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动态生成已成为课改课堂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变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精心预设、积极互动、巧妙引导都是促进课堂有效生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有效生成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怎样才能有效生成呢,下面仅以教学中的例子诠释: 一、精心预设才能有效生成 备课,就是对教与学两方面的预设,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在深入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对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确定,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默契配合,才能保证教师可以将自己所做的课程设计较好地教授给学生,同时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之下,与学生达到思维的碰撞,从而围绕教学核心,传授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发现和探索,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达到高效生成。  相似文献   

5.
教室应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思路,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追求真实自然,让学生敢想敢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者.  相似文献   

6.
生成性教学已经深深根植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突出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个性和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彰显。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生成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课堂上出现生成偏离价值的现象,这与新课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这些错误是学生数学思维的真实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是常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发现错误的途径,从学生的错误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从中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通过纠错、改错建构正确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呈现出一些少有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生  相似文献   

9.
10.
三、自主探究:不一定要“一帆风顺”,但应该有“一波三折”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从理论上讲,既然是自主探究,就意味着学生将面临挫折与失败,有可能花费了时间而结果却一无昕获。但事实上,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牢固的掌握课本上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的各个环节,从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三个角度入手,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小学数学课堂得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2.
周越 《学子》2012,(9):46-46
教学中,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辅之以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优化因素,从能够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用心设计课堂时,要细心抓好课堂细节,高效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真正体现出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生活经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不仅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还应该对生成性资源有一个捕捉和利用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结合教学实例,从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三方面简要阐述,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捕捉与利用,以此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而灵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三、自主探究:不一定要“一帆风顺”,但应该有“一波三折”“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从理论上讲,既然是自主探究,就意味着学生将面临挫折与失败,有可能花费了时间而结果却一无所获。但事实上,现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是无往不胜的,无论是公式的获得,还是计算方法的获得,学生总是一帆风顺,整个过程简约而高效。对此,有学者提出:“既然是‘自主探究’,课堂能否体现一点挫折?”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现在的小学生并不缺乏愉快的体验,他们缺的是‘经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体验,缺的是‘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体验,缺的是‘并不总是成功’的体验。”经历一点挫折,有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解决问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张海华 《广西教育》2013,(41):25-25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资源”一词经常会跃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也越来越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一些新的资源,课堂也因此变得开放而有弹性。面对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体,面对课堂中瞬间形成的动态生成资源,我们该如何及时捕捉、智慧甄别,并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呢?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延素花 《考试周刊》2011,(48):89-90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以教案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程序,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这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或者推着学生往下跳.学生很少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往往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答案是统一的,因而学习是枯燥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