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在演示浇冷水使刚刚止沸的开水重新沸腾时并没采取教材中浇淋的方式,而是拿一个常用的薄塑料方便袋装上适量冷水或冰水冷敷烧瓶底部,如图1所示.这样既可以避免浇淋时流水四溅,又可以避免流水对瓶内开水冷却降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延长了二次沸腾的持续时间.而且不必担心塑料袋会烫坏.事实上,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在酒精灯上烧,也不会有问题,这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好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
如图1,在一玻璃瓶内盛适量的水,使之浮在一烧杯中的水面上;如图2.将一空玻璃瓶瓶口朝下部分按入一烧杯内的水中,并固定住玻璃瓶的位置.若用酒精灯对两烧杯中的水加热,我们会看到当瓶夕1一烧杯内的水沸腾时.两瓶中的水都不沸腾的现象,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对于图1,虽然瓶内的水和瓶外的水相隔离.但在烧杯内的水沸腾之前,由于瓶外的水先于瓶内的水变热,所以瓶内的水能够吸收到瓶外水的热.使自身的温度随瓶外水的温度升高而升高.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瓶内的水温也达到了沸点.但由于此时瓶内、外的水温相同,瓶内的水不…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讲到:“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对于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课本上安排了一个用大注射器吸气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的演示实验,该实验也可以用引言中图0-3的方法做(用冷水浇瓶使热水沸腾)。但对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课本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这大概是因为增压实验有危险性的原因吧。课本中举了高压锅的例子:“高压锅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可以高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对于这一点,学生总是心存疑虑。有的学生认为水的温度最高就是100℃,不…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空气推动塞子时,热能减小”的演示实验:取一个大口厚玻璃瓶(图1),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瓶内水面上方有空气和由于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塞子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玻璃瓶中出现了雾。本实验中,塞图1到的,但瓶中出现的雾却很不明显,所以学生对“物体对外做功,热能减小”感到很难理解。怎样改进才能使现象明显,实验变得有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呢?本人运用了酒精代替水做实验,发现实验时现象很明显:产生了浓浓的白雾。因为酒精极易蒸发,瓶内产生了大量的酒精蒸气。当温度降低时,酒…  相似文献   

5.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演示清晰、准确、生动,那就能形象地揭示物理概念的本质,直观地揭示物理现象的规律,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性众所周知,演示实验是在课堂的特定环境中再现物理现象,提供感性认识,师生通过共同分析,在步步深入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逐渐认识掌握物理规律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发现能力,使实验演示具有一定的探索功能。例如:讨论液体沸点跟压强的关系,演示水在低压下沸腾实验。有位教师演示了“冷水烧开水”及“喷泉”实验。在演示前他先口述由于冷水浇到烧瓶上使瓶中水面上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就要再次沸腾。然后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接着又述说了当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试验修订本)第7页“做一做”小实验中的显示微小形变装置:取一个大玻璃瓶,装满水,只显示用手挤压玻璃瓶,容积减小情况,易使学生形成瓶受挤压时容积一定减小的定论。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的演示方法,说明瓶受挤压时容积减小的情形,也有受挤压时容积增大的情形。a.制作。取一个扁形玻璃瓶(酒瓶或药瓶),配一个插有细长毛细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先在瓶内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溶液,然后用插有毛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装置如图1所示。b.演示。①双手四指与拇指挤压玻璃瓶的宽面,会发现细玻璃管内红色液柱上升。用…  相似文献   

7.
1 小喷泉 输液瓶一个,胶塞一个(中间打一个小孔),用完的枪手杀虫灵筒内塑料管一根(或其它管),洗净插在胶塞上的小孔内,使管的下端接近瓶底.管上端装一个去掉小珠的圆珠笔头,再在笔头下沿的塑料管上用大头针扎四五个小孔.然后将这套装置放在一个去掉上底的能装200ml油漆的空桶内,做三个小钩,将瓶子与桶口固定在一起(免得实验时瓶子上浮).瓶内装三分之一左右的水,盖好胶塞.若将开水倒入桶内(浇在瓶上部没水处最好),瓶内的冷水则从管上端喷出,形成一个美丽的多头小喷泉.  相似文献   

8.
厨房是准备饭菜的地方,也是测量绝对零度的好地方,科学教育课中的一个实验给了我们这个思想。这个实验由一只玻璃瓶、一支吸管、一块橡皮泥和一滴水组成,它可用来演示查尔斯定律(即盖·吕萨克定律——译者注)。使水滴位于吸管中,吸管插入玻璃瓶中,用粘土将瓶口密封,这样便可得到一个恒压温度计(图1)。当实验用手握住瓶子时,瓶内空气将受热膨胀,水滴将沿吸管上升。  相似文献   

9.
1小喷泉 输液瓶一个,胶塞一个(中间打一个小孔),用完的枪手杀虫灵筒内塑料管一根(或其它管),洗净插在胶塞上的小孔内,使管的下端接近瓶底。管上端装一个去掉小珠的圆珠笔头,再在笔头下沿的塑料管上用大头针扎四五个小孔。然后将这套装置放在一个去掉上底的能装200mt油漆的空桶内,做三个小钩,将瓶子与桶口固定在一起(免得实验时瓶子上浮)。瓶内装三分之一左右的水,盖好胶塞。若将开水倒入桶内(浇在瓶上部没水处最好),瓶内的冷水则从管上端喷出,形成一个美丽的多头小喷泉。  相似文献   

10.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运用这一知识可解释许多物理现象.1.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给做口圆底烧瓶加热,使其中的水沸腾如图a.然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瓶口上,推动活塞向瓶内压气,看到瓶内的水停止沸腾如图b.将图a中酒精灯撤去,水就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烧杯中的水又重新沸用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由于压气,b图中水面上气压增大了,水的沸点也就升高了,水就停止沸尽了.反之,由于抽气,C图中水面上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就降低,当水的…  相似文献   

11.
1 空气柱的共鸣这个演示实验在教室内效果较差。可生活中学生都熟悉往暖水瓶里灌开水时所发出的声音,灌开水时,其音调会越来越高,所以只凭音调就可以听出水瓶接近灌满了。灌水时所产生的声音含有多种频率,但只有与瓶内空气技能产生共振的那部分频率的分量得到了加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实验时根据实验原理采用两用气筒,演示了气压增大和气压减小两种情况,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是:a.将热水倒入烧瓶内,水量以半瓶为宜,装于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b.待水沸腾时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安装好两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这...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曾按常规方法,用一个小玻璃瓶(如图一)瓶内装入适量细砂,将瓶口用蜡密封,再在瓶口处绕上几圈细铜丝,放到水中。通过增减铜丝的方法使其达到随遇平衡。实践证明,调试困难,既不易达到最佳演示效果,又不能同时演示浮、沉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图 11-4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该实验的优点是取材容易 ,但操作却有一定的难度 :如要挑选与瓶口直径相吻合的鸡蛋 ;鸡蛋压入瓶内后便无法完整取出重复演示。为此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材料 :①医用洗耳球两个。②下部开有小孔的透明瓶子一个。整套装置如图 1所示。使用方法 :①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将瓶内空气抽出 ,瓶内洗耳球下落。②演示瓶内压大于大气压 :给瓶内充气 ,瓶内洗耳球上升。图 1 大气压演示器证明大气压存在 演示实验的改进@黄臻臻$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学!512026 @杜耀光$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  相似文献   

15.
对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p.79“水在低压下沸腾”的演示实验装置,笔者认为,它至少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缺点:第一,它只可演示“压强减小,沸点降低”,至于课本上说“相反,如果增加压强,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是无法直接明确演示的;第二,它易让学生产生“沸腾不需要吸热”的错误认识(因演示中没有对水加热,水也确实未从外界吸热)。笔者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现将演示方法简述如下。先不接上抽气筒,在瓶中装上适量的冷水,对水加热,当加热到80℃左右时,水并未沸腾,再接上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气体,减小压强,可以立即看到瓶中的水沸腾起来,而且从温度计上可直接读出沸腾时的温度只有80℃左右,甚至更低。并能定性演示出,抽出的气体越多(这可以抽气的次数、速度上体现),即压强越小,水就能在更低的温度下沸腾。这便说明“压强减小,沸点  相似文献   

16.
陈炳麟 《物理教师》2003,24(1):25-26
例 1 .图 1所示 ,加热烧瓶中的水 ,待水沸腾时A .用木塞塞紧瓶口 ,瓶内气压升高 ,水又慢慢停止沸腾 .B .…C .…D .… .本题出自《海淀题链———解题思维能力发散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丛书中的初二物理第 1 2 6页的例 4 ,由于题的其他选项与本文无关 ,故从略了 .本题通常是这样解释的 :烧瓶中水沸腾时 ,使瓶中充满水蒸汽 ,此时 ,用木塞塞紧瓶口 ,水蒸气继续从水中溢出 ,使瓶内气压升高 ,因为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水又慢慢停止沸腾 .故选项“A”是正确的 .图 1     图 2   初二物理教材有图 2所示的实验 .用注…  相似文献   

17.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可是今天我们却经历了一次水沸腾时小于100℃的实验。我们在实验室里用一个小烧瓶烧水,一会儿,水浇开了。我们盖灭了酒精灯,水就不沸腾了。老师给烧瓶盖上盖子,把烧瓶掉了个头,用冷水浇在烧瓶上。这时,烧瓶里的水又沸腾起来了。水沸腾时温度到底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热现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很多教材上该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对于这个装置,教师在上课演示或学生在实验时,总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实验加热时间太长,气泡不明显或水不沸腾,导致实验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我们根据实验原理采用两用气筒,演示了气压增大和气压减小两种情况对沸点的影响,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是:a.将热水倒入烧瓶内,水量以半瓶为宜,装于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b.待水沸腾时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安装好两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这一步表明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c.移去酒精灯,让水停止沸腾,将胶管改接在两用气筒抽气接头进行抽气,这时瓶内气压减小,水又沸腾了。这一步表明气压减小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有一个演示实验“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什么气体”(如图1)。其中在图1实验过程中,往瓶内注入清水时,种子萌发产生的气体并不一定沿着导管进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而是从漏斗处逸出。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较多,液面较高,产生的水压自然就高,气体很难进入其中;二是选择的漏斗下面的导管口径较粗,所以气体直接由漏斗导管中排出,致使实验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该实验作了以下简单的改进(如图2):将原来的漏斗换成了长颈漏斗后。往瓶内注入清水时,长颈漏斗的管口浸没在水中,瓶内就形成了一个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