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2005,(4)
全国少工委要求:2005车"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以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70周年为契机,以培养爱国情感和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为重点,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传唱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歌曲和参与反映民族精神的书画、诗歌、摄影竞赛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广大少年儿童中继续掀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高潮,使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感悟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雅"的精神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雅"的风格融贯中国传统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一直被视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雅"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张力使其呈现出多重审美形态,同时以"雅"为核心形成一套范畴群,构建起中国文学的雅化诗学传统,"雅"由风格论范畴进而融入本体论和主体论范畴体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民族国家皆建立于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所以,建构合理的"民族"是近代中国的迫切需要.对此,严复提出了"国群"的构想,以宣扬民族国家意识."国群"的观念动摇了"家国一体"的传统伦理形态,使中国的近现代伦理奠基于崭新的伦理实体之上;"国群"作为新伦理的基石,决定了"自由"的意义与限度,从而建构起近代中国"群己共生"的新型伦理秩序,进而建构了国家至上的爱国观念——爱国高于个体自由.在"爱国"精神的统摄下,"自由"是实现民族自主的基础,"科学"和"民主"是民族发展的保障.可以说,在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背景下,严复以"国群"为起点,使得民族意识与个体意识统一于民族整体利益,并以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共生的独特模式追求救亡图存的伦理目标.概言之,严复的民族思想以建构"国群"为具体表现方式,对中国近现代伦理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生活运动"以促成民族精神为目的.民族精神是孙中山提倡的.蒋介石提倡民族精神的目的是消除"内忧外患".但他把民族精神与法西斯主义联系起来,这是错误的.胡适与国民党的关系从对立到既有分歧又有合作的过程,使得他对"新生活运动"的评论及其温和.宋庆龄对"新生活运动"的批评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影响.以上这些思想上的互动,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由四川省、成都市少工委、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举行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主题活动,"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正在全市各校蓬勃地开展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为了积极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2003年10月,全国少工委在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启动、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话动。这项活动也是2004年全队的重点活动。在新的一年里,辅导员老师要充分认识在少年儿童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正确把握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不断挖掘民族精神的深刻思想和时代要求?如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更加新颖、生动活泼的操作模式?如何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民族精神扎根于他们心中……为此,本刊编辑部在“活动方案”、“队的月历”和“活动超市”栏目中,以“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为主题,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组具体的活动方案和丰富的活动思路,供辅导员们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少先队组织开展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三个了不起”通过引导少年儿童寻找一件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事,寻记一位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人,开展一项能体现民族精神的小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实践体验中切身感受民族、精{申的内涵和  相似文献   

9.
《安徽教育》2009,(11):12-12
<正>本刊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教育青少年学生铭记革命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教育部从3月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以"歌颂伟大祖国,肩负神圣使命"为主题的"祖国万岁"歌咏活动。日前,教育部  相似文献   

10.
韩国政府在"弘益人间"理念的引导下,培育了国民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民族精神,从而为韩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我国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应借鉴韩国的经验,要着力于民族自觉意识的激活,时代性的凸显,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进而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贺麟对中西哲学的融贯创新及其学术建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麟总结先辈时贤融采中西文化的得失,确立融会中西正宗哲学的理性自觉,他以西方近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为基本的思想养料和方法资源,构建起新心学体系,他还力主发扬中国优良传统建立强大的民族精神,标举"文化抗战"和"学术建国",为中国的文化重建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他提出了以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中国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以青少年和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采取"四以"、"四个统一"和互联网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开展教育,从而建构了较为完整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今世界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都向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之际,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伟大工程建设中必须坚持的"改革创新精神"的原始依据和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1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展先进生产力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基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灵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儒家在<礼记·礼运篇>中所阐发的"大同"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犹如理想灯塔之光,给予中国人以生命的希望,而且更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的仁人志士,现又成为中华民族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背景,论述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中,通过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和傀儡政权的卖国行径,进行国耻教育;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历史,歌颂爱国志士事迹,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阐述近现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爱党教育;通过展现新中国建设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口令:弘扬长城文化,倡导健康生活路径:今年是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你知道吗,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有多大岁数了?)也是推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的重要一年,(想一想,长城和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全国少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贯通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承载着华夏儿女期盼已久的夙愿与希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起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于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20.
顾菲菲 《成才之路》2022,(13):22-24
新时期,要培养时代新人.时代新人要有坚定的理想、有过硬的本领、有足够的担当,能担得起民族复兴的大任."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其所蕴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与时代新人所要具备的素质具有内在契合性,是涵养时代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挥"红船精神"对时代新人的教育价值,需要从学校与家庭、党团与社区、媒体、个人四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