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中医理论作为其基础,理应成为人们修身、养生的第一选择。但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在我国开展的并不尽如人意,针对此现象,对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做全面分析,找出其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使它进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使青年一代更懂得科学的健身,增强体育养生与保健意识,在高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学体系,从而开设养生学课程使之改变学生体质下降趋势,促使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国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现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预防疾病、病后康复及养生和健身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国传统保健体育在这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了解目前我国高等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的教学现状;通过数理统计法来证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能够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的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学生就业特点给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改进高等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海南传统体育养生保健业弱小但影响和潜力巨大,大众体育养生保健业和现代体育养生保健业活跃但发展空间不大,旅游体育养生保健业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制定海南体育养生保健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大力发展旅游体育养生保健产业、传统体育养生保健产业、国际化的海南体育养生保健产业是海南体育养生保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的发端、发展和繁荣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密切渊源,其思想与实践汲取了儒家、道家、释家、玄学等百家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挖掘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有现代价值的精华,可为现代的健康保健、健身康复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传统体育养生运动在成都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传统养生功法在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传统养生功法在全民健身中积极作用,实现对传统体育养生市场化推广。  相似文献   

6.
2001年全国体育保健康复养生学术年会暨全国高校第五届民族传统体育论文报告会于2001年7月21~24日在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体育保健研究会、大学生体协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和中国老教授协会体育科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共收到论文104篇,有58位代表到会宣读论文,代表来自全国21个省市,论文题目涉及:全民健身、健康教育、学校体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与运动伤病防治;还包括:传统体育、武术与太极拳的教学、训练与科研,少数民族体育,农村体育教学,老年人体育健身与中医…  相似文献   

7.
曹云  张忠杰 《体育世界》2010,(10):74-7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的锻炼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二者在健身和锻炼效果上的异同,指出传统体育养生的独特功效,为科学锻炼健身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找出养生保健市场混乱原因以及在该类事件中体育功能的失位,提出只有体育才是促进健康的根本,应对原有的、现有的养生知识进行扬弃,改变行政部门权责不明的现状,加快体育功能定位以及手段化进程,恢复体育在健身与养生的领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民健身的主要内容一传统体育养生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精神的分析,提出在全面健身的背景下对传统体育养生进行实证性研究的意义,并给出相应建议:对传统体育养生效果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对项目本身的研究、建立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适时引导、加强研究成果向群众健身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明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人类以各种途径探求生命的健康。通过挖掘儒、道、佛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精髓,可以使其服务于现代健康保健、健身康复活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目前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民族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竞技体育人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内蒙古自治区现役专业运动员、一线教练员以及竞技项目设置和运动成绩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民族性是内蒙古竞技体育最显著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竞技人才是其发展的主体。加强“主体项目”的普及、注重教练员的培训与交流、培养大学生运动员是提高内蒙古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与优化。结论指出:课程优化方案中设置的限选方向可以按照社会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增减及组合不同特色的课程群,从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同时,我国民族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优化体系的建立可以为我国民族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陈道裕  周奕君  陈显健 《体育科学》2006,26(1):82-85,95
通过对浙江省“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学校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教体结合”的特点,认为当前“教体结合”存在着输送人才渠道比较单一、读与训的矛盾中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评估工作不够系统、教练员队伍亟待改善、场地器材和经费不尽人意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普通高校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转变教育理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近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被西方竞技体育挤压的状态,失去了其主体地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瓶颈期社会价值与文化选择进行剖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文化符号价值,因此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合西方体育发展模式,从自身文化背景与内涵出发,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作用,在新时期不断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7.
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培养,专业的课程设置就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关乎着我们的教学计划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通过对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应该完成的本科阶段培养任务。文章认为:新形势下的民传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是专业发展的必然,唯有改革才能进步。民传专业的改革应该遵循相应的要求,以专业本科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职业培养为抓手,通过大小通识教育,进行课程模块的设置,使民传专业的本科生成为有专业素养,又有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两个村寨社会变迁的跟踪调查,运用社会转型和失范理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现状进行了实证与理论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范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因社会内部的矛盾,产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约束力失效的状态。其具体表现在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上的行为目标与手段、行为目标与意义之间不够平衡,行为冲突、组织混乱、意义匮乏、核心形式丢失等方面。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失范的成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政策性的失误;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也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奥林匹克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否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和互补,以达到继承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与贡献,并能促进两者之间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