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木豪格的诗歌非常善于抒情,然而又不止于抒情,他的诗,尤其是长诗与组诗,常常在浓郁的抒情之外有一种对苦难意识的主动探寻,一种对悲剧性感受的承担与表达,一种对生命的具有宗教性质的关怀,从而呈现给读者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凝重的精神风景.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一书中讨论了多种文艺思想,有关“文”与“情”的讨论是其中的一部分.该书认为“文”与“情”相生相依,“情”是创作“文”的初始动力,“文”能使“情”更加出彩.这种文情相宜的创作观是文艺创作时应当遵循的创作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萌货”、“卖萌”、“萌翻了”等等与“萌”相关的词组,这一富有新意的词语与日语中的“萌え”有着深厚的渊源,虽然中日两国都使用表意文字汉字,但是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不同,“萌”在中日两国的使用也呈现出诸多区别和联系.本文通过搜集大量中日语料,对比“萌”与“萌え”的词性、词义和使用方法,试论汉语的“萌”和日语的“萌え”在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徐小斌的《羽蛇》以犀利冷峻的笔锋建构了一部隐匿在男权社会之下的神秘诡异的女性历史,作品在母系家族血缘的统摄下展开,以玄溟和若木,若木和羽为核心,剖析了母女之间自我复制相互依赖又彼此恐惧和仇恨的复杂关系。传达出作者对以“爱”之名的血缘法则的困惑以及对以“美”贯之的女性生存的追问。作者更将这种审视置于“末日审判”的宗教文化背景下,展开了对“爱”与“关”等问题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5.
古代书法的审美理论从"工"到"拙"的演变经历了一定时期,也深刻影响了现代书法中的审美,致使现代书法中对"工"与"拙"形成了一些误区.认真分析这些误区形成的原因,有利于正确认识现代书法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工作是雕凿人心灵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综合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本文就如何创建和爱班集体总结了自己一套独到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文章就用“换”这种方式来教育学生、用“换”的思维方式来使学生觉悟、用“换”的心态来促学生进步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换”的艺术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从繁琐走向轻松,从蹙额走向舒展.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做新课标下的“新”语文老师,从转变自身做起,真正实现新课标要求的语文教学.笔者认为,这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宽容的魅力》的确是一篇启人心智的好文章.通过认真阅读我们发现.文章不仅告诉了我们“宽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宽容”.还告诉了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相似文献   

10.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1.
都说“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希望自己身边的人是宽容的,我们希望有“宽容的老师”、“宽容的父母”、“宽容的朋友”,那么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宽容的人呢? 做一下下面的测试吧!  相似文献   

12.
观赏类根艺作品大体可分具象、意象、抽象三类.具象根艺在追求天趣的前提下,“像”胜于“不像”.创作上有“仿天然法”和“木雕法”两种雕刻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保留天趣.形神兼备是“像”的最高境界,但意象作品不能直接感觉“像”,需通过“意”的联想而“像”,其形式美和天趣美较强,“像”则有所宽容.最忌意象的材料走具象的创作套路,这样的雕琢之“像”是舍本求末.抽象作品创作更难,它不通俗,难理解,但必有典型的形式美感.要提高抽象根艺创作水平,应多体悟抽象作品的形式美,多读美学类文章,多向行家求教.“三象”根艺的创作都应注意简练造型、天趣至上、博览而通、慎思而精.  相似文献   

13.
“意”是唐五代诗学的核心范畴.“意”的含蕴丰富,既指涉诗歌构思创作中的情思意绪和区别于以景写情的直接抒情的创作方式,又指涉诗歌用意曲折隐微的风貌特征以及诗歌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创作冲动与灵感.对“意”的批评,唐人反对“意熟语旧”,贵独创;表意要求言简义丰、声律谐和、“内外意”各自表意完足而又契合无间.唐人以为,“意”是诗歌创作中的主导性要素,并由此提出并丰富完善了“以意为主”、“意先语后”与“意在象前”的论题.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唐人提出“意在言外”与“语穷意远”,强调诗意表达应含蓄而避免浅露直白,要求在简洁的文字之中蕴藏尽可能丰富的意蕴.唐人论诗以“意”为焦点的现象标志着诗论史上重“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房龙《宽容》一书的中文版自 80年代出版后,“宽容”一词在中国开始大流行。但“宽容”这东西很有点像“爱情”,谈的人越多意味着越少; 而且往往意味着人们并不清楚它究竟为何物。当然这也很“正常”, 尤其在我们这更“正常”。其实,“宽容”的含义固然是指一种心态,但这种心态的存否, 指向的却是权利的拥有或缺失。  相似文献   

15.
“奇”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创作中不受约束的自由性.中唐时期散文创作经历了重大改革,散文理论推陈出新.汉代王充对于“奇”的褒与贬,成为中唐文学理论研究的两条主线.韩愈、柳宗元、裴度、李翱、皇甫浞等人对于“奇”这一范畴的讨论,反映出中唐文论家对于复古与革新问题的不同看法.这些争论从理论上看是复古与革新两种观点的交锋,从创作实践上看则是对于创作规范和创作个性之间关系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6.
“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很多大作家都是成功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这一点也被许多小说评点家注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红楼梦》将“犯”“避”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做到了“犯”中求“避”,并且“避”得浑然天成.它根据每一个人物的身份、性格与人生阅历的不同,写出了她们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不一样的状态,从而让每一次“避”都闪烁着个性光辉,这一点在理家方式的采取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文为戏”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诸子散文之中,到了唐代,“以文为戏”的作品大量出现.韩愈在中唐时期提出了散文复古的主张,其创作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然而,韩愈在散文创作中更为优秀的作品是抒发一己之情的“以文为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先民赋予了“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可以组成很多成语,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一”字的丰富含义和用法,同时“一”的意义有所不同,读音也不完全一样,而“一”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用法.因为“一”的词义丰富多变,用法灵活,我们只有全面掌握它,才能准确理解“一”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才能把握“一”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恕、包容。宽容是一种善良和美丽,宽容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宽容更是一种智慧。教学中呼唤这样的宽容,因为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