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骨画初探     
弘扬“没骨画”这一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 ,须对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历代发展的不同状况进行研究和探讨 ,从而窥其发展规律 ,寻其变化条件 ,探其历史根源、究其因果成败。以便对“没骨画”与“骨法用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方法之一的“没骨画”有更全面 ,更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阴光艳 《考试周刊》2009,(6):194-194
没骨法是花鸟画在技法形式上的一大变革,不用墨线勾勒轮廓,只用着染色彩的水迹形戍花叶形象,整个画面色彩清柔,水分泅润,风格清秀、雅致、飘逸。本文主要从工细没骨画和点染没骨画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恽寿平花鸟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寿平创"没骨画"一派,为清代萎靡不振的画坛注入了清新的气息,在清代重视摹古的大环境下,恽氏敢于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恽寿平"没骨画",以五代徐崇嗣"没骨"法为基础,注重深入生活、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写生中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其作品艳丽而无俗气、细致而无拘谨、平淡天真、高雅脱俗,兼具文人画的情趣和写生的逸趣。其作品对清代中、后期的花鸟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没骨花鸟画创自北宋画家徐崇嗣,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到,“(徐)崇嗣,创造新意,画花不墨圈,直叠色渍染,号‘没骨花’”。纵观美术发展史,没骨画的表现技法影响深远,为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部分针对起源与概念进行探究;第二个部分重点研究没骨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并通几种主要技法进行深入分析;第三部分是以表现特征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探讨没骨花鸟画对当代花鸟画家绘画创作的影响。从传承的角度看,多位著名画家都继承发展了没骨花鸟画。最后分析了没骨花鸟画在当代的发展现状,有利于了解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变迁和掌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骨法用笔"亦称"骨法","用笔是也",它是衡量一个画家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关于对"骨法用笔"的理解,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也产生出多种不同的说法。要真正理解"骨法用笔"的深刻内涵,勤学苦练、不断提升学识修养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陈友祥 《邢台学院学报》2012,(2):124-125,128
恽南田,"清初六家"之一,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就南田的绘画而言,他初攻山水,后改攻没骨花卉画,并以此名世。该文章从画史及南田的画跋、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等方面探讨其没骨画画法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南朝谢赫最早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品评中国画人物的“六法”.一直以来,谢赫的“六法”成为中国画理论的重要纲领性的法则.“骨法用笔”是仅次于“气韵生动”的第二法.本文通过对“骨法用笔”理论的涵义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涵义的延伸梳理,重点论述“骨法用笔”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绘画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的画论者谢赫在“六法”中提出了“骨法用笔”的方式,概括了中国绘画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石,历代的画家们受到谢赫“骨法用笔”的理论影响,在各自的绘画作品中展现自己时代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感.在现代,“骨法用笔”继承了传统的笔触技巧,又融合了西方特有的光影艺术和线条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谈没骨花卉     
正在中国绘画史上,"没骨"一词最初见于宋代。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记载徐熙的后代作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苏辙也说:"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崇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由此可以证明,徐崇嗣发展并丰富了徐熙的绘画风格,从而创"没骨"花卉一格。所谓  相似文献   

10.
"骨法用笔"等中国元素早年传向日本,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后,逐渐成为日本绘画的精神骨架。明治维新的西化,使这种起着主导作用的中国元素被弱化或丢弃。笔者关注了这一文化现象,在博士课程的研究里,确立了在日本画中重新植入"骨法"等中国元素的创新技法研究课题,继而完成了由"骨法用笔"向"骨法用X"外延论证,为新材料及相应工具的开发利用寻找到了理论支撑。一方面,它丰富了日本画的技法表现,另一方面,它还为中国矿物质颜料绘画的自主回归和特色重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图8没骨法之五(天牛的画法)画天牛先从虫身画起,后加头、足。天牛的动态,关键在两条长须触角,要把握好角度。最后,以白粉点写花斑。图9没骨法之六(马蜂的画法)马蜂虽小,但动态的把握同样是第一要务,用笔要干净利落,一笔成型,要见笔法。马蜂的动态关键在足,蜂足的角度要与翅配合,方见生动。蜜蜂的画法与马蜂相同。  相似文献   

12.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他笔下的马融西方解剖学方法于传统笔墨之中,使"骨法用笔"得到了"科学性"的体现。群马图——《春山十骏》以长卷的形式打破了常规动物题材画的格局,画中配以山水草木,以坡地和层层远去的山头作为主体对象的背景,使画面极具纵深感。十匹骏马的动态神情生动有趣,布局精巧,独具匠心,从画面布局形式到情趣意境,都是在徐悲鸿的作品中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3.
正3.没骨法直接以意笔方法点写而成的草虫画法,称为没骨法。没骨法大笔挥写与局部勾勒并用,以笔法灵动、融洽自然为好。没骨法亦可全部用色彩完成。(见图4~图9)图4没骨法之一(蝴蝶)以没骨法完成草虫造型。没骨法用笔要紧扣结构,一笔成型或数笔成型。此图,蝴蝶和翅膀皆是以一笔或数笔完成。  相似文献   

14.
正图6没骨法之三(蝉)先以浓墨点写蝉身,眼睛与口器处是画蝉身的关键,尤其要交代清楚。蝉的动态生动与否,在于翅的处理。画翅时用笔要爽快,一扫而过,以表现其生动性与透明感。画翅切忌描摹,描摹过分,动态势必板滞。  相似文献   

15.
王同理 《考试周刊》2011,(39):227-228
在花鸟画技法中,没骨画法与白描画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是这两种画法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作者在花鸟画教学实践中尝试克服两种造型方法的局限性,整合两种绘画技法的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在画花鸟画时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情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没骨画概说 “没骨画”顾名思义,即没“骨骼”之画。其实,这只是与勾线的工笔着色画区别之词。纵观古今, 横看当世,凡优秀的没骨画作品,哪一件少了骨骼?只是不勾线而已,其骨肉神韵自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构成以线条为主,以雄辩的线条传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中国画的线,具有特殊的品格和丰富的内涵。以线为主,讲究笔法,生死刚正谓之骨,这就是对中国画中线的内涵的要求。“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在谢赫看来,用笔与表达人物的形神是相统一的,用笔是达到写形传神的基本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恽南田的“摄情论”在其没骨花卉中的应用,以及该理论对后人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恽寿平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被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或称四王吴恽。他的没骨花卉,对明末清初的花鸟画坛有起衰之功。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更字正叔,或称叔子,号南田,江苏常州(武进)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