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必要性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网络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正>由董方侠等人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一书是供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使用的教材。该书从高校思政课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视角出发,全方位探索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三种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明晰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范畴,阐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构框架、组织程序、保障机制与教学评价。该书不仅对理论进行探究,还融合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慕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分析入手,提出以理性态度与创新勇气对待慕课、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完善课程考核体系等创新高校思政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变得尤为必要.文章从基本梳理、四维思考、政策建议等三个角度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思考与探究,希冀能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方式方法缺乏新意、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原因,并提出了高校要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是由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涉及到教学内容相融、教学方法选择和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三个基本问题。廉政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融合有直接融入和隐性融入两种方式。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主要通过讲授法、讨论法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来展现。此外,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思政课还需要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主要有校内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和多形式的校外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两大支柱之一,是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关键节点,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实效的关键途径。各高校在近年来都对思政课实践学的内容、方法等有所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性、更有效凝聚作用等,但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降低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本文正是对这些成就和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对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6,(5):59-6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思政课较为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当中,切实发挥其实践育人功能,意义重大。在准确把握二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对传统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整体综合式、课程主导式、学生主导式等三种创新模式,选定了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三大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对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升级,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及提升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实现我国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成了思政课教学的软肋。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及时且有必要,“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模式是对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介体资源开发与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实践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不够科学合理,在方法资源的开发、配置方面创新不够,在载体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不够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介体资源开发与配置的对策包括丰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栽体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分析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包括教育教学目标要契合内容为王的时代主题;以故事情节为主线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收获感;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感情;以问题为导向,兼顾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偏好。  相似文献   

13.
正思政课对学生对正确思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成功的教学不仅仅是靠理论知识的传输,同时还需要学生去亲自实践,从实践中学会何为"思政"。本文主要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分析,根据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具体内容如下:一、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高校不够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看得见,摸不着"的实践教学屡见不  相似文献   

14.
徐生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6):101-1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为指导,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按照师生交往的范围和程度。分别从课堂对话交往、日常生活交往、社会实践交往构建高校思政课交往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从理论逻辑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实践教学的内涵是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遵循;从现实逻辑维度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学供给侧失衡问题突出、课程保障体系有待健全、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的现实困境;从实践维度提出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多方面提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知度、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开发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不断升级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期为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俞海洛 《江苏高教》2020,(6):115-119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课程政治性属性与学生需求鲜活性之间契合度不高、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多样化之间同步性不强、部分教师导向模糊与学生学业基础之间的非良性叠加等主要问题。为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与学的交互性,切实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基于慕课背景下"专题研讨+轮转走班"(专题轮转)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着力进行教学范式结构化改革是破解难题的有效路径。实践证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但收效却不尽人意。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任课教师数量不足、办学经费短缺、缺乏监督考评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建立领导协调机构、合理利用与有效开发实践教学资源、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不断引进和培养思政课教师以及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地方师范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现阶段,受制于师资力量、学生人数等,大多数高校思政课实行大班授课。由于学生众多,教师不可能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故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时代发展,思政课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思政课亟须转型。近年来,我国对思政教育关注度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被提上日程。国家和高校出台了大量政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由董方侠、金树、潘亿生所著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一书,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丽丽 《文教资料》2021,(2):122-123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担当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的重大职责。创新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借鉴威斯顿相互作用法的科学经验,分析当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的不足,明确现实中该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构建该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