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实验室.实验室由天然气地球化学、天然气成藏和天然气开发三个专业实验室构成.实验室拥有国内或行业知名的学科和专业技术带头人,确保了实验室建设的前瞻性、实验技术的领先性和科研成果的先进性.重点实验室按照"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机制,立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天然气地球化学、天然气成藏、天然气开发三大领域中的科学问题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在天然气成因、天然气生成机理、大气田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天然气封盖机理、天然气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已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基础研发中心和高素质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是目前发现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具有较大潜力。其分布广泛。页岩气因自身的成藏特点,所以其开发较困难。为更好开发页岩气,需深入探究页岩气的成藏。本文首先探究了页岩气的成藏机理,主要分为吸附、活塞式运聚以及置换式运聚三个主要阶段。再次,对影响页岩气成藏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廖静  宋瑞有  刘维军 《内江科技》2011,32(12):135-136
莺歌海盆地临高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具备良好烃源条件,具有以断面,不整合面以及与构造脊配合的砂岩输导层构成天然气的运移通道,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和多个构造,具有天然气规模成藏条件。根据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动力学的分析,对天然气的成藏模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5,(8):91-92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的重要领域,分析其成藏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评价和开发我国的页岩气资源。文章主要从页岩气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富集规律与保存条件和聚集机理等方面对页岩气的成藏特征进行分析,并简单介绍了我国页岩气的分布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他是脚踏实地的学者、油气勘探科研生产一线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经过近二十年的艰难探索,他在海相碳酸盐岩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与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普光、元坝等特大型天然气气田的发现和川气东送工程,  相似文献   

6.
李孝军 《内江科技》2009,30(6):91-91
本文通过对埕东北坡新近系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气源是埕东北坡天然气成藏的物质基础、断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有利通道,盖层是新近系天然气藏形成的重要保存条件利用“网毯运聚”成藏模式,指出生油洼陷中天然气先沿成藏体系下部的油源断裂网纵向运移,再沿不整合面和馆下亚段块状砂岩等“毯状”疏导层横向运移,在内部油气沿砂体及切割砂体的小断层进行再分配,最后在新近系曲流河道沉积有效砂体中聚集成藏。同时,利用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对埕东北坡新近系含气河道砂体进行描述,通过钻探证实该区具有较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他是脚踏实地的学者、油气勘探科研生产一线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经过近二十年的艰难探索,他在海相碳酸盐岩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与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普光、元坝等特大型天然气气田的发现和川气东送工程,加快了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促进了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同时丰富和完善了油气勘探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实验室。实验室由天然气地球化学、天然气成藏和天然气开发三个专业实验室构成。实验室拥有国内或行业知名的学科和专业技术带头人,确保了实验室建设的前瞻性、实验技术的领先性和科研成果的先进性。重点实验室按照“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机制,立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天然气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外页岩气的系统研究,认为它与常规天然气在成藏理论和富集条件上既有相似又有差异,认为页岩气系统基本上是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的连续型天然气聚集,页岩气可以是储存在天然裂隙和粒间孔隙内的游离气,也可以是干酪根和页岩颗粒表面的吸附气或是干酪根和沥青中的溶解气。页岩气富集条件,分为烃源、储集和保存条件:烃源条件包括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储集条件包括岩性特征、有机质页岩厚度和物性特征等。其中,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物性特征(裂缝)是控制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汪栋刚  张勇 《内江科技》2013,(3):154+103
本文根据川西坳陷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与天然气中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天然气成因类型的X判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为热成因气,不存在生物成因气。天然气d13C1-d13C2关系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须二段为混合成因气,不存在油型气。轻烃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Ⅲ型干酪根成因气。因此,综合碳同位素与轻烃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以Ⅲ型干酪根成因煤型气为主,仅须二段为混合成因气。  相似文献   

11.
为了展示我国地质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提高地勘行业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推出地勘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地质学会自2007年以来连续组织举办“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年度评选。在今年初结束的2013年度“双十”评选中,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谢玉洪研究团队承担完成的“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规律与重大发现”脱颖而出,成功入围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谢玉洪研究团队在莺歌海盆地开展的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勘探突破方向研究,建立了临界温压条件下水溶相天然气级差出溶理论模型,丰富了天然气脱溶成藏理论;构建的伸展-走滑型盆地重力流沉积模式,破解了在坳陷内寻找大型优质储层的重大难题;建立的底辟区“裂隙系统沟烃源、重力流扇体定储层、高压封盖控气柱”三元耦合成藏模式,指导了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方向,发现东方13-2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储量1035亿立方米;创立的多机制超压成因的压力预监测技术,地层压力预测精度高达95%,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相似文献   

12.
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110块砂岩样品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荧光、温度和流体势分析。系统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多阶连续性运聚特征,虽可划分6期,但应为多期充注一期成藏。各区块不断运移平衡连续成藏。不同时期流体势走向不尽相同,榆林、神木、乌审旗等地区为油气长期指向区。  相似文献   

13.
郝德峰  韩光明  胡潜伟 《内江科技》2011,32(11):138+147-138,147
本文主要从天然气的储层、盖层和烃源与运移务件入手.分析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深层的区域成藏条件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分析,乐东区底辟周缘莺二段的水道砂~海底扇体系和凹陷内部的黄流一梅山组低住滨海~三角洲体系是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李风鸣 《内江科技》2010,31(5):125-126
为了详细了解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指导该区深层天然气勘探,本文对渤南地区古近系天然气地质背詈、烃源岩有机质性质、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模拟实验、碳同位素比等分析了该区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证实渤南地区古近系天然气有原油伴生气、高成熟阶段裂解气、煤成气及多种类型的混合气,气源岩为沙四下段暗色泥岩和C—P系的煤系地层.同时也证实渤南地区古近系天然气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超深层(埋深超过6000米)天然气资源逐渐受到重视。但该领域储层致密化、成藏过程复杂,目标难以识别,工程施工难度大,高效勘探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受此制约,元坝探区长期未获突破,是四川盆地最后一个被登记探矿权的区块。2006年以来,中国石化以元坝探区为重点,依托国家、企业科研项目开展攻关,创新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认识,形成超深层地震勘探、钻井及测试三项核心技术,在6500~7000米的深度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郭旭升研究团队完成的“川东北海相勘探元坝勘探子项目”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  相似文献   

16.
李伟茹 《内江科技》2011,32(7):128-128
束鹿凹陷位于冀中凹陷的南部,束鹿凹陷总生油量10.36×108t,聚集量(0.956~1.434)×108t;总生气量2953.5×108m3,气聚集量42.76×108m3。目前凹陷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61×104t,天然气3.7×108m3,仅占总聚集量的20%左右,剩余资源量还很大,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本文通过对已发现油藏分布特征的总结,并结合前面对成藏要素、成藏模式和成藏机理的研究成果及认识,分析束鹿斜坡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对油气富集规律的深入研究,结合束鹿斜坡的地层发育特征、砂体叠置样式等,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乐东X-1为莺歌海盆地乐东底辟围区莺歌海组的水道砂岩性圈闭。本文从天然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出发,分析了该水道砂的烃源、储层、盖层、圈闭、运移等成藏条件,分析认为该水道砂岩性圈闭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集输中分输场站工艺管线、设备冰堵是常见现象之一,一旦发生冰堵将严重影响安全平稳供气。本文主要介绍了天然气站场工艺管线冰堵的成因,并对冰堵的防治处置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中微量元素可以判别油气的形成环境(如V,Ni),对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烃源、成藏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油气田生态环境及加工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对烃源岩及油气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多金属元素富集层是微量元素(如As、Se、Mo、Sb、TI、Ni、U、Pb、Bi、Cu、Cs、Zn等)富集的重要载体,油页岩中Mn、P、Sr、Y、Ba含量偏高,中国煤中明显富集Se、In、Y、Mo等元素。现代分析方法已在石油灰分中发现了40余种微量元素,而天然气中微量元素则以化学元素表中第六周期的元素最多。油气在生成过程中,微量元素以初始生物体到干酪根和干酪根到生成的油气两种方式进行富集。油气运移成藏后,会通过微渗漏或垂向微运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微量元素的转换,造成微量元素的变化。应用油气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开展油源对比研究是常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戴金星,1935年生于浙江省瑞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12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主要致力于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1979年提出“煤系是良好的工业性烃源岩”,开拓了我国煤成气勘探研究工作。“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四次领导国家天然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并发展了中国煤成气理论,提出各类成因天然气鉴别方法和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定量和半定量控制因素,成功预测了大型气田有利勘探区。先后发表论文290篇,出版《天然气地质学概论》《中国天然气地质学》(卷一、卷二)、《中国东部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形成条件》《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中国天然气的聚集区带》和《中国煤成大气田及气源》等26部专著。1987年,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中国天然气成因与鉴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六五”“七五”和“八五”时期连续三次获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