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合理念以和谐理念、融合路径、合构思维为基本内容,体现了和合共生、和谐共处、和而不同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和合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和合理念在国际关系问题、全球性问题上的创造性应用。应当以和合理念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建设和平共处的安全共同体、和谐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文明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面对世界现有格局的新时代提出来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从思想渊源来讲,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基因中"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念.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这一理论旗帜鲜明地倡导了正确的义利观、和平的发展观、共同参与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利的国际权力...  相似文献   

3.
中华和合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和丰厚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和合文化关于生态、文化、外交和道德等方面的理念,并运用和合思维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对中华和合文化的传播,彰显了和合思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核心要义,与和合文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观、国与国相处的协和万邦观、不同文化交流的和而不同观深深契合。此外,在价值观方面,和合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渊源;在基本内涵方面,调和利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本框架;在统筹发展方面,协调各方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秉持“天下”思想的道德张力,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之天下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辩证扬弃和与时俱进;从奉行“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讲信修睦”的国家关系及大同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不断超越与理论升华;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共识、“以和为贵”的政治立场、“和衷共济”的合作关系;坚持“重义轻利”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弘义融利”把中国机遇化为世界机遇,“义利兼顾”构建国际新秩序,从“弘义融利”“义利兼顾”之义利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发扬光大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伦理文化在现代对外关系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到持久和平的政治观、居利思义的义利观到共同繁荣的经济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到开放包容的文化观、世界大同的天下观到普遍安全的安全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到清洁美丽的自然观都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挖掘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元素根基,既可以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又可以让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好地展现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母体",着眼人类发展与世界前途,旨在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它以传统文化中的"恕、中、和"处世之道为底蕴和支撑,是对"天人合一"生态智慧的延续和发展,实现了对"民惟邦本"治理理念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文明之间本没有冲突,真正的冲突发生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文明与落后之间、文明与愚昧之间。“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信奉西方文明为“优质文明”,并企图用“优质文明”取代“劣质文明”,从而造成了所谓的文明冲突。新型文明观在文明平等的基础上坚持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各文明应秉持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从而实现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贯彻新型文明观,世界各国需要建立相互尊重的文明伙伴关系,构建公平正义的文明交流秩序,坚持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方向,谋求兼收并蓄的文明互鉴前景,塑造共建共享的文明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后疫情时代,理应用好抗疫生动教材,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先,讲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要求,即人类共同的义利观、科学的民族观和理性爱国主义、普遍的社会正义观、多元文化共存的文明观及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观。其次,讲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容,塑造青年类本质意识、全球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后,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的实然之术,以"疫"为题,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平等话语,促进青年学习并内化五大价值理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诉求也越发强烈,通过最近的《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优质综艺节目,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在身体中流动。一个国家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文化繁荣的前提是对自己文化的深刻全面理解,即文化自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继承中国文化,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机制和文明的互动,有效地回应中国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新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着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向,而马克思在共同体思想中描述的是人类应当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状态,即自由人联合体,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理性客观的看待二者关系,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今局势及其走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全人类解放、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绝非偶然,其中既有中国文化的天下情怀,又有历史和现实的共识与根基,还有深藏在唯物史观的理论依据。本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民族、种族、国家以及意识形态的界限,是物质生产支配下中国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是主体普遍"交往"的选择,是历史主体与社会文化价值趋同的选择,更是针对"人"性与"人"的解放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不同场合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创造性地继承和充分利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基于此,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传统文化智慧及实践路径,以彰显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推动下,世界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现在世界上普遍存在资源竞争和利益冲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给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提供了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研究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蕴。通过举例和对比,阐明了“美美与共”思想不仅是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优秀文化思想,也是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文化冲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而得到的理论成果。这篇文章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的"命运"观与辩证唯物主义是相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但充满变数,需要进一步融合中国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提出加强宣传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信念,树立华夏命运共同体、亚欧非命运共同体等观念,进一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