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1,(38):71-7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花费时间最多、消耗精力最大的就是批改学生的习作,可是收效却往往不是很大。对此,教师们常常是无可奈何,甚至是苦不堪言。那么,怎样才能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呢?《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想何不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常常感觉"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习作成了其语文学习中的一道坎。而老师们也大都对习作教学感到很无奈——往往使出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与学生畏"习作"如虎呢?又该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呢?前一段时间,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习作教学研讨会,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聆听了每堂教学研讨课,努力寻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思考之中,说一家之言,在此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应立足生活,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坚持以"学生为本,生活为源泉,激趣为首要,实践为主"的基本理念,构建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模式,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打造高效习作课堂。  相似文献   

4.
各位同仁:大家好!在习作教学上“学生管写.教师管改”似乎已成习惯。老师们的挑灯夜战学生在意吗?这种精批细改学生领情码?来必!习作评改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实验老师思考并尝试着为孩子们搭配一组立足课内、发展课外的习作评改“套餐”。现在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庞国艳 《广西教育》2014,(21):42-43
不少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会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习作交接工作感到头痛。教学内容从低年级的"写几句通顺的话"过渡到"写一篇文章",这个跨度如此之大,让不少教师难以应付。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养成了"习作就是交一篇作文给老师看而已"的思维定势,加上种种外来因素,导致低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停留于简单的句式练习,或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习作的阶段上,学生的习作兴趣被繁重的练习消耗殆尽,给日后的习作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6.
教会学生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的传统习作教学,让教师畏难。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疲惫之余,又有多少精力去准备习作课的精彩?学生惧怕作文课的枯燥无味,更难说做到"情动而辞发"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心理话、不说空话、套话。"那如何引领孩子们习作呢?我认为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我就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观察,加强评改等,  相似文献   

8.
林少萍 《教师》2011,(4):20-20
纵观当前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经把他们幼小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以习作为苦,常"望文兴叹"或"谈文色变"。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内容,常让教师倒胃口。只有拓展习作的时空,放飞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教好学生作文,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作文教学要巧妙地设计教学导语,激发孩子们的习作欲望;引导学生动手练习,用身边的事物勾起孩子们作文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微型讲座部分:各位同仁:大家好!在习作教学上“学生管写,教师管改”似乎已成习惯。老师们的挑灯夜战学生在意吗?这种精批细改学生领情吗?未必!习作评改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实验老师思考并尝试着为孩子们搭配一组立足课内、发展课外的习作评改“套餐”。现在奉献给大家:一、课内——彰显成功的赏识套餐语文课标指出:“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请看我们给孩子们准备的赏识套餐。根据语文课标对低、中年级段学生习作评价的重点,我们提供了:(1)有情有趣的“符号标注餐”——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倡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是指小学习作教学是发展生命,发展智慧,发展个性的练习过程。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  相似文献   

13.
小学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习作起步阶段对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习作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教学过程,这些都需要教师随时地培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维护好这种可贵的兴趣。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从而提高孩子们习作起步阶段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张长琴 《教师》2019,(1):59-60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对习作教学也格外重视。然而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熟读习作三百篇,不会写作也会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法单一,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灵魂。因此,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习作前的准备引导、习作中的教学指引以及习作后的经验总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意在抛砖引玉,让站岗在农村一线的教师们能够积极思考探索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习作教学方略,以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提及习作,学生是"横眉冷对习作题,俯首狠咬钢笔头",教师也是摇头叹气,无可奈何。习作教学陷入如此困境,不由得广大师生疾呼:"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受到教师、家长们的广泛关注。习作教学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对过去的习作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刻地总结、反思和改进,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更为有效的指导策略,积极运用课堂小练笔的方法,促进习作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有效开展课堂小练笔的策略进行探究,以培养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学生们对习作兴趣不浓,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无物,缺乏真情实感。教师们虽也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习作训练,但收效不大。随文练笔能有机地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它能有效启动学生的习作练笔欲望,是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视写作为拦路虎,不会写、害怕写。为了消除孩子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教师首先应让孩子回归生活、体验生活,通过细致观察,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滋润文字。其次应通过广泛阅读,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写作素材及写作方法,为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孩子们创设"微信互动"这个说真话、表真情的平台,点燃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最后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要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增强写作信心,快乐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