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必须伴随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有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语言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语言世界观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体验论是当今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派的语言哲学思想。文献中已有很多人讨论过洪堡特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影响。关于洪堡特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还讨论不多。本文从语言的统一性和创造性、语言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语言的语义取向和文化功能以及语言对比研究四个方面对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论逐一作以比较,发现认知语言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语言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受到课题难度、科学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语言起源问题曾一度被视为学术研究的禁区.受体验哲学的影响,语言学界在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方面又有了新的思路,解开语言模糊性之谜也成为可能.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语言起源和语言的模糊性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人类语言对实践活动反映的片面性、不完备性,同时还受活动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主体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语言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形成。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像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李彦丽 《海南教育》2014,(24):27-28
语文课堂中绚丽多姿的语言品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进入丰富的语言想象中,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体验,再潜移默化影响、渗透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品读将使语文课魅力飞扬,而作文也能在在品读后写意飞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中作文部分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写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小学生语言和阅读能力的高低,也能够反映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是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积累的重要结果。教师要积极创新作文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语言积累、情感体验、阅读训练,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诗歌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誉。也有人称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花中之花、蜜中之蜜。诗歌的本质特点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既然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体验诗歌的情感态度呢?  相似文献   

10.
赵锐 《贵州教育》2005,(10):44-45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继承《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强调的独立阅读能力外,对阅读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注重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2004年5月,笔者有幸听了来自武汉的洪镇涛先生在遵义的讲学和公开课,他也特别注重读。他还说读要“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思想”;“对语言要品味、对情感要体验、对思想要感悟。”这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他特别反对“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思想”。当洪镇涛先生谈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时,他说:“老师们,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是什么呢?一个字———读!”听了洪老师的这次公开课和讲学后,…  相似文献   

11.
李莉 《现代语文》2013,(6):86-89,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这些语言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语文教育家华师大教授方智范先生说:"最好的阅读  相似文献   

12.
语感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能力就是语言感受能力、语言对比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总和。语感能力是在  相似文献   

13.
诗歌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誉。也有人称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花中之花、蜜中之蜜。诗歌的本质特点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既然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体验诗歌的情感态度呢?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从事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笔者感触良多: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又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也都蕴含在语言义字之中,学生如何从语文教材中体验情感,摄取情感的途径往往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课堂教学热闹、阅读体验肤浅等现象,造成了语文本体失落、阅读感悟偏差、教学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体验进行冷思考,进一步加深对阅读体验价值的认识,并探索阅读教学中有效体验的策略,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生。一、脱离文本语言的体验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与感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多与“情感”同时出现,如在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附着在工具性上。语文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对语言的感悟、体验,达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发生变化的目的。因此学习语文重在对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附着在工具性上。语文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对语言的感悟、体验,达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发生变化的目的。因此学习语文重在对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蒋先菊 《考试周刊》2009,(25):82-82
儿童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语文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与吸收被复杂的师生间情感和知识的交流代替,严格意义的教材已不复存在。从某种意义来说,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语文教学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孕育着无限创造可能的活动中,文本语言的恰当运用尤为重要。如何克服语文课程内容表达中文本语言与学生经验之间的矛盾,使语文课程能唤起学生独特的审美与情感体验,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的场所,也是情感学习交流的舞台。阅读教学的过程必然伴随丰富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