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基作为元末明初最杰出的人物,其才干智谋,后世常将其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作为明朝建立政权的重要谋臣,他的功劳对于明朝来说是最大的。作为明王朝的参赞军师,其为明王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相似文献   

2.
"德主刑辅"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家的纲常伦理体系为基础提出来的法律思想。作为汉朝的立法思想",德主刑辅"思想对于汉朝的刑罚执行制度、刑罚原则以及刑事政策制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书·刑法志》在充分吸收秦亡教训和先代国家法治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德法相济、德主刑辅的治理方针,将德治与法治并重作为西汉治世思想,是后世研究道德与律法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仁政”是儒家关于如何为政的集中表述,其思想要义是“为政以德”。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德主刑辅”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儒家政治治理中以道德引导民众的价值取向;其二,“义利之辨”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利益考量,代表着儒家对于政治生活中道义与利益关系的思考;其三,“推恩及民”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法则,旨在探索实施仁政的理想模式。儒家“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儒家“仁政”思想将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礼从一种宗教仪式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规范,法则从刑发展而来。从"礼制"的形成,到"礼法治式"的确立,再到"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将礼治思想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李玮 《兰台世界》2013,(10):82-83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礼从一种宗教仪式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规范,法则从刑发展而来.从“礼制”的形成,到“礼法治式”的确立,再到“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将礼治思想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音乐教育以其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高校普通音乐教育的角度阐述了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音乐作品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鲜活教材及音乐教育寓教于乐的特殊意义,音乐教育体现出的培养情感、振奋精神、磨砺意志、锤炼品质、培养美德的辅德功能以及注重课堂音乐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环境熏陶相结合的音乐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唐律疏议》是一部专制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法典,代表了传统社会以礼治国思想的高度,蕴含着系统而完整的古代礼治思想,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而成了了解古代伦理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9.
西汉初期,公孙弘以儒术修饰文法,并把儒术成功的运用到帝制的政治统治中,成为了从战国"处士横议"到帝制时代的文臣的巨大变革,对后来的士大夫的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独尊儒术"的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10.
唐代法律作为我国完备而典型的封建法制的代表,在继承、吸收前代法制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德主刑辅"、"礼法合一"的指导思想。这些成熟的法制思想为唐代法制的完备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唐代法制成为中华法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西汉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在立法中实行先用"德礼教化"的形式,若教化无效,则辅以刑罚制裁。由此西汉刑法开始由"明法重刑"过渡为"德主刑辅"。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在立法中实行先用"德礼教化"的形式,若教化无效,则辅以刑罚制裁。由此西汉刑法开始由"明法重刑"过渡为"德主刑辅"。  相似文献   

13.
由汉朝开创的根据儒家<春秋>经义断狱的传统,迄至魏晋南北朝一直相沿未改,隋唐以后虽然表面上废除了,但实际上量刑定罪仍然受儒家礼法所影响.  相似文献   

14.
侯辉 《兰台世界》2008,(12):59-60
由汉朝开创的根据儒家《春秋》经义断狱的传统,迄至魏晋南北朝一直相沿未改,隋唐以后虽然表面上废除了,但实际上量刑定罪仍然受儒家礼法所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向是西汉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作品大多受到后代文人墨客的追捧和深入研究。刘向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法律、文史及政治方面,尤其法律思想在我国古代法制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刘向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法律、文史及政治方面,尤其法律思想在我国古代法制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德刑思想,演化而成为唐代的中华法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对于历代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艳 《大观周刊》2011,(49):145-145
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影响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的因素,最后阐述了培养大学生政治观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汉文帝首开"德治仁政"先例,对我国古代政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汉文帝"德治仁政"具体措施和体现,并分析采取"德治仁政"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9.
卿云  梁芷铭 《兰台世界》2013,(10):64-65
本文分别从《史记》的体例结构、内容安排、思想阐述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司马迁的大一统政治观.司马迁的大一统政治观也是顺应了秦汉以来的时代潮流,是对当时历史形势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两千多年德治传统筑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朝历代,我国德治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周朝的周公,其完善的体系,以及诸多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法哲学思想,直到现在都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着深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