,观察力和理解力也有明显提高,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要求;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时期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成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式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涉及到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以及培养学前儿童有效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学前儿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有别于其他年龄儿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从策略上讲,必须注重管理的深度问题,也就是说,针对4岁儿童进行课堂教学,与生俱来的自我中心问题必须要进行妥善的处理。毕竟,与许多孩子在一起,自己的中心地位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教师要设法消除他们对此形成的恐惧。出于对学前儿童未来发展的考虑,教师要教会儿童与其他孩子一同分享,要能够与其他孩子合作,一起活动,融入集体。当然,这样做,对教师是…  相似文献   

10.
袁娟 《科教文汇》2013,(30):140-140,143
现在的职校生是在家长批评、老师忽视的环境下长大的。要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就必须让他们树立自信,而老师、家长的赏识会起到促进作用。作为班主任,第一节班会我就告诉他们“你们本来就很美”,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家校通”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也赏识孩子,鼓励孩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众》2009,(3):13-13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的安全感到忧虑,他们不再让孩子走路或乘巴士上学放学,而是亲自开车接送,能自己到公园中玩耍的儿童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近期的报告指出,有1/3的家长甚至不允许8岁至15岁的孩子在无监管的状况下到屋外或花园外游玩,而Nu.M8手表的出现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2.
儿童画是儿童们喜闻乐见的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对外部世界认识的一种艺术方式,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画画,都乐于画画,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于儿童画没有一个正确的欣赏和评价方式,对于孩子的表达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对孩子的绘画成长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本篇论文逐条分析了如何正确的欣赏、评价儿童绘画,以促进儿童画的健康发展和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家长对子女疼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让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外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在上大学前旅游的费用,也可能家长给出,但不是家长必须提供。孩子可以靠自己打工搛取(在学校、在社会),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等到18岁成人后,读大学,有父母给出学费的,但父母和孩子都明白这不是父母必须应该给的。实际上很多父母不给出,孩子一靠奖学金;二靠打工来获得学费。美国的大学生读书期间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两份工。父母对孩子的无限责任是教育,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松自在。四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源于美国是一个高度民主的国家,从人们生活的状态即可判断这种制度对美国整个民族的影响。另外就是和人们本身的一种对生活正确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烨 《科学生活》2013,(7):44-45
当今社会,孩子身材矮小成了家长们的一大心病。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从就业到交友,身材的高矮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个子矮小容易影响孩子某些特长的发挥和身心成长。家长们对自己子女的身高异常敏感,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的身高问题找医生看过病。儿童身材矮小已成为父母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我教任教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半年下来,累得不轻,也感慨很多,同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之间的差别太大了,这个差别不仅仅是智力的差别,更多的是孩子的习惯养成。造成孩子差距大的原因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忽略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教育,使得孩子迈进小学门槛很不适应,那么家中有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跟上学校的节奏,轻松愉快的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  相似文献   

17.
<正>背景:孩子长大后,会渴望独立的空间,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孩子是永远不懂事的,永远不知该如何为人处世的,他们得时时操心孩子的一切。于是,哪怕是17、18岁了,他们仍像对待2、3岁的孩子。尽管觉察到这样,只能令孩子每况愈下,却无法放下自己密不透风的"爱"。下面的案例或许会给某些一心"爱"孩子,却又束手无策的家长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小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需要我们每位美术工作者用热诚去点亮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有差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不同的儿童个性。儿童在关键期内要养成良好的个性,离不开科学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主要讲述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个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3,(5):64-65
“儿童”这个词,本身就象征了美好、纯真以及最基本的人性。然而与此相反的是,当代儿童表现得越来越早熟,模仿成人的圆滑语言和动作,俨然一副“小大人”的姿态,“五条杠少年”和“九岁演讲帝”等也因此一夜成名。家长也会抱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一代比一代“早熟”。您对“儿童的成人化”的现象怎么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