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叙述了株洲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株洲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渠道。为切实改进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条路径:融入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融入高校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进而分析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培养人才综合素养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教学途径,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进行解读,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进行探究。进而从推动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加强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当中的融入、发挥新媒体信息传导的优势作用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对具体的可行性实施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也蕴含着坚实的文化自信底蕴。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进路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未充分重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存有偏见。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武汉市6所不同批次高校的老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普遍认同,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乐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初具成效。但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几个主要问题:融入工作缺乏系统性,融入内容缺乏针对性,融入方法缺乏实效性,融入效果缺乏持续性,融入思路缺乏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遵循十九大精神,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水平提升与文化传承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基于此,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可行性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策略,包括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发挥时代优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早已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根深蒂固。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不能很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作为高校辅导员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认真反思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缺陷,通过精品活动打造优秀大学校园文化、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设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体系,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中要素与精华,蕴含丰富的道德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具有深远价值。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全面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与政治思想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进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当深厚的智慧底蕴,其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不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很好的融合等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然后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同业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加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加强思想政治实践课堂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努力,有助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现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校训优秀传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共同目标的契合、文化根基的契合以及思想追求的契合三个方面.校训优秀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高校的认识存在不足、缺乏校训优秀传统的融入方法、校训内化效果不理想和缺乏环境支持的困境.将校训优秀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高对校训优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拓展校训优秀传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重视校训的内化外显,加强校训建设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3.
校训优秀传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共同目标的契合、文化根基的契合以及思想追求的契合三个方面.校训优秀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高校的认识存在不足、缺乏校训优秀传统的融入方法、校训内化效果不理想和缺乏环境支持的困境.将校训优秀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高对校训优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拓展校训优秀传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重视校训的内化外显,加强校训建设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让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后备力量。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之灵魂,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之精神,锻造大学生艰苦奋斗之体魄。以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为路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分析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提高辅导员(包括班主任)自身综合素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传统文化建设、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率,为培养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蓄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引导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求学精神等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契合,将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媒体、大学生日常生活场域四个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中蕴涵了大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因其强烈的区域色彩,而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通过对淮南地区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运用到思政教育实践、以及与互联网和新媒体相结合等具体路径的探寻,以期赋予思政教育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活的生动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以天津大学学生宿舍"家"文化建设的生动实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有力论证了高校学生宿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巩固宿舍育人阵地,发挥宿舍育人作用,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需要的双向互馈关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创新。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趋向开放包容、转向以人为本、体现知行合一、重视内化体验、追求科学系统等逻辑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明德修身是其逻辑主线;中国精神是逻辑重点;家国情怀是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20.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需要的双向互馈关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创新。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趋向开放包容、转向以人为本、体现知行合一、重视内化体验、追求科学系统等逻辑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明德修身是其逻辑主线;中国精神是逻辑重点;家国情怀是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