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也进入到以建构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喧嚣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频遭诋毁、社会文化领域的思想混乱等挑战。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负面影响、西方"西化""分化"图谋、国内各种社会思潮交锋不断、网络时代信息掌控难度加大、宣传舆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通过设置科学的话语议题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要坚持正确的话语导向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要加大对外传播中国最美声音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魅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生性问题,话语权问题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灵魂在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水平;着力点在于熟练运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下,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权中心地位被打破,文化话语权彰显;主流思想文化话语权面临被分化、淡化等的处境与认同危机;作为规制个体精神生活的话语权受到生活碎片化、选择多样化,以及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挑战.考察和研究全球化场域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化及其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这对于我们有效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大学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知识阶层,是国家意志的拥护者和传承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并已经成为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然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切实可行的建构途径是当前的最大困境。突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困局,应当探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思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旨趣与实践创新的现实途径正是可达到目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体现出两国执政党与政府在社会加速转型期整合多元价值观的共同诉求。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的成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体现“共同富裕、民主法治、文明互助、人本和谐”四个重要的理论维度,建构四位一体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准则。从国际视野研究、解读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因此,应以国际视野为出发点,从国际背景、国际定位、国际认同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是对价值追求的高度认同,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面临严峻挑战: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不强,削弱了民众的自信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不占优势,在国际舞台缺乏重大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必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性和引导力,加强对各类思潮的驾驭和整合;深入民众生活,褒扬模范人物,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坚持理论自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媒体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的重要境遇。随着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形式的普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境遇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应借助主题宣传网站建设、丰富的教育载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步的动态监测、完善的话语机制等途径以弥合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表达方式高度认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性认知呈现矛盾状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不稳定。导引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道德领域正能量的呈现要给予及时助力。同时理论界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话语权的构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以及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人类文明基本价值的关系,凸显其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时代随之而来,本文将阐述新媒体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积极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建构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了解他们的价值观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明确新媒体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影响.通过对价值观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描述,分析新媒体视域下高职大学生价值观的建构模式,用新媒体帮助建构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补充学生价值认知、跟进学生价值评价、引导学生价值选择、巩固学生价值实践,并最终探索出新媒体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外部世界多元意识形态冲击和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出现了诸多困境。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世界格局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获得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同,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取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这就需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着眼,以教育资源、教育空间、教育话语等为抓手,重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如此才能在激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博弈中坚守住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困境。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要性及路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网络监管不完善、培育观念及方法落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网络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从结合网上教育平台发挥互联网阵地作用、营造良好价值观培育氛围以及创新价值观实践培育融合载体等方面探寻价值观培育和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国家未来全面发展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开辟了新路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从国外学者对网络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网络时代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和培育方式;国内学者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高校在"微时代"下加强对"90"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须从概念层次上加以区分和澄清。要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与特殊,明确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作为主观反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分开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表述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建构"作用与"公民行为规范"作用区分开来,避免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地归结于公民教育层面。  相似文献   

17.
研究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高职学生的就业观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高职学生的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观多元复杂,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职业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要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是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操作,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构建一个有效推动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长期性;二是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期性;三要多举措完善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叙事是一种认知方式、话语方式,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从叙事角度探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其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叙事具有建构、浸润、导向等基本功能。从叙事的"内容""话语""行为"等层面开展新时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拓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创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律,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