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宋涵之 《科技风》2024,(10):11-13
在数字化视域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科技与艺术的交叉学科,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径。其通过多媒体影像设计、智能媒体产品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对非遗文化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设计,从而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活力,使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认知。本文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特性和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保护传承结合的可行性,并且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对非遗保护传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为解决当前非遗信息服务存在的服务方式单一、导向性差、个性化程度低等问题,实现非遗数 字化保护的认知深化及其文化空间的活态性再塑。【方法/过程】针对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存在的不足,在深入分 析基于 SOLOMO信息服务优势的基础上,构建了 SOLOMO非遗信息推送平台,并以西兰卡普为例进行了平台开 发与实践。【结果/结论】该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能够实现非遗信息的多维推送,并以期为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 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非遗数字化如火如荼的开展,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数字人文环境下非遗“智慧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非遗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方法/过程]基于数字人文技术构建非遗知识库,结合Omeka S和IIIF,以土家族非遗为例构建土家族非遗数据库。[结果/结论]非遗知识库有利于非遗的组织管理、共建共享、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利用和提升非遗文化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金融支持有利于文化传承、产业扶贫和模式创新,但是河北省非遗项目保护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限。分析了当前河北省金融机构在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缺乏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意识,难以做到与政府政策精准对接,欠缺配套的非遗保护金融支持措施等困境,提出了增强金融机构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意识,精准对接非遗保护的金融政策和实施配套的非遗保护金融支持措施,以此来维护、尊重和弘扬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高校为例,阐述非遗教育的重要意义、现状和不足,高校图书馆在非遗教育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工作创新等。提出高校图书馆与非遗教育密不可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保存优势和文化教育职能,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独特思路和实践,也是一种促进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应当得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民俗非遗文化不但有着深厚的传承和丰富的历史脉络,且长久以来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要求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群众日常生当中,而民俗非遗文化本就具有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对民俗非遗的文化"DNA"善加保护和利用,对当今我国推进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董晓萍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民俗非遗保护研究》一书,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对民俗非遗保护所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论述和探讨,同时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体现了民俗学者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深切关怀和对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致力于传承与发展地区非遗文化,目前博物馆由非遗藏品展示、非遗学术成果展示、非遗体验、非遗文创和非遗活态传承五大部分组成。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包括数字采集、对藏品进行数据记录、通过动态图像和数字投影建立互动的3D效果,并将采集的数字信息在其APP和网站同步展示,打造数字博物馆,实现云端漫游。数字化的展示方式更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提高非遗展示的效果,从而促进淮海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谭竺雯 《大众科技》2017,19(12):77-78
每一个族群的口头音乐,都是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所谓"劳者歌其事"。其音乐特点折射了民族心理、性格与气质的多元融合。对于非遗口头音乐的传承和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将以什么契机切入实施呢?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如何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和微变呢?文章从探寻非遗口头音乐传承密码、高校声乐教师传承非遗口头音乐的多元角色置换等维度,探讨传承非遗口头音乐视域下高校的声乐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贾冬霞 《大众科技》2021,23(5):151-155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历史发展中因其独特性、地域性、人文性成为民族文化中的明珠.生产性保护的提出,使"非遗"再次进入市场,文化产业发展被提上日程.文章从生产性理论意义及生产性保护价值着手,论述生产性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提供内驱力,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和重新思考"非遗"的有效保护.现今,壮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处于初步阶段,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探析,从中可尝试探讨生产性保护与"非遗"有效保护之间存在的固有矛盾、发展机遇,促进二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文化工程,只有坚持在政府、专家或学术团体、企业、基地、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实施科学正确的方法与措施,才能把我国优秀的、珍贵的、濒危的、极具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传承下去,并得以发扬光大,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沉淀。因此,在政府主导"四位一体"非遗保护传承模式下,并坚持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总体方针指导下进行。在实施保护与抢救的过程中,应实施整体性、综合性、活态性、永久性、可展示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综合保护传承方式来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8)
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人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重视。许多非物资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延伸出新的文化经济前景。而长期以来,桂北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资文化,却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极其的缺乏传承和推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和实践的方式来研究在小学的研学课堂中融入非遗文化-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总结出有效的适合小学生层次的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够方便的掌握制作技巧,了解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广西桂北侗族地区的木构建筑结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结合对小学生研学的方式方法,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非遗文化在小学中推广的非遗文化传承模式,为学习和传承民族技艺提供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数据海量,然现有数字化保护方案难以揭示非遗文化之间的知识关系的情况,所以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图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首先使用爬虫技术采集大数据资源构建西藏非遗语料库,然后对西藏非遗进行本体建模,再由算法模型进行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最后借助ECharts技术可视化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非遗数字化保护新形式,对藏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的瑰宝,对国家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此与学校教育结合,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本文以云霄县龙船歌与学校教育融合为研究对象,对龙船歌进行简单的介绍,针对非遗进校园现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元理论对水书习俗非遗资源知识元进行知识抽取与组织,助力水书习俗非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过程]构建水书习俗非遗资源知识元语义描述模型,基于知识元语义模型与深度学习技术对水书习俗非遗资源进行知识元抽取,并对水书习俗非遗资源进行细粒度知识组织与可视化研究。[结果/结论]实现水书习俗非遗资源多维知识关联关系的揭示,促进了水书习俗非遗资源的传承、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仔细分析,旨在对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类传统文化知识的发展做好深入了解,提出了有效传承文化的计划方案,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也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量身定做发展计划,进一步为推动非遗文化知识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切实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UGC的非遗短视频能够更好地对非遗信息进行展示与传播。[方法/过程]本文以UGC非遗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选取非遗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指标进行分析,构建基于UGC的非遗短视频传播力测度模型,并针对当前京剧非遗短视频传播力情况,提出了提升非遗短视频传播力的相关建议与对策。[结果/结论]构建的基于UGC的非遗短视频传播力模型有助于了解非遗短视频传播力现状,进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由于本文研究中获取的数据量级有所不足,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加大视频数据的获取数量,减少由于数据随机性而造成的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音乐不仅是少数民族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且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的特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瑰宝.因此,面对新时期背景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强化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来实现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改革.所以,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与教育研究成为了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李巧伟、张天慧编著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一书详细全面地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还结合当前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高校音乐教育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对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与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纯朴的艺术样式,立足本土文化遗产,在课堂中对本土非遗文化元素及其再造方法进行主题性应用创作,能较好的体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传承和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都有了很多的反思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3)
数字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迫切。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文化传播的阵地,应当注重其作用的发挥,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融入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去。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切入点,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可以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度嵌入到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观点,着重分析了数字时代下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高校图书馆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优势,确定了高等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开展传统文化服务的必要性,最终就高等院校图书馆如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创新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滕春娥  王萍 《情报科学》2018,36(4):160-163
【目的/意义】非遗资源蕴含着民族群体智慧和数辈人留存的文化内涵,是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财富, 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传统文化。【过程/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和回顾已开展的知识组织本体构建案例,分析本体 理论在非遗知组织构建中的重要性和适用性;以黑龙江地区赫哲族为例,基于本体理论构建非遗知识组织体系。 【结果/结论】对其进行知识组织构建建立起赫哲族非遗资源体系,便于更好地保护赫哲族文化和传承民族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