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修乃清朝末期锐意学派教育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和教育创新。严修力主废除科举制度,并且大力兴办女子教育、师范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他在这些领域都实施了深层实践活动,这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2.
早在1902年,严修就对日本的博物馆进行了深入考察,成为天津乃至全国较早系统接触和了解近代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官绅。他并没有将考察停留在单纯的认知层面,而是逐渐开始具体的办馆实践。热心教育的严修在回国后不久便仿照日本教育博物馆的模式,在天津积极设立教育品陈列场,并参与筹办教育品陈列馆。此后,他还发起筹建天津广智馆。可以说,严修是我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王彦力 《兰台世界》2016,(12):86-89
严修被教育学界誉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作为教育家他虽然在近代教育史的很多重大事件如废科举、兴新学、颁布教育宗旨、制定教育章程,创建南开系列学校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却始终没有"太风光过,长期被埋没,默默地站在历史的幕后"。然而,以其科举入仕的学术背景、博学慎思的学识修养、革新旧学的远见卓识、兴学育才的办学实践、至诚高节的持躬处世,严修却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学家。  相似文献   

4.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曾就读于北洋水师学堂.学习系统的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比较正规的新式教育训练.1898年严修礼聘张伯苓主持严氏家馆,这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开始,其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和南开小学等,使南开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第一个成功的范例,被胡适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相似文献   

5.
严修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多年执掌中央和地方教育事业,曾推动清政府以经济特科改革科举制,还将贵阳学古书院打造成全国书院改革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6.
严修(1860-1929),字范孙,天津人,1894年授贵州学政.他在视学贵州期问,创设官书局,引进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学制,培养人才;改革科举,选拔人才,对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将近代教育思想和近代学制引进贵州的第一人"[1]273.  相似文献   

7.
严修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多年执掌中央和地方教育事业,曾推动清政府以经济特科改革科举制,还将贵阳学古书院打造成全国书院改革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8.
<正>严范孙(1860—1929),即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毕生致力于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严范孙原籍浙江慈溪,历任清末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和学部左侍郎。1919年与张伯苓一起创建南开大学,被誉为"南开校父"。一、立志维新的"严翰林"严范孙出生于1860年,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鸦片战争的阴霾还没有散去,中国又遭受到西方列国的连续入侵。少年的严范孙就发奋读书,立志救国。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是在清末新政中产生的,并形成了公共图书馆运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新学堂的不断创建,加快了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管学大臣是清末"新政"新设的一个朝廷要职,掌管全国教育事务。近代著名洋务派和维新变法人士张百熙在任职管学大臣期间,力主近代教育改革,重建京师大学堂,尤其关注学校德育工作,对近代中国德育教育发展进步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1.
张静  黄伟 《兰台世界》2014,(11):126-127
管学大臣是清末"新政"新设的一个朝廷要职,掌管全国教育事务。近代著名洋务派和维新变法人士张百熙在任职管学大臣期间,力主近代教育改革,重建京师大学堂,尤其关注学校德育工作,对近代中国德育教育发展进步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2.
薛波 《兰台世界》2013,(22):136-137
<正>在19、20世纪之交,面对积弱积贫的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寻求救国之路,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为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因此对大学生的民主思想影响举足轻重。胡适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以实用主义思想为指导,大胆在中国进行教育改革,对中国近代大学生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熏染深远。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对近代大学生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京师大学堂多元化的翻译教育模式奠定了中国翻译教育的基础,对以后中国的翻译教育及翻译事业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作为近代中国大学的雏形,京师大学堂为以后的翻译教育改革提供了制度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张謇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对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区域上的整体规划,提出了从城到乡渐进式推广的改革方案,使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协同发展,女性师资培养与男性师资培育齐头并进。张謇所进行的近代地方基础教育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足资后世基础教育改革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徐寿(1818—1884),号生元,字雪邨,祖籍江苏无锡,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杰出开拓者,也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在中国科技史上,徐寿的突出贡献在于向国人翻译和介绍了十多部有关西方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著作,其中有近一半为化学学科著作,它们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对中国科技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陶行知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教育实践活动,并用长期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创立了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学说和思想体系,至今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张百熙,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在清末时期担任管学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主管全国学务。主持清中央教育改革,"悉心考察,夙夜构思",复建了京师大学堂,并在主持京师大学堂过程中,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加大学堂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晓唯 《出版参考》2006,(26):38-39
除了洋洋大观的严氏日记和一些唱和酬酢的诗词之外,严修绝少有著作行世.他中年时发过这样的感慨:"好争者必不直,好盟者必不信,好怒者必不威,好察者必不智,好服药者必不寿,好著书者必不通."洞明世事使他"轻著述而重躬行",择取"毕竟须回实处去做"的路径,与一般文人的崇尚虚文显有不同.世人知晓严修其人,除创办南开学校"事功"外,恐怕就是戊戌变法前夕上书光绪倡开"经济特科"的那份奏折了.严修生平曾两次冒险上奏,奏开经济特科乃其一,摄政王载沣开缺袁世凯之后抗疏劝留乃其二.两次封奏意义不同,却展现了严修不轻易外露的硬气和锋芒.当年在张佩纶的调教下,他曾经写下"男儿胆气须磨炼,要向风波险处行"这样刚健的诗句用以自励.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百年纪念之际,从分析近代中国图书馆出现的历史史实出发,追本朔源,探讨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原因。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近代教育改革与图书馆的出现,图书馆观念的传播,图书馆专门组织的成立和专业刊物的诞生以及教会大学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中的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图书馆学专业的性质和宗旨做有益铺垫。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20.
“黄远生为何当记者”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慧  陈斌 《新闻记者》2008,(11):74-77
<新闻记者>2008年5月号刊登的<黄远生为何当记者?--中国近代记者的新闻职业观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在一开始就表示:"试图将黄远生作为个案,论述其职业观的思想来源,力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重新审视黄远生的职业观,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近代记者的职业观在中国最初的建构过程."虽说角度独到,但个案的粗线条论述,最终影响到文章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