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为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将其降解为低毒性的产物或者二氧化碳。本文就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种类、好氧及厌氧降解途径、强化微生物降解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旨在为更好地利用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有效、重要的技术手段,具有高效、安全、经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微生物表面活性剂比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多优点,在提高石油烃的生物可利用性上更加高效,提高了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于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的生物修复技术,现阶段我国应优先考虑使用的处理技术。文章的研究重点是在自然环境中分离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分离选育出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优良石油降解菌种,并对其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离子分析、薄层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确定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10,(4):6-6
英国研究人员近期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回收处理聚氨酯塑料的新途径——可以利用一些真菌微生物使其降解。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将聚氨酯塑料埋入含有某些真菌的土壤,结果发现随着塑料的降解,真菌的数量有所增加,这说明这些真菌能以聚氨酯塑料为食。进一步的实验显示,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降解土壤多环芳烃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具有较高的固水分配系数且生物可利用性偏低,容易对土壤造成大面积污染,使人类活动及健康遭受不良影响可能性增大。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主要环境问题,污染土壤的修复日益迫切,在各类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方法中,微生物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因其成本低、降解效率高、污染少等优点被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多环芳烃的降解微生物,从微生物自身层面这一新的角度上介绍了微生物降解机理,讨论了微生物修复过程的影响因素,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六氯苯处理技术现状及其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六氯苯的污染现状及国内外现有六氯苯处理方法的分析,确定利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有着巨大潜力。并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从武汉市某化工厂水沟的底泥中筛选出对于六氯苯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厌氧菌群。在一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微生物降解HCB的新技术,为实际工程处理含HCB废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LAS应用广泛,且易在环境中残留,形成进一步污染.研究表明,残留在环境中的LAS几乎全靠微生物降解.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星湖学生宿舍生活污水排放口采集污水,对其中的LAS降解菌进行富集分离,并测定其降解能力,研究发挥降解能力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饲料用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占玲  吴润 《青海科技》2003,10(3):24-26
综述了在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的意义、纤维素的化学结构、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纤维素酶降解的机理和畜禽日粮添加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从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多环芳烃的共代谢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及醇解度对其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四川维尼纶厂生产车间下水道和污泥中分离出了可降解聚乙烯醇(PVA)的微生物Bacillus sp. 和Curtobacterium sp.,并建立了相应的PVA生物降解环境。采用吸光度分析方法考察了分子量及醇解度对PVA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微生物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生物降解环境可用于PVA生物降解性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使PVA发生较高程度的降解;在所建立的降解环境中,PVA的分子量和醇解度对其降解性有一定的影响。降解前后FT-IR及1H NMR分析表明,在降解过程中PVA分子链发生了断裂。  相似文献   

10.
长残留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其残留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影响土壤质量及后茬作物.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针对氯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性质特点,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证实其对土壤微生物菌群恢复有明显效果.在复合降解菌系田间样地实验中,需要频繁监测并绘制除草剂降解曲线,然而当前传统检测仪器不能满足课题对氯嘧磺隆快速降解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长残留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其残留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影响土壤质量及后茬作物.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针对氯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性质特点,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证实其对土壤微生物菌群恢复有明显效果.在复合降解菌系田间样地实验中,需要频繁监测并绘制除草剂降解曲线,然而当前传统检测仪器不能满足课题对氯嘧磺隆快速降解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现今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用最普遍,种类最多的农药是有机磷农药,虽然原有的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化学、物理方法亦收到良好效果,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卓越发展,微生物对降解农药尤其是有机磷农药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针对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问题提出看法,希望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0)
以具有内分泌干扰性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细菌1a51的生长曲线以及对水中MeP的降解。结果表明,菌株在R2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小时后进入对数生长期,60小时后进入稳定期,随后进入凋亡期;菌株的最适降解pH为7,最适降解温度为35℃,随着目标污染物MeP浓度的提高,一定时间内的降解率逐渐降低后达到稳定,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降解影响不同,Cd~(2+)对菌株降解MeP的抑制效果最明显,Zn~(2+)对降解几乎没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防腐剂的微生物降解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实际就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根据污水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净化污水的原理及其作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利用生态透析技术(SPT机)在中山大学康乐园的小西湖进行水体净化处理,对生态透析技术(SPT机)运行期间的微型生物群落变化和湖水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PT机1-2个月的处理后,真核藻类(包括引起水华的藻类)密度明显降低;同时,SPT机内微生物群落结构较小西湖、大西湖更稳定,能够富集好氧微生物及降解有机物等细菌种类,能有效地减少引致"水华"的蓝藻门细菌在整个微生物群落中的比例。综上,本研究认为该技术在降低小西湖水氨氮、控制有害藻类爆发及湖面臭气的产生,以及池水保净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在环境中有着好几个方面的应用,而新的生物技术则能潜在地用来改进这些微生物。第一种应用是在污染控制与毒性废料的处理方面。正如在本文中所讨论的那样,当前微生物已被用于污染控制,在处理液体和固体废料方面的生物技术的潜在应用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用于筛选能降解剧毒化合物的微生物的技术,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第二种应用是在采矿工业中,即使用微生物从废矿料中沥滤金属以及从稀溶液中精选富集金属,而且还存在着使用生物技术去提高这些工艺的效率的可能性。生物技术的第三种环境应用是提高石油回收。全世界的地下石油中,大约有50%不是封闭储存于岩石中就是对抽取来说太粘稠。把微生  相似文献   

17.
从青岛石化输油管道爆炸污染的海滩中分离出17株石油降解菌,其中4株Z1、Z2、Z3和Z4降解能力较强,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红平红球菌和茅孢杆菌.研究了菌株的生长特性与其降解石油能力的关系,表明菌株的降解能力与生物量之间呈相关性.数据表明溢油前四天微生物的降解率最高,经过10天的降解,有三株降解率高达76%以上,其中红平红球菌降解率最高达到79.39%.  相似文献   

18.
大庆石化公司化工污水处理厂于1988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能力2.4万m3/d,设计工艺为传统活性污泥法。在初次运行前活性污泥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使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起到降解有机物染物的目的;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使具有降解废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本文旨在对活性污泥系统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的成分趋于复杂化。由于污泥具备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而微生物在污泥中可以获得必要的养分。因此,可以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降解,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中,活性污泥法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着重探究运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肖嘉俊  陆贻通 《科技通报》2009,25(5):673-679
菲在多环芳烃(PAHs)家族中危害小,且兼具有PAHs共同的结构特点,因此,菲成为PAHs降解研究中的模式化合物.本文着重介绍了土壤中菲降解菌的原位筛选和鉴定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table Isotopic probing,SIP).总结了不同菲降解菌对于菲的一般代谢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的科研实践,综述了目前对于参与菲降解过程中酶和基因研究的进展,特别是Rieske型氧化酶系统(Rieske oxygenase,RO)的研究.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高通量原位筛选、基因调控研究等方面的不足,旨在为开展土壤微生物降解PAH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