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理性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成了新一批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且理性精神作为其余三项的基础更是被中学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是理性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在高中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能使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后有着更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好地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的分析入手,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三种角色。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学生思想问题的释疑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增强教学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重要途径。因此。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及可行途径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文章首先对晋商精神核心内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析了晋商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晋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英雄模范精神作为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激励着我党和我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教学方向,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自觉效仿英雄人物;帮助学校积极引导舆论,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在不良社会思潮入侵、大学生价值观念与特质多元化及英雄模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不足等现实挑战下,高校更需要加强校园英雄文化与英雄模范精神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优化,加强将英雄模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精神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发展水平,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强化精神教育,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有利于校正高等教育理念,落实高校全面育人的改革要求;有利于抵制物欲诱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看,建立教育双主体之间的平等沟通,选择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搭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精神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形成的红色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国精神、牺牲精神”为白山黑水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东北抗联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时代有着引领青少年价值观培养、为民族复兴助力赋能的时代意义。东北抗联精神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内核、教学目标的契合性、一致性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理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拓展教育路径,将东北抗联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当中,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深化地方优势党史资源的学习和推广实践,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筑自信之基。  相似文献   

8.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和教学任务,既是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使抗疫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以高校核心主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探讨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路径。要全方位地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与教学内容融合,又要与教学方法融合,精选巧用抗疫素材,还要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凸显实践导向,达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寻缓解的对策.对于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神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落细落实,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持续性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立德树人效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要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磨砺坚强意志、树立家国情怀。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提升教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阐释能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全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引导大学生完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微观化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抗美援朝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高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过程中要准确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刻内涵,在明确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路,使之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人本精神付诸教学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人本精神的内涵及其效用原理的基础上,阐释了教学中的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和谐、融洽、愉悦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是贯彻并体现人本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中的讨论辩论式、情境设置式、即兴答辩式等互动教学的方式以及其所体现的人本精神,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谦 《黑河教育》2013,(2):81-8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实践性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简要论述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必要性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取得成效及持续推进的必要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意识的建立,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特殊性质,即政治性、综合性、应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精神的建立,关键是要理解该课程的崇高性价值,即对人生存发展的深切关怀,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持。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座精神丰碑和一笔精神财富,它是中国共产党铸造百年光辉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密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价值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要在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激励大学生的拼博干劲、培育大学生的爱党为民情怀,并运用语言文字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网络载体将伟大建党精神讲透、讲活。  相似文献   

16.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敏锐性,非常必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这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敏锐性的前提、基础、要求和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哲学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哲学精神”反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观念滞后,内容陈旧,覆盖面小,方法手段单一、简单化等问题。指出把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在教学中不仅提高大学生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而且培育其哲学精神,使之成为他们思维不断创新和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方永刚同志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杰出代表和学习楷模.方永刚精神的精髓可以集中概括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模范践行党的理论、知行统一的实践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方永刚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做方永刚式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央有关要求,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着重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相关精神,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本科4本教材的编写组编写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建议,请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20.
王蕴慧 《教育探索》2012,(10):125-127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诸如权威定式、经验定式、和谐定式等思维定式,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高的思想屏障。打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维定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迫切要求,是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需要,是应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日益增多的需要。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听课制度、定期举行教学竞赛和教案评比以及开展教学研讨、交流和读书活动等途径转变这些思维定式,并帮助教师确立开放性思维、平等思维和尊重学生个体独立性的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