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前后以辜鸿铭、杜亚泉、粱漱溟等人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革新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复杂品格;文化民族主义对传统儒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它不仅仍然适用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且对西方社会有益;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民族主义不仅作为一科学术思想,还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甚至政治倾向作用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西方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公共政策领域的重要话语,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尤其深远,但这种理念也始终面临各种价值争议与实践困惑。所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必须始终坚持批判与自省的立场,深入探讨多元文化教育的中国意义与中国问题。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精髓在于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动态性与协商性,这一观点提示人们在追求公平与正义的道路上重新审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化反思不仅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带来新的启示,也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开辟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角度。同时,多元文化主义还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我国教育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面前的立场与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3.
哈罗德·英尼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共同奠基了多伦多学派,但两人在学术方向、基本立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英尼斯重视传播媒介对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影响,麦克卢汉重视传播媒介对感知和心理的影响;英尼斯对媒介的技术发展持悲观主义态度,而麦克卢汉则充溢着乌托邦精神;在对待技术理性、大众传媒、美国等问题上,英尼斯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而麦克卢汉则持肯定和认同的态度。这些明显的差异使得研究者甚至质疑"多伦多学派"这个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约翰·巴勒斯是美国跨世纪的自然文学作家,他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受到战争、科学和启蒙主义、经验主义等理论的影响,他从多方面批判基督教的上帝。但他认为人类必然都有宗教式的情感体验,因此建构了自然神理论来满足人类的信仰需要。"自然神"作为自然与科学合一、感性与理性合一的思考方式,对于当今西方环境美学中科学认知主义和参与美学的调和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封建时代,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国的儒学在社会生活中各占支配地位,它们的价值体系都是权威主义的,都成了一种独断的教条.但二者的理想一个在彼岸,一个在现世.原罪说的前提是意志自由,而性善说强调的是人的理性认识,人要认识天命,自觉地服从天命,这样意志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缺乏意志自由观念.二者权威主义的复活都有其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立场层面看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者思虑高等教育问题时的基本立场是科学立场、个体立场和以学术、思想及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立场 ,三者分别取怀疑态度 ,论证精神、独立态度 ,宽容精神和本位态度 ,职业精神。相比欧美自由主义思想浓重的理性思辨色彩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寄托了更强烈的国家、民族、社会的情怀。为国育才 ,为天下学术 ,构成了持有自由主义思想的高教界人士的办学信仰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融通古今,学贯中西,对西学持开放吸纳的态度。他揭露、抨击顽固派对西方文化的拒斥,主张借鉴西方文明之长以发展本国文化学术,提出民族文化整合的构想,这些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众多中西方哲学家都在努力探讨幸福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类别的幸福观。西方文化史上以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这三类幸福观为代表。中国古代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入世主义"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避世主义"以及佛家的"出世主义"幸福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来探究幸福观,这对构建当代幸福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兴的"现代性"话题实际上是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被提问与阐释的。现代性的论述者对现代性的隐忧进行了多方面的质疑,"谁的现代性"这种提问再次提出了文化中心主义问题,把对现代性的质疑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的多样化方案思考。这一思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思想界。现代性的多样化方案有两种取向值得重视,其一是查尔斯·泰勒试图从社区主义那里寻找资源,以文化差异性来建构非中心化的世界图景;另一种是设想从传统主义那里找到新的依据。在中国,现代性处于一项未完成的事业,但传统主义的影响依然深厚,即使是较大限度可以接受西方现代性基本理念的论说者,也设想依靠传统主义来建构中国的现代性思想文化基础。论文认为,超出简单的中心/边缘,同质化/多样性的对立,回到个体"本真性"的基础,建构一种"主体最小值"的思想文化,可能是适合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一种设想,它可以作为新的起点,在保持现代性基本价值理念的前提下,通向更具开放活力的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1.
罗鑫 《湘南学院学报》2016,(4):42-45,52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当今显学,然而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对大众文化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则对大众文化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本文依据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尤其是菲斯克对伯明翰文化研究的阐发,认为大众文化并非是大众盲目接受和消费统治阶层施予的文化工业产品所形成的,而是在对文化工业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不断对统治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进行"抵抗"和消融所创造出来一种符合大众日常生活语境和自身利益需求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观念是近代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环节。在梁启超论述“中华民族”的基础上,杨度从中国固有的文化民族观念出发,在《金铁主义说》中明确地将“中华民族”界定为文化民族。杨度的民族主张与持反满革命立场的章太炎、刘师培截然不同,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完善颇为有利。在今日全球化语境下,这一建立在中华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中华民族观念,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爱默生和霍桑同为十九世纪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且皆以写人为写作主旨,但由于两人的根本出发点不同——前者站在超验主义者的立场,后者持加尔文主义的观点,所以对人的本质,人的前途命运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均持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前者的态度积极乐观,后者则消极悲观。  相似文献   

14.
知识辩护理论长期处于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可错论与不可错论的争论中止步不前。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争论的双方都在某些方面错误地理解了知识辩护的性质。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错误地采取了个体主义立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执迷于知识的绝对真理性质,错失了知识的语境性质;对可错论的担忧源于全面而彻底地拒斥怀疑论的幻想。为纠正这些失误,语境主义的辩护观认为,知识辩护是可错的、历时的、公共的。语境主义的辩护是在特定语境下以实用真理为目标的,是在"挑战-辩护"过程中的动态活动。  相似文献   

15.
霍夫施塔特与拉什对民粹主义的论述代表着美国民粹主义研究的两套对立话语:前者将民粹主义视为危及民主化进程的一大威胁,后者将右翼民粹主义当作救治民主化偏弊的一剂良药。观点的对立源于二者理论取向的分歧:霍夫施塔特持有温和自由主义的理性化立场,拉什则是糅合了经济激进主义与社会保守主义的道德取向,这直接影响了二者对社会结构与体制运行的判断,以及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批判性评价,并指向两种不同的发展观——霍夫施塔特以多元主义为基础的温和进步史观和拉什的反文化多元主义、反进化论史观。但两人在民主、理性、道德、传统、启蒙与进步等基本问题上具有共识:他们都怀有对民主体制的深刻认同并持改良态度,对理性与道德的认可和珍惜,对美国自由主义传统的肯定与反思,以及对启蒙、进步与多元主义的审慎期待。总体来看,二者对民粹主义的论述在表层的现象判断上呈现明显对立性,在中层的制度分析上存在分歧和交叉,而在底层的价值认同上表现出同构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在甲午战前的半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宗教文化进行了考察并将之与中国文化作了比较,对两者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初步探究。时代的认识局限使他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客观审视,加上民族主义因素的作用,使他们虽然对西方宗教文化的某些方面给予肯定,但主要的是站在民族主义立场和道德角度对西方宗教文化进行审视,进而从总体上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民主观念,在20世纪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是文化保守主义也对民主观念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关注、认肯与吸纳,力图把儒学与民主观念结合起来。本文选取了五位有代表性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杜亚泉、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徐复观,考察他们对儒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所作的思考与探讨,以揭示文化保守主义民主观念近百年变化的总体走向与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深入地概括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传统学术蕴涵着的理性批判精神与传统治学方法中的科学精神。梁启超之所以能对清代学术作出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总结,与他深厚的传统学术素养、勇于接受西方新思想与新学理,以及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反思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一、儒学成人论的核心——追求人的德性升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儒学成人论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梁启超认为:“儒学舍人生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也。”(《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五十》)儒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它从道德完善层面上探讨为人的原理,确定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其要旨就是高扬人的生命尊严和主体价值,使人真正成为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彰显人的价值为主旨的成人论思想。儒学成人论重视人的道德境界,追求人的德性升华,表现出对人的生命、人的道德取向的关怀。首先,儒学研究的是人的生命,重视人的“类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三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最近在长沙召开,就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当前在当代西方经济学说评价问题上,还存在两种偏颇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西方经济学一无是处,彻头彻尾地庸俗和反动,从而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持否定态度,认为研究和介绍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