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较强可塑性,是培育道德品格的重要时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诗词、人物故事、文化经典和传统习俗等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能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88):99-100
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各个板块都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须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解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深化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重要影响的课程,它与当前"依法治国"的思想相统一,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德治法治与21世纪中国的时代面貌相结合,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道德与法治两个方面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不仅对中学生的全面成长有所助益,对于我们当下社会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中撷取精华,凝练教学智慧,以传统文化滋养学理认知,促进课程核心素养培育。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探究民俗节日、借助历史故事、巧用非遗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中认知、明理和践行。  相似文献   

5.
艺术课程是传播中华优秀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课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艺术课程反映文化,因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但长期以来,艺术课程设计过多强调认知逻辑、知识逻辑,忽略文化逻辑,致使其缺乏核心内涵。重新确定艺术课程的文化逻辑,应明确艺术课程的文化本体要义,并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创新、多元文化形态整合、中华优秀艺术文化故事创新表达、培养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等方面来建构艺术课程的文化逻辑。在此基础上,从艺术课程的知识逻辑、认知逻辑与文化逻辑,艺术课程的融合性、统一性与多元性,艺术课程的完整性、创新性与实践性,艺术课程的特色化、差异化与专业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艺术课程设计符合文化逻辑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史俊丽 《上海教育》2023,(S1):86-87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很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书法文化为切入点,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新年节日氛围,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既能够让课程更加完善、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发挥更强的感染力,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质,也能够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促使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因此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就现状而言,存在侧重传统教学未能融入传统文化、轻视实践引导、未重视环境育人等问题,需要教师正视这些问题,积极改进,探索更有效、更全面的融入中华优秀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故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价值引领的主要载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文章简要分析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同类型的中国故事,结合教材中的故事编写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国故事的编写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中国故事的编写注意事项及具体方法,旨在提炼和整合反映中国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创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中华茶文化(英语)”是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中华茶文化具有民族凝聚力,展示了中国睦邻友好的国家形象。挖掘茶文化领域的思政教学资源,阐释和译介中华茶文化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语言服务能力,推动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实现铸魂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了解革命题材在教材中的分布与特点,通过身份转化、讲述故事、实践活动、展望未来等教学策略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1.
陈乐 《新教师》2022,(4):60-6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我国灿烂的历史,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可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力, 巧妙利用其丰富多样、富有哲理的教育价值, 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心里, 赋予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丰盈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道德叙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强道德体验、引导道德行为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弘扬传统伦理文化是道德叙事的工作重点,道德故事是传承传统伦理文化的常用载体。道德故事凝结了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生动性、生活性、情境性等叙事特征。讲好道德故事不仅需要精心遴选课内外教材读物中的经典道德故事,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叙事的意识与能力。在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与道德叙事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理解感悟道德故事中的传统伦理文化真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让世界读懂中国",指出中国从来都不缺少故事,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很多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如果运用得当,就会成为世界舞台上最有温度、最美丽的中国名片。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世界爱听中国故事,学生何尝不是?如果道德与法治课也能做到讲好中国故事,那岂不是能让学生、教师甚至更多人读懂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国故事岂不是能成为这门课最有温度、最美丽  相似文献   

1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育人方向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等。基于此,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和班级学生学情,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落实“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不失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尝试。周红梅同志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凸显政治学科德育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意义,以建立学科自信、提升教学品位;在变革课程内容、学习方法、校本课程中拓宽融入路径,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丰富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壁垒;从因课制宜、连贯性与系统化思维、时代性、创新性原则入手,以细化融入要求,准确把握原则方向。党中央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设定为立德树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肩负重要时代使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良好道德素养及人格修养的进阶提升。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绝大多数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见微知著,使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此,本文基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略谈《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散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英汉翻译基础”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具体实施路径、评价方法等,并结合问卷结果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后学生“文化自信”思政目标达成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学习的关系及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期望与要求等,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绝大多数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见微知著,使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此,本文基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略谈《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散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背景,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章分析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探讨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指出教师要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育人规律、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着眼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价值引领和行为引导,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以此来切实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与教育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