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士虎 《文化交流》2011,(11):57-60
孙中山称他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导师""恩人",毛泽东称他为"有经济眼光的人"。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位于江南古镇南浔东大街东端。宅后原"东墅"故园废址上所建的"东园"(又名绿绕山庄),以及毗邻的庞家宜园,都已毁于20世纪30年代的战  相似文献   

2.
米兰 《职业圈》2011,(1):60-62
一家厂商敢于用"磐石"定位自身的品质并不稀罕,但要让广大用户都来认可这个定位,却绝非一般功力能够企及。华硕的战略是要为天下人知而不被芸芸品牌所淹没,唯有"世界第一"这一条路可走。  相似文献   

3.
杨艾璐 《文化学刊》2010,(4):183-185
《意义的生成与阐释——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学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王春荣教授的又一部新著,也是目前第一本以"主题学"方法系统研究"新时期文学"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
考察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活动的理论依据,最早可以追溯至建党之初。在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中,第一条为"工人组织",第二条即为宣传。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党的历史上,新闻发布活动虽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被自杀"、"被自愿"、"被就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被"族新语,频繁地出现在网络、报刊及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并迅速地发展成为"被"字被网民选为"2009年汉语第一字"的状况。其实,这种新式用法的"被"族新语,起码萌生于1993年,其"被"的意义已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被"族新语的涌生与流行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文章在对不同形式的"被"族新语的跟踪观察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被"族新语的衍生路向、"被"义、"被"族新语的结构特点,以及与一定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卯山问茶     
唐朝初年,道教宗师、越国公叶法善在浙西南松阳县境内的卯山道场修炼期间,培育出极品"卯山仙茶"。在唐高宗的盛邀下,他提着一篓"卯山仙茶"跨进了朝廷的中枢,"卯山仙茶"成为皇宫养生茶在历史上陡然生辉,荒蛮的松阳第一次以茶乡的身份进入唐宫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从流沙到海涯,"地中海玫瑰"突尼斯在热烈的北非阳光下盛放着。 这个被誉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国家,是欧洲的后花园,也是一方夹在海洋与沙漠中的绿洲。悠久的海洋文明,是我们走进突尼斯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2010,(4):19-20
这是一个远离舞台灯光的、朴素的小型论坛,朴素得如同周迅身上那条简洁的小黑裙。"反正挺奇特的,我是第一次开这种严肃的、政界的会议,联合国环境署、各国总统、政界商界最高代表等等,讨论议题是绿色经济:如何让企业的环保效果最大化,如何实质性地改变生产模式……"4月22号世界地球日,周迅获颁联合国最高环保人物奖"地球卫士",成为全球演艺界获此荣誉的第一人。跟她同时获奖的还有马尔代夫总统、圭亚那总统和阿富汗王子、日本科学家等。周迅在颁奖现场宣布,所有奖金捐给玉树灾区。联合国副秘书长在为周迅颁奖时,称呼她为"低碳生活形态大师"。  相似文献   

9.
美国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舆论影响力,而这种舆论影响力是通过其所承担的角色和功能体现出来的。这些功能包括:设置政策议程、进行政策教育、搭建"知识"与"权力"的桥梁、推进"第二轨道"外交等四个方面。其中,设置政策议程的功能包括政策议程的确定和政策建议的构架;教育功能指对社会精英和大众的教育;所谓搭建"知识"与"权力"的桥梁就是为下届政府培养人才,使得"在野"者的知识有"入朝"转化为权力的通道和可能性,也为前任政府官员提供休养生息、再次入朝的机会和平台";第二轨道"是介于官方外交("第一轨道")与纯民间交流("第三轨道")之间的一种特殊渠道,思想库作为"第二轨道"外交的重要部分,是国内与国际交流的一个平台,在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育人为本"是大学存在的第一要义和"科学为根"是大学存在的价值基础是早已被实践证明了两个极其重要的大学哲学观,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存在的根本以及大学应有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大学逐渐融入到社会中去,面对外部世界越来越强烈的种种挑战和诱惑,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大学精神衰微现象,其突出表现是一些大学在积极应对文明社会众多领域不同层次广泛需求的同时,不能自觉地坚守应有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时代呼唤当代大学实现新的文化觉醒。通过研究,人们认为,在当代,大学继续坚守应有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的关键是确立"‘文化为魂'是大学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这个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它既深深地蕴涵在"育人为本"是大学存在的第一要义和"科学为根"是大学存在的价值基础之中,又是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映,大学理性正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向和谐理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