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引领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因此,基于教材、用好教材,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教师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开放互动的世界"一框为例,说明实现课程育人价值应做到:教学方向要坚持立意引领;教学思路要坚持生活引领;教学手段要坚持技术引领。  相似文献   

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推行的新的教学模式,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着用这种模式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面,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3.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时代性与政治性都比较强的科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探讨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中应如何遵循三贴近原则,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构建"文化课堂"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融合,将"文化课堂"构建落实到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已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系统的法治教育正式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然而,面对教材中法治内容的增加,中小学的法治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分析原有思想品德教材中法治教育的不足,进而得出为何将课程名称改名为《道德与法治》。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的设定、法治理念为主线的课程目标及体系的设计、课程实施中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及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调整等方面对今后中小学的法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雅芳 《新教师》2019,(11):69-70
儿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国家的未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到学生学习书面知识的能力,而忽略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学生缺少基础的安全观念。教师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学会明辨是非,懂得运用法律知识保障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的学科素养。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四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完善给教学方法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际的从教经验,谈一谈应该如何将该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之道德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结合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之"生活性"和"开放性",立足课堂,统整教材,创设班本课程,让学生走向生活,生发感恩之心,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主要探讨感恩父母之心的班本课程的生发教学。  相似文献   

9.
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法治行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习题材的"自由度"、课堂对话的"参与度"和生活体验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治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切入学生生活世界的畛域,指向学生的"生活域"。通过回望学生的"过往生活"、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向学生的"可能生活",引导学生领悟、体验、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通过链接学生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引导学生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1.
时事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育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结合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时事新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分析时事新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并探索相应的策略,即利用时事新闻进行新课导入和充实课堂内容,以及组织学生针对时事新闻热点展开评论,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更好符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标准和需求,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作业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激发自我责任感。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与作业设计,实现小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在教材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之后,教师要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程资源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只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那理论上都可以拿过来作为课程资源.当然考虑到学科特征和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将相关的素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时候,还要关注可行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新时代新要求,小学基础教育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美"育"德"的现代化融合式教育方式凸显其实践价值。本文试图从教育实践领域出发,探讨"美"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四种有效教学路径,为以美立身、立德树人找到更多接地气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5.
魏秋双 《亚太教育》2021,(9):191-192
好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应当发挥议题的真正价值,围绕中心议题情境展开,遵循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问题设问方法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兴趣;问题答案内容和探寻答案的形式可包容开放。  相似文献   

16.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产物,旨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目标。在该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将情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开展教学工作,能在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品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忽略该课程中存在的结合内容不够恰当、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结合方式不新颖等问题。对此,授课教师可从挖掘教学素材、提升教师修养、创新教学方式等问题出发,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内容以情景教学的方式充分体现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  相似文献   

17.
于雪萍 《江西教育》2022,(36):43-44
道德与法治“长程三段”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诉诸学生心灵的教学,也是一种入脑入心的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式体验、活动式体验、实践式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8.
情境设计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须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提升其生活为目标,找准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激活教材情境,促成现场体验的生成,创设多元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辨,从而培育学生的道德反思意识,提高其主体思维深度,促进其批判反思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19.
道德辨析是低段道德与法治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教学关键以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教学通过系列"问题链",立足日常生活事件深入追问,引导学生反思日常行为;整合拓展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悟其生活意义;以整体视角把握单元主旨和意图,引导学生深化价值理解与认同,引领其道德践行。  相似文献   

20.
在七年级创设"道融"跨学科整合课程,回归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质,精研教材、把握教材立意,立足区域、选择教学资源,聚焦学生、构建活动课程,注重体悟、增强实践能力,融合跨学科知识,深化体悟学习,突出发展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创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