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破产和解制度创立于20世纪初,但几经变迁仍存在与国际惯例不接轨的问题,文章在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破产和解制度的立法构想,具体为:(1)取消破产和解制度的双轨制,实行统一立法;(2)废除不彻底的和解分离主义,实行和解前置主义;(3)取消行政对破产和解的过多干预,突出法院在和解程序中的主导地位,(4)完善破产和解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韩长印 《红领巾》2004,(1):100-105
面对企业破产原因多样化的现实,我国现行破产法中对于破产预防制度的单一化构建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多的企业破产案件对预防制度在模式选择和预防成效等方面的需求.加之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和解与整顿制度的规定只有六个条文,并且由于其在制度构成的完整性和制度运作的可行性等方面均存在致命的缺陷,司法实践中无被援用的案例.新的破产法应对破产预防制度进行多样化设计,以便为企业破产的预防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是世界各国解决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其在消除争端和分歧的同时也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刑事案件解决效率,也为加害人提供了自新机会。我国古来推崇“以和为贵”思想,这与刑事和解基本思想不谋而合。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犯罪率上升,刑事和解制度的高效性与低成本性能很好应对此不利局面。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早已加入了相关条款,但由于运用时间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提出相应刑事和解制度完善构想:扩大适用范围、降低加害人达成和解的难度、增设专门刑事和解调停机构、完善刑事和解监督体系,以期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本土化面临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人权保障的视野下,刑罚逐渐从严酷走向缓和。刑事和解制度顺应了当今世界刑事立法与司法的轻缓化和人道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体系,刑事和解在本土化进程中发挥了其积极价值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隐患。因此分析这些问题和隐患,提出完善刑事和解的思路,将对立法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刑事和解制度在英国﹑德国等国都有相关规定,而在我国从延续法家的思想"重刑主义"思想到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的理念,是不存在刑事和解制度的,不少学者呼吁我国当前应该引入刑事和解制度,节省司法成本,使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实现最大化.然而刑事司法制度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是值得探讨的.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外的相关规定,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分析当前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是否具备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构建一个科学规范、完整有效的行政复议和解制度,这是因为该制度能够有效的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解制度能体现我国法律文化的民主性与和谐性.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许多行政争议事件,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和解制度,协调法理和人情的关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因此,行政复议和解制度具有很大的法律效力,和解制度也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核心制度.本文旨在研究行政复议和解制度,然后提出实施这一制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和解与调解都是追求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下的合意,只不过调解中有了第三人的指导。但纠纷的最终解决还是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笔者认为,调解只是和解的一种形式,在民事诉讼模式逐渐向当事人主义改革的今天,应当逐步取消调解制度,建立包含调解下和解的和解制度。具体思路是:以现有和解制度规定为基础,吸收调解制度的合理内核,摒弃调解制度的不合理因素,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完善我国现有的民事纠纷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制度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的发展方向,但我国“轻罪”刑事和解制度的践行却遭遇到理论届和实务界的困惑。其实,刑事和解的内涵在于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和解,并非“全盘和解”;刑事和解的法律定位应当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非“无罪”。因此,刑事和解的范围并不应当限于轻微刑事案件,而应适用于所有可能和解的刑事案件。我国应规范并推动“刑事和解普遍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建构刑事和解制度具备社会文化条件,也面临一些困难.应当借鉴国外经验,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事检察和解是检察监督过程中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和办案模式.由于司法实践中对检察和解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一,导致这一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其定分止争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息诉和解工作的有效开展.民事检察和解具有充分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是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在检察环节的充分体现.今后应当从规范体系、工作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民事检察和解制度进行构建,使其在多元化监督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多美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13-1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有较多的创新之处,其中重整制度就是一种新设计的制度。但该制度的设计还存在诸多的不足。笔者试图比较该制度与他国或地区破产重整制度的区别,探讨律师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对新《企业破产法》有关缺陷予以再认识等,从而促进新《企业破产法》的不断完善,并提高律师办案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基础和核心理论问题。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了违法归责原则,它反映了立法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该原则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较多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以及诸多缺陷,提出了重新构建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子“孝”论应有所扬弃、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4.
价值问题是整个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劳动价值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核心。西方当代经济学尽管极力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试图把它当成无用的“赘疣”予以抛弃。但是,经济始终是人的经济,只要经济存在一天,经济学的研究就不可能离开价值的研究。劳动价值学说作为对商品经济本质的揭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适用。只有认清当代中国经济与劳动价值学说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我国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以历史研究法考察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指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核心问题是自由裁量权的问题。然后从立法权与司法权关系的角度,用比较方法分析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不同制约机制,指出:以两大法系的经验为借鉴,在我国移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键是要由立法机关运用这一原则为审判机关设定冲突规范,以确保审判机关正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6.
在《破产法》修改过程中,关于劳动债权与有担保的债权哪一个优先受偿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劳动债权与有担保债权的性质分析,得出在新修订的《破产法》中,应将具有物权性质的有担保债权优先安排在具有债权性质的劳动债权之前受偿的结论,认为这是符合法律精神的体现,是对法律体系统一性的维护,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 ,企业破产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破产逃债、破产发财、破产逃法、破产资产评估失真、人为制造破产等五种形态。其原因有现有破产法的缺陷、政府干预过多、产权交易市场不够统一、企业投资人监督乏力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规范破产失范行为的法律规制 ,如制定一部科学的破产法 ,加强破产执法 ,建立健全资产评估制度 ,完善企业破产监督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8.
自新刑事诉讼法通过后,我国对刑事和解有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争论也有了排除重罪案件适用的官方定论,但在当今中国被害人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适当允许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却是司法实践中的迫切要求,因而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应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破产法》并未对关联企业的破产作出特殊规定,但在实践中已有多个法院在积极探索适用合并破产制度。该项制度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我国立法应当对这一制度的适用作出具体规定。在适用该制度时,应坚持个案适用的谨慎原则、严格限定适用条件、明确适用程序,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该制度的滥用。  相似文献   

20.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源于英美国家司法判例的一项国际私法制度,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根源。本文从分析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各国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大法系对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在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几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