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代军机处,是清王朝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设立的一个中枢机构。初设时名“军机房”,雍正十年,颁“办理军机”银印,改名“办理军机事务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点。 但是,在较长的时期内,一些官私著述不承认它是国家的正式机构(直至嘉庆朝修《会典》时,才将军机处叙入)。笔者参加过军机处遗存档案的整理,拟对这一机构的设立、职掌、性质以及它在清王朝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诸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办理军机事务处,是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中枢机构。关于其成立的准确时间、名称演变等等,官私著述历来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可按年分为如下四种观点: 1.七年说。清人王昶的《军机处题名记》内称:“先是,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上即位,改名总理处。乾隆三(二之误——引者)年,王大臣请罢之,诏复名军机处。”今人张德泽先生的《军机处及其档案》、《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认为,雍正七年六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季士家先生认为军机处的设立经历了军需房、军机房、军机处三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六月初十日(1729年7月5日),当时的名称谓军需房。”南炳文先生认为“军机处设立于雍正七年,可能在二月十八日至五月十日之间。”庄吉发先生的《清代奏折制度》一书,旁证博引,论述军机处设于雍正七年,并考证了军  相似文献   

3.
<正>由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彬菊(Beatrice S.Bartlett)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翻译的《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一书,2017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之一。作者长年致力于对清朝档案特别是满文档案的研究,在本书中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分三部分,即雍正朝分立的内廷:军机处的前身(1723—1735),乾隆内廷统一时期:军机处的建立与扩张(1735—1799),结局:嘉庆皇帝对军机处的改革(1799—1820),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相似文献   

4.
清代军机处满文档案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军机处是雍正八年设立的由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机构,是封建专制高度集权的产物。军机处从建立到消亡的一百八十年中,逐步演变成凌驾内阁之上,承旨出政,综理国家军机要务的总汇机关。由于军机处的性质、职掌及其在清政府中的地位,决定其产生的档案数量巨大,内容丰富重要。军机处产生的汉文档案,海内外专家学者多有论著,评述周详,本文不再赘述,但对满文档案却论述尚少,更有评述不确当者。而满文档案的价值,绝不在汉文档案之下,只是由于历史造成的种种原因,不被世人所了解,致使这部分档案未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本文拟就军机处满文档案的形成和特点、数量、主要内容及其价值,作一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5.
从官员档案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雍正执政时期的政治制度,而且看到雍正时期各类官员丰富的履历,这些官员的形象也更加立体饱满。通过详细对比和认真分析,结合古代人事档案的具体特点和现代档案管理的分类原则,将官员档案分为履历档案、自荐档案和考核档案三种类型。接下来,具体讲解奏折中体现的引荐制度和密折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清代前期苗民起义档案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贵州省档案馆合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共分3册,134万字,大32开,平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行。 该书所辑史料,绝大部分取材于档案原件,主要采自《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苗民起义档》(清代原名《苗匪档》)等文种。部分辑自《雍正朱批谕旨》。  相似文献   

7.
从清代军机处“随手簿”看清代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清军机处重要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它包括文书与档案机构人员一体化;随手簿的文书办理随手登记;文书工作接交与档案工作衔接;军机章京值宿抄档,进行“清档”;重要档簿的副本制度和定期修缮等制度,这些对于提高军机处的文书工作效率,及完善其档案保管,方便利用,起了重要作用。随手簿是军机处所有文件档案的总目,利用的指南,极为重要,至今仍不失其实际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所谓档案缮写制度,就是将已归档的档案文件重新抄写一份或若干份,另存他处,以便在档案原件丢失、损毁或被篡改时进行核查、校对等。缮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重要的档案,维护档案的历史原貌。这一制度在清代曾被军机处长期使用,起到了较好地保护档案的作用,在我国档案事业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却被档案史研究者忽略了。下面,笔者结合有关资料,对清代军机处档案缮写制度作一浅析。一、档案缮写制度建立的缘由促使清代统治者采取档案缮写制度的原因,大致来讲有两点:首先,是清代档案(包括军机处档案在内)遭到极为严重的破…  相似文献   

9.
从官员档案的视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雍正执政时期的政治制度,还有当时各类官员的履历。通过对比和分析,具体讲解奏折中体现的引见制度和密折检查制度,希望能够为雍正奏折数字信息化整合提供可能,进而为清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对清代副本档案制度进行考述研究。首先,概述清代建立副本档案制度的背景及原因;其次,分别从与副本档案制度有紧密联系的清代内阁与军机处这两个重要机构入手,以秘书档案为角度,进一步对清代副本档案制度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一部分,笔者拟着重深入地探讨一下雍正七年说的立论根据,附带也对八年说发表一些看法。在持雍正七年说的学者中间,在是年设立的具体日期上,也还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观点,以为军机处始设于雍正七年的六月初十日(以下简称六月说);另一种比较新的观点,则以为成立于二月十八日至五月初十日之间的某一天(以下简称某一天说);第三种观点,只是笼统地说军机处设立于雍正七年。但是,不管哪种观点,从它们的主要论据来看,笔者认为都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首先,雍正七年说的一个共同的论据,是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中的记载:“先是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后来刘锦藻因袭王昶的说法,在其编纂的《清朝续文献通考》为军机处所加的按语中,更明确地写上了“创于雍正七年”六个字。七年说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专项档案的汇集,是国家清史编修工程规划出版的档案丛刊系列之一,是可资清史研究的大型工具性典籍。该书于2013年8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总计180册。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是清代军机处每日处理文档的原始登记簿。清人震钧《天咫偶闻》载:"枢廷事件,皆书于册,标日随手登记。"军机处随手登记档之设,始于乾隆元年(1736年),止于宣统三年(1911年),逐日登记,按年月装订成册。乾嘉时期,每半年订为一册;  相似文献   

13.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选拔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正是成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这一时期,也是考核最为严格、成就学生最多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咸安宫官学最受清廷重视的时期。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书吏,是指在各级衙门科房中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和收贮档案的员役,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因其所隶属衙门不同,而称谓各异,诸如供事、经承、书吏、典吏、攒典等,但一般在公文中通称书吏、书办或经承。书吏身居文档重地,抱案牍,备缮写,极易营私舞弊,故清政府对其格外重视,在典制上对其作以严格规定。康熙、雍正两朝曾多次整饬书吏,并设立文书档案副本制度、上缴朱批奏折制度等,加强对文书档案的管理。但事实上,书吏朋比为奸,上下其手,或援例假公营私,或伪造、窜改、抽换、毁坏文书档案,舞弊多端。这一现象至乾朝隆仍屡禁不止.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录副奏折,反映了乾隆朝年间整饬书吏的部分情况。现予刊发,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仅沟通了君臣上下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削弱了内阁权力,强化了皇权统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清代军机处档案管理制度呈现出专业性的特色,提高了档案的调阅效率,创新了档案的保存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常建华 《历史档案》2011,(1):132-136,封3
军机处是清朝的特有机构,它提高行政效率并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力,构成清朝政治的特色.军机处处理清朝的军国大事,其运转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自然重要,而其中的满文档案尤为珍贵.满文寄信档是清代军机处专门抄载寄信上谕的重要档簿,无汉文副本,珍贵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该书是一部清代中国边疆史地满文档案检索工具书,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专家学者,经过10年的努力编译而成。收录军机处满文月折包内有关边疆史地档案目录12万余条,系统的反映了雍正八年至宣统三年间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各方面情况。全书900万字,精装12册,1999年6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欲购者可与北京故宫西华门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联系(邮编 100031),电话(010)63099011转 266。《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出版  相似文献   

18.
正奏折是清代大臣呈给皇帝的上行文书,数量众多,价值巨大。一般认为奏折要么保存在宫中,要么存于军机处,前者称"朱批奏折",是奏折原件,后者为"录副奏折",是抄录的奏折副本。前者的形成是根源于朱批缴回制度,后者则是由于军机处的奏折录副存案制度。除了宫中和军机处以外,其他机构档案中是否还有奏折(本文特指呈给皇帝的"原折",也称"正折")呢?如果有,反映了怎样的公文处理程序?这些问题,笔者尚未见有专文讨论a,因此根据所见的中国第一历史  相似文献   

19.
雍正朝军机大臣考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军机大臣,古今论述可谓多矣。但雍正一朝,疑点尚多。本文拟依据清代满汉文档案和文献资料,就雍正朝的军机大臣作一考察,试图解决两个问题:一为军机大臣的官称,一为军机大臣的担任者。一关于军机大臣“官称”的一些认识雍正八年十二月,设立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特命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若干人入直,称为办理军机事务大臣。其属为“司员”(乾隆中叶始改称章京,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乾隆朝上谕档》,已由档案出版社影印出版。此书是根据该馆所藏军机处全宗乾隆时期的《上谕档》编辑而成,16开本,双栏影印,共18册,每册1000页左右。上谕在清代是皇帝发布的日常政令,是最高级的下行文书之一,具有法律和行政约束作用,是进行统治的得力工具。该馆所珍藏的《上谕档》,是军机处在上谕原件封发之前,为存档备查逐日逐件抄录,逐月为册而形成的。其原件归受谕令官员,不再退回。其底稿、草稿,又由军机处每日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