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登峰  刘建华 《文教资料》2006,(24):153-154
面向二十一世纪,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论文分析了目前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我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的观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校计算机辅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是高效的信息处理工具,信息处理是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计算机辅助管理原则上可运用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准确及时的管理信息、功能完备的管理软件、够用的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素质的管理人员为基本要素,具有准确、精确、高速、及时和减少工作环节、节省人财物力等显著优势,为高校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民主监督和管理等带来改革契机。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动手能力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目的 ,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合乎逻辑地操作计算机 ,使具体的信息处理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计算机动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计算机教学应根据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保证教学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的实现。一、针对“综合性”的教学策略1 依据智力技能对动作技能的促进作用 ,进行智能训练的策略计算机动手能力是学生在学会操作计算机、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但其形成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课程论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专业发展前景为依据,在调研计算机从业人员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发展现状,运用CBE理论深化教学改革,阐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谈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生毕业就业岗位的分析,确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服务面向等,以培养更多合格的IT服务与管理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所带来的师资等问题,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为基点,就如何面向基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如何注重培养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在校生的教学能力、如何使在校生从各方面提前作好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准备、如何把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办成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基地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教材如何进行改革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面向计算机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针对计算机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管理特点,通过分组实验、场景研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延伸思考、工具创新等多种形式,实现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特点,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工具的运用和创新,提升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黄艳  唐明灯  邓中波 《考试周刊》2011,(93):120-121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本文以我校软件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为基础,根据此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课程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希望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IT服务与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9.
陈兆明 《教师》2012,(34):43-4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为主线,提出了教改的基本思路即以岗位知识要求为基础,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核心,设计出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外智库的发展概况,指出在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下,设计一套面向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介绍了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的定位原则和体系结构,并从信息资源供应链体系、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研究了计算机专业智库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扩招形成的热潮过后,计算机专业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将会大量需要从事一线信息采集、编辑、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要紧扣信息化建设大潮,以信息应用与服务为主打专业发展方向,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开设具有计算机技术与行业技能结合的复合型专业.这样计算机类专业不但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之路,而且比其他专业的前景更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3.
此文面向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自考生。笔者在认真分析2003年10月全国统考试题命题意图的基础上,逐题解释所考查的知识点,解释力求准确简洁,其详尽度保证考生不参考教材就能正确解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为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的专业人才,是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未来发展中的首要研究重点。文章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创建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过程、以比赛促教学、培养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实习几方面入手对高职信息管理专业特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匀市,是一所文理兼容的综合性职业技术类高校。学院开设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等24个高职专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06人;教师197人,其中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得到肯定,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是计算机最为突出的操作特性,如何做好信息存储工作是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企业办公自动化为切入点,探讨了计算机信息存储系统的模块设置,对存储系统使用期间的管理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专业跨度较大,光电工程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光电工程的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转变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以光电工程的大量数据为基础设计任务,对兴趣进行激励加强,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热情和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是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营销学、法律和物流管理等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很多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其知识结构的差别给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的电子商务教学,本文提出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电子商务教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几年来一直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力倡导和发展,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里.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重要的一个办学层次。中职院校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具有很强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社会需要的是不仅要懂得技术,同时还要掌握具体操作的具有良好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职院校面对这一情况。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立大学的计算机中心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计算机分为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国立大学计算机中心采用的都是高性能的大型计算机。东京大学成立大型计算机中心之后,其他6所旧的帝国大学(大阪、京都、九州、东北、名古屋、北海道)在1969年到1971年间也都相继成立了大型计算机中心。 进入90年代后,互联网迅速成为大学的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新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机型,保证了各大型计算机中心的设备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为了普及信息教育,所有的国立大学都建立了信息处理中心或信息媒体中心。目前日本的国立大学拥有7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又称信息基磐中心,下同)、82个信息处理中心和信息媒体中心。2000年4月,文部科学省直属的“国立信息科学研究所”成立,用于支持各大学计算中心的发展。 日本国立大学的计算机中心主要有:大型计算机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信息媒体中心和国立信息科学研究所。 1.大型计算机中心 大型计算机中心共有7个,供全国各大学的研究机关共同利用。主要职能是为那些需要高计算能力的研究方向(例如宇宙科学、原子能科学等)提供服务。日本的7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现在都装备了高性能的高档计算机,在2002年11月公布的世界高档计算机Top 500强评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