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度分析能了解区域的一体化状况.本文借鉴引力模型思想,修正后计算出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并不高,但有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厦门特区将逐步采取自由港某些政策、闽南厦漳泉三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并开始显示了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有效地引导和循序渐进地寻求闽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模式,已被提到共同的建设进程上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活动日愈活跃的实践表明,科学地规划生产布局和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力求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是发展闽南地区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相适应、又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地区优势显著的区域经济新体制,不仅有助于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投入要素质量、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3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1年—2016年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与分析。结论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速将持续下降,其发展仍处于要素-资本驱动阶段,创新驱动潜力巨大。建议优化要素质量提升系统,引导高级要素集聚,打造效益导向型的软环境优势,从而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行政区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转变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科技人才流动?基于科学文献大数据,本文利用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促进了城市间及城市内部科技人才流动,对自然科学领域、非相邻城市间及省际城市间的科技人才流动的提升更大;区域一体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人才向中小城市聚集;在高校资源越丰富,创新产出更多,第三产业越发达且高铁开通的城市,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越强。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提升作用存在多方面的“马太效应”。本研究为优化人才资源的空间布局、提升区域治理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制度的角度,基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背景和现状,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分析,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浙、沪为例采用1995—2007年的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测算长三角地区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内高等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状况分析入手.结合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选择,提出了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构建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得到反映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指标,基于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到以下结论:上海是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呈现不均衡分布,苏南、浙北地区城市以及上海的区域创新空间联系量较大,联系较为密切,而苏北与浙中、浙南城市创新空间联系相对较弱;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密切的区域与长三角的主要都市圈存在空间拟合现象;苏州、杭州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中心城市,杭州的创新辐射趋向北方,而苏州的创新辐射呈现四周辐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潜 《科学中国人》2007,(9):118-1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的新兴地区,其地理位置优势、经济环境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都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业随之迅速发展,本文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解释了该地区实施区域物流战略的必要性,并且根据现实已有的条件和其发展目标以及潜力,从绿色物流、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和人才吸引方面,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战略。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对长三角的区域物流发展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战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方法的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度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本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建立技术创新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我国其他省份为参照对像,测度了长三角苏、浙、沪两省一市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居全国首位,但是除了上海以外,江苏、浙江仍处于非DEA有效阶段,技术创新效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文章根据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点分析,指出了江苏、浙江两省在投入产出方面的具体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杨清可  段学军  王磊  王珅  范业婷  朱高立 《资源科学》2021,43(10):2093-2104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区域一体化中的要素流动方向和产业发展态势,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是驱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和土地利用的良性关系,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同机理分析,构建区域一体化与土地利用效率效率评价体系,解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验证了两者...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实践,具有战略性经验启示:内向一体化是外向一体化的基础,要成为新型生产中心与制造业基地,以及重要的制度与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经验启示:统筹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海洋文化产业成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海洋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单一化和缺乏生态化以及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存在弊端等问题,建议将平衡化和生态化融入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实践,走"科技+文化"的发展道路,以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牌化为目标,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海洋文化主流价值观,在各方开发主体的协同创新中提高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长三角区域编辑学论文的发表情况,以反映该区域的编辑学研究水平。【方法】统计分析长三角区域2013—2015年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发表论文的高发文机构、高发文作者、主要基金项目等内容,比较各地区研究热点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高发文机构和作者、基金项目、研究热点相对集中。【结论】建议从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依靠期刊集群以编辑学研究促期刊发展、加大对编辑学领域课题的扶持力度、开展编辑学论文写作培训班4个方面促进长三角区域编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目标,界定了区域专业技术服务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其技术经济特征,进而依据长三角的现实需要,分析了专业技术服务系统的现实需求,并依据产业技术链及生命周期两个变量,确定了不同长三角区域专业技术服务系统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能源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情况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在分析长三角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两省一市能源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现状,提出了促进上海及长三角区域能源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定性研究是开展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实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从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定性分析,进而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要素角度以及江浙沪三个创新子系统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8.
罗永乐 《软科学》2004,18(3):38-40,54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辐射理论出发,探讨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加速一体化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现实需要,而上海世博会的承办也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资源、产业、市场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整合与协调,从而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走向共赢的经济一体化提供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向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必然走向一体化,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同时,全发生一些冲突。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郑苒 《科教文汇》2007,(5X):147-147,174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既存在本质的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区别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过渡或局部表现;从联系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既推动又阻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