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活是一个没有遮盖的大课堂,生活是一本没有文字,却永远也解读不完的教科书。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育着巨大发展潜能的生命阶段,此时的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发展价值。如果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3.
王新霞 《新教师》2019,(9):67-68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的培养如果脱离了生活,一切就是纸上谈兵了。现行的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就是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以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来构建教材内容,关注儿童的生活,以此解决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问题。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与生活的逻辑,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从而构建有效课堂。以下,笔者就如何立足学生生活,优化品德教育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历来是教育工作的难点,它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科学性等诸多特点。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用正确的思想和情感来支配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对个别违反道德准则和有行为过错的学生,有些教师只是采取简单的处罚方式,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事与愿违。在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目标追求的基本理念,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为主要教育背景和教学素材,在生活情境中实施教育,突出体现课程立足于儿童生活、贴近于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提升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使《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找准了位置,为我们走进新课程,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创造美好的教学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6,(33)
品德教学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实践活动,贯通品德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文章从挖掘教材因素,提供实践机会;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实践方式;走进社会生活,发展实践体验;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实践引导这几个方面浅谈品德教育的措施,以供同行学习。  相似文献   

7.
德育教育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应用教师的言行 ,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等多种方法 ,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品德教育能够深入学生心坎,真正发挥作用,我们的品德课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品德回归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我们的品德教育是有生命力的,才真正是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从而保证我们的品德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就容易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十余载,最深的体会是,当一名教师如果不兼任班主任,就不可能深刻感受到教师的乐趣和教师职业的崇高感与幸福感。因此,作为班主任,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品德教育运动。20世纪末,为提高我国道德教育实效性,提出了生活德育理念,并以此为指导编写了中小学德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通过比较品德教育、生活德育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课程和教学,可以较清晰地把握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明确道德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为德育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有关品德教育的问题呼声越来越高,开展品德教育就成为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而且品德教育也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实现既培养学生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又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不断地训练融入品德教育和引导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勃发思想浪潮,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的融入。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大都是在幼儿园生活中养成与培养起来的。但现阶段幼儿的品德教育缺失情况比较严重,幼儿园必须抓住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适时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也是这次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或最根本的)改革,是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21世纪世界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品德教学中我们更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那么,我们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一、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起点教学不能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而品德教育要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或者组织模拟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吕德,既非固有善良本性的展开,也非单纯环境化的产物,而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构建的。因此,德育的方法要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注重主体自己的积极性,包括外部的物质实践活动和内部的观念性活动。然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恰恰忽视了学生主体内部的观念性活动--自我教育,使德育工作收效甚微,因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十分必要。自我教育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能力。其中自我评价核心地位,因为一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评价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客观形势对团委德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共青团工作者毕生追求的主要旋律。作为一名优秀的团委德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相似文献   

16.
品德教育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才能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目前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关注度都在理论知识中,忽视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就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的实践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师者熏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业定义中流传最广泛的一个。古往今来,教育工作都把“传道”放在了首位。“道”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思想品德。教师如何传道,如何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发挥榜样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身体力行的事。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榜样作  相似文献   

18.
学生成长历程与人格的形成,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品德教学应当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让品德教学真正贴近儿童生活,让品德教学生活化,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呢?本人认为:教师应以身作则,注意细节培养,经过契而不舍的长期努力,定能达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陈清民 《福建教育》2006,(10A):52-53
案例1 某教师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北师大版第三册),课前制作“周宁风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了解家乡周围环境情况;课中播放“周宁风光”录像,让学生尽情展示各自的作品,小组交流、全班评比、情况介绍,等等;课后继续延伸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