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选修课在语文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选修课的进一步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教师,要重视挖掘选修课的文化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卓绍昊 《教师》2020,(6):48-49
在"大语文"课程观的影响下,课程资源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将课程资源作为独立板块进行强调要求,可见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运用意义。文章分析了课程资源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并重点探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很多地方都提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在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一条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前言”第二条中又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中这样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发挥其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郑康鸿 《新教师》2022,(2):72-7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各种活动中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提出来,可以感受到课程资源的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课程的设计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又要注重以课程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的四维核心素养。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师需要学思践悟的方向。笔者在处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李凭箜篌引》这篇课程资源时,想到了《琵琶行》和《听颖师弹琴》这两篇描摹声音的诗歌,把它们组合成一组群文,给学生设定自主学习的任务群,最终以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对文章的深度解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教师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教师应当重视开发教学资源,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审美教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文美育作为语文教师的一种教育行为,应该是自觉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把“美”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使“美”真正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和一生的成长是极其深远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诗歌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文本,<庄子>因其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斐然的文采可以作为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来考虑,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方面,教师应突破传统单一的授受模式,打开思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庄子>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形成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教师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教师应当重视开发教学资源,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谢小梅 《考试周刊》2014,(63):20-2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机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并不是专题研究客家文化,而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现象,洞察负载它的客家民系的社会,让学生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层次性和历史纵深感的认识。连城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它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地处粤西地区的茂名市,乡土资源非常丰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把语文课外活动与本地的冼夫人文化、民俗文化、荔枝文化等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话题。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也成了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作为教学“例子”的教材(文本)更是可以作为文本课外资源开发的主要凭借。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给语文课程定性时有这样一段话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 ,把“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在一起 ,成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三个支柱之一。除此之外 ,《课标》还专用了一段对它进行了论述 ,阐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要性 ,具体范畴和内容 ,可见 ,现代语文教学已经把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对待…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教育的特点重新进行了阐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去体会、掌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责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