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借助思维导图绘制核心概念、核心资源地图的方法,对铜鼓研究综述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全面掌握与铜鼓主题相关的重要概念、文献、作者、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等信息,并据此开展专题文献收集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专题文献库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丝雨 《今传媒》2016,(10):156-158
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多年来一直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肯定与激励广西文学发展与传播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前多种媒介高速发展的语境下,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在文学传播中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其评审导向一直坚持在凸显民族特色和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中寻找弥合点,其传播媒介正在不断拓展,但是要进一步提高其公众影响力,需要从读者参与度、市场机制引入、网络媒体运用等三个方面入手,才能进一步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庞玲 《云南档案》2014,(4):28-30
<正>罗平县位于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共有布依族人口26168人[1],占云南省布依族总人口的70%,是云南省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境内的布依族主要居住在多依河、黄泥河、块泽河、九龙河、初纳河流域等河谷地带。他们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与贵州布依族、广西壮族基本相同。布依族重视铜鼓,在布依族人的生活中,铜鼓一直都是笼罩着神秘色彩的神圣之物。布依族寨老认为,拥有铜鼓  相似文献   

4.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造提升,展示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提升发展。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陈列对单一类型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提供一系列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王武 《兰台世界》2015,(9):18-19
天琴是广西壮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传统乐器,这种乐器形制独特,它音域宽广、音色圆润,可用于独奏,也可以用于歌、舞伴奏,深受壮族人民喜爱,是壮族继铜鼓之后又一个彰显壮族民乐的重要器物。  相似文献   

6.
评书之渊源     
广义地说,民间说书在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而现代意义上的评书,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评书以北方语音为基础,用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进行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以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故名)为道具,身着  相似文献   

7.
按摩脚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病强身之目的。敲击脚底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咚咚"地敲击脚底。可促进全  相似文献   

8.
档案馆、图书馆、实验室及一些办公场所需要对来访者进行登记。召开学术会议时,也需对参加会议人员进行登记。登记时,一般记录他们的姓名、证件号、来访时间、离开时间、所用时间等,这些信息可作为档案保存下来。在现实中,进行登记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工登记,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来访者信息;另一种采用专门的登记软件进行登记。手工登记自由,可随时随地使用,但费时费力,不适合来访人数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郭珊 《大观周刊》2012,(28):33-33,19
黄平县谷陇镇苗族的芦笙舞大多在节日中进行,多以芦笙、芒筒、铜鼓伴奏,集体进行的多,个人表演的少。芦笙舞根据其舞蹈形态大体可分为对芦笙舞、大芦笙排舞、芦笙芒筒舞三大类。普遍流行于苗族地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的“芦笙舞”在形式上大体相同或相似,但在曲调和舞步动作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谷陇芦笙舞曲一般由引子、主部、结尾三部分组成。引子是舞曲的准备乐段包括一块一慢两部分,两部分间以自由延长的“抖音”为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
"十不闲"是民间说唱的一种形式,解放前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它来源于唐代的"散花乐",原是僧侣用以宣传佛教的警世歌曲;宋代为民间乞丐要饭时所唱,多以善恶因果为内容;元、明以来开始有叙事写景之作;清代乾隆以后"莲花落"和民间流行的"十不闲"合流,在民间广泛流行,并产生了职业艺人.演唱时,由全体人员敲击"十不闲"的打击乐器,唱"四喜"、"八掌"、"架子曲"等曲调为序曲,然后正式演出节目.演出分一人唱叙故事,或由二、三人扮旦、丑,为彩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博物馆已成为我国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博物馆既可以作为承接方,也可以作为主导方,这给博物馆常规的开放和社教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读城"系列研学项目是以首都博物馆为主导方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基于对该项目的分析评估,博物馆配合及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活动时,应建立规范标准,提升社教活动的专业性、共享性和公平性,使博物馆研学真正做到"可游、可学、可思、可评"。  相似文献   

12.
渐远的声响     
杨光 《湖北档案》2004,(7):38-38
我完全没有料到有一种声响,会这样长久地敲击着我的心,那是记忆底层既模糊又清晰的印象。每当月光朗朗的映亮半个墙壁的时候,它就会执拗的在脑海中回旋、震荡,长久不去……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官方定义,“IP电视是指可以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递并具有QoS保证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提供包含视频.音频(包括语音).文本.图形和数据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其中,接受端包括电视机、掌上电脑(PDA)、手机、移动电视及其它类似终端。”在我国,IPTV主要有两种业务形式:一种是基于电视终端的业务,即电视机+网络机顶盒;另一种就是以计算机作为终端的业务形式,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图书馆、实验室及一些办公场所需要对来访者进行登记.召开学术会议时,也需对参加会议人员进行登记.登记时,-般记录他们的姓名、证件号、来访时间、离开时间、所用时间等,这些信息可作为档案保存下来.在现实中,进行登记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工登记,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来访者信息;另一种采用专门的登记软件进行登记.手工登记自由,可随时随地使用,但费时费力,不适合来访人数多的情况.软件登记智能方便,但需专门进行开发,成本高,普及有难度.结合两种方式,在Word中设计来访登记文档,可方便地实现来访人员登记,且制作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一我们谈论编辑学界的成就时,需知这是在六七年前的一片空白中开始的。本来,我国大陆除有附属于新闻学的报纸编辑学外,以书刊出版为对象的编辑学是几乎没有的;尽管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那样的著名学府,早已设置编辑出版类专业,可我们国人还广为流传“编辑无学”这句话。五六年以后的今天,情况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如今,编辑是否有学这个问题自然不妨继续争论,因为作为一种认识不能也不必强求一致。这就象科学证明地球  相似文献   

16.
依据对立统一规律考察,“矛盾说”缺乏起码的、必要的科学依据,清除它在我国当代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消极影响,是今天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录学领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是文献无序与有序的矛盾。目录学决不能一种抽象的矛盾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只能以一种具体的社会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即以目录这一社会现象作为自己的对象和逻辑起点、基点。  相似文献   

17.
东南卫视《不叮不停》节目在2006年4月7日首播之前,就已经大声喊出一个口号:不叮不停,一曲成名!这个口号相对于之前的“银河之星大擂台,我的舞台我精彩”传递出来的信息更为简洁,也不再遮遮掩掩。当然,对于一个节目来说,光有一个口号是不够的,如果从节目不同层面解析,是一件抽丝剥茧给人愉悦享受的事。什么是“不叮不停”?“叮”、“停”,在这里全部作为动词使用。所谓“叮”是评委席上评委手中的铁锤敲击面前的铃铛泛起的“叮”的声音,将“叮”引申为动词使用,“叮”其实就是评委敲击铃铛这个动作的具象表现;所谓“停”,是舞台上的选手演唱…  相似文献   

18.
1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就是依据某些结论推断另一种结论的思维方法。应用逻辑推理“校是非”分两个层次,首先是应用逻辑推理发现疑点,即凡是不符合或违背逻辑推理之处即形成疑点。其二是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疑点。解决疑点的关键是找出推理依据。推理依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校对者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二是论文中与此相关的陈述。这里应当注意,在以论文的相关陈述作为推理依据时校对者应对其可靠性做出判断。如果选取一种陈述作为推理依据不够充分时,则可选取两处或两处以上相关陈述作为推理依据。倘能把校对者的专业知识与论文中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以坚实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人可替代的崇高地位,而且投身编辑出版工作,将其当做文化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为之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无论是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还是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都离不开作者."我们是作者的知音.  相似文献   

20.
张彩红 《出版参考》2013,(16):29-30
鲁迅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以坚实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人可替代的崇高地位,而且投身编辑出版工作,将其当做文化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为之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无论是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还是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都离不开作者。"我们是作者的知音。了解作者才能帮助作者,懂得作品才能加工作品。作者是作品的创作者,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