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和闽南的七夕节最富人情味。台湾同胞的先辈不少是古代福建漳州的移民,两地的七夕节俗基本相同,共同的节俗活动使两岸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在台湾,七夕节又叫“情侣节”、“女儿节”,是“时年八节”中最富浪漫色彩的节日。《天仙配》中牛郎织女争取婚姻自主,盼望早日团聚,  相似文献   

2.
每年农历七月初六,浙江东阳、诸暨、嵊州诸县市及华东地区的善男信女和青年男女,从各个方向选择不同方式向东白山进发。这天,东阳方向多驱车上山,前车接后车;诸暨、嵊州方向多沿山间小道徒步而上,背包拄拐,相搀相伴。至晚上,汇于会稽山之巅太白峰,灯光人影,宛如天街。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乞巧风俗演变为例,简要介绍了从祭星——祈求天地人和合的生态环境和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转型后的七夕风俗,以及对农耕文明创造精神的楷模——巧姐,说明新时代乞巧的风俗重在创意,巧在工艺。  相似文献   

4.
公共节日作为人类仪式行为的一种,其活动方式带有极强的表演性质。戏剧的视角可以作为技术的、政治的、结构的、文化的视角之外的一种补充,成为第五种视角,戏剧的视角甚至可以用作分析的端点。节日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是老百姓自己选择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来都不是固化的、一成不变的,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中不断演进、完善。  相似文献   

5.
盖伟 《文化学刊》2015,(3):125-127
《两岸书》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和大陆知名散文家杨稼生长达二十多年的书信集,承载了海峡两岸两位老人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执着和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承载了海外游子那浓浓的乡情、弥坚的友情和柔软的亲情。读《两岸书》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在当前比较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的一种宁静与平和,看到了两岸之间精神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6.
《诗经.豳风.七月》之"七月流火",古今注疏均作大火星西下,天气渐寒。其实细考原文,这种解释未必正确。《豳风.七月》是一首反映周时周地周人农事的诗篇,所以"七月"并非夏历七月,而是周历七月,相当于夏历五月。这个季节正是天气炎热,不当转凉。《诗经》中有以星象表示时间的诗句,如"三星在户"、"月离于毕"等,既以星象表示时间,则不再缀以表时间的词语。而"七月流火"中既有"七月"明确表示时间,"流火"就不可能再是表时间的星象。查《诗经》中所用之"火"均不作星宿解,"流火"并非星象,而是指天气。况且《七月》一诗中,月份后所属者皆是农事、物候、节令和天气,没有属星象者,"七月流火"自不能例外。正如"九月肃霜"指凉爽的天气一样,"七月流火"应视为炎热天气为宜。  相似文献   

7.
台湾电影发展至今,由于娱乐商业电影在票房上的不断失败,电影工业衰退,当代具代表性的电影多是成本较低、强调导演各人风格、记录台湾历史或当代文化现象等娱乐性较差的小众电影.直到去年底<海角七号>出现并获得成功,终于为台湾本土电影迎来了发展契机.文章从<海角七号>谈起,对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醒世恒言》里有一个人梦见人变鱼的故事—— 唐肃宗乾元年间,青城县代理县令薛伟于七夕之夜受了些风寒,发起高烧来,竟至神思恍惚,进入了梦乡,便寻思要找个清凉之处。顷刻之间,梦魂来到青城外,上了龙安山,来到半山腰的东潭,变成了一条金色鲤鱼恣意地畅游于三江五湖之中。他还来到龙门山下的河津跳龙门,却撞破了头皮,甚觉没趣。在潭中闲捱了几天之后,腹中空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