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认识史上,对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的问题,存在着两种见解,一种是唯物辩证法的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在这两种发展观之间存在着三个原则性的分歧: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分歧。但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其它分歧,归根到底都是由承认不承认矛盾这一根本分歧引起的。理由如下: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分歧,是由承认矛盾和否认矛盾这一根本分歧引起的。形而上学的第一个特点是孤立地看问题。这种发展观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彼此隔离的,没有联系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  相似文献   

2.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对这个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大家都没有异议。但如果从矛盾内部的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性上进一步探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问题,就众说纷纪,莫衷一是。现在哲学界摒弃了过去否认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片而强调矛盾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承认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认识到的结论,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更为深刻的表现。然而,事物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的认识山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把形而上学仅仅当作一种同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是对形而上学原本意义的严重遮蔽。形而上学首先是"第一哲学",它由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地建立,之后构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当中,也不仅仅存在片面、孤立、静止和不承认矛盾的思维方式,这种"知性思维方式"仅仅是黑格尔所批评的西方近代形而上学所具有的思维方式,而决不是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全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作为西方最大的形而上学家,恰好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所以,把片面、孤立、静止和不承认矛盾的思维方式当作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代名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关于“形而上学’一词的意义,在哲学史上有两种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289页)。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把对象和现象看作彼此孤立、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5.
一技 客观的事物或现象往往有其两面性,它们互相对立、互相排斥,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地始终只看到它们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即所谓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就势必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是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前者总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而后者主张全面、联系地、发展地认识事物。小学音乐课堂时下的种种困惑,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多元感悟与价值导向的抵  相似文献   

7.
关于矛盾两个方面的关系 ,高二哲学常识教材是这样阐述的 :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 ,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而在每一种矛盾中 ,矛盾的双方也有主次之别。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 ,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这就是矛盾双方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笔者认为 ,看到矛盾双方的不平衡固然是正确的 ,但仅仅看到矛盾的不平衡是不够的 ,还要看到在矛盾双方的绝对的不平衡中存在着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只看到或者只强调矛盾双方的不平衡 ,而看不到矛盾双方的相对平衡 ,这在认识上是不全面的 ,在指导实践时是有害的。首先 ,自然界处处存在着相对平衡。先…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深受"工具论"的影响。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功利的浮躁而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火花收到精心呵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而看不到"会学"的收获"、乐学"的感受;只看到语言教育工具性的特点而看不到其人文性的属性。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英语教学的人文素养培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原因问题上 ,哲学教科书的观点是前后矛盾的 :在谈到联系问题时认为是外力的推动 ,在谈到矛盾的问题时又说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并且批判形而上学否认内部矛盾、承认外力推动作用的观点。为此 ,我们认为内部矛盾和外力的推动都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原因 ,并且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在对形而上学的评价上,仍然存在着简单化的做法。例如有的书认为,“一般的形而上学观点根本否认事物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7页)。有的书说得更绝对化,认为“形而上学否认了事物的联系”,“把自然和社会看成是彼此孤立、没有任何联系的偶然现象的堆积。”(《马克思主义哲学简要读本》,广东人民出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说:所谓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四人帮”正是用这种宇宙观看待十七年的教育战线,颠倒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把个别当成全体,否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强行炮制出臭名昭著的“两个估计”,妄图全面否定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打倒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领导同志,实现他们篡党夺权的狂妄野心。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而事物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两者含义不同哲学上,把事物分为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简单事物是只由一个矛盾构成,而复杂事物则是由多个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多种矛盾之间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其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典范 对立统一规律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方法的根本特点是: 第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既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同时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那么矛盾即是事物,矛盾即是过程,矛盾即是发展。所以,分析事物、过程以及发展便是分析矛盾,其实质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解剖和揭示事物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思维科学中,辩证的思维方法广为受到重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作用。所谓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一般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撇开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将对象的各个方面分解开来,单独孤立地考察这些方面的质的规定性或本质的较浅层次,或在思  相似文献   

15.
片面性是形而上学的实质,形而上学的片面性是把事物的一个方面片面夸大,否认事物的另一方面,或不分主次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起来,歪曲事物的矛盾关系。形而上学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形而上学既具有其产生的可能性又具有现实性,还有其广泛活动的场所和滋生的温床。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  相似文献   

16.
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一词,由于唯物辩证法的广泛宣传,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是一个贬义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不是片面的吗?忽视事物自身的矛盾性、运动性怎么解释事物的发展?是的,形而上学相对于现代人的思维,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可是,当我们追溯历史,看看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如何突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我们就会发现形而上学在自然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并不完全起着消极作用,相反地在一定的时期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例如,在西方,形而上学占统治地位之时,也正是自然科学产生、蓬勃发展之日。本文旨在说明形而上学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阐明它在历史中的作用,以纠正长期以来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7.
内因和外因     
在唯物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与唯物辩证法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运动和普遍联系的原则直接有关。不了解它,就不能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真正划清界限。如果不了解内因的作用,就无从理解物质的自我运动,无从理解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而把物资本身看做是不动的、静止的,物质之所以能运动,仅仅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这种看法无疑地是形而上学的。不仅如此,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在物质的外部寻求物质运动的原因,这又不能不走上唯心主义。另一方面,要是看不到外因的作用,那末,这就是否认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把事物看成是彼此互不影响、互不相干的孤立的东西,难道这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机械历史决定论机械历史决定论就是用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研究社会历史问题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历史理论,其核心就是用形而上学和机械决定论取代辩证法,只承认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因果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只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把人类社会当作一个由多种因素的有机联系所构成的复杂的系统来理解,而是把它看作一个由众多因素凑合而成的简单的组合体;不是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当作是由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  相似文献   

19.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3、方法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具体方法的理论基础。 4、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5、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是唯心主义。 7、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1.内容: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