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年     
春《说文》:“萅,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日、艸、屯,表示的意思是,时日到了,草木就生长起来。屯字像草木初生的样子,既表形象,又表声音,所以这个“春”字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的“春”字与《说文》的“春”字略同。甲骨文中,尚无四季的称呼,所以这个“春”是表示时候,而不表示后来四季之一的“春季”。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春望》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他在长安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诗的头两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和“深”应该给学生以点拨,尤其是“深”。学生起初把它理解为,“繁茂”或“茂盛”,很有赞美草木繁茂之意。这时,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国破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3.
萌的延伸     
“萌”源自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近于“可爱”之意。但“萌”的意义又和单纯的可爱有微妙的区别。“可爱”更偏重审美意义,而“萌”的感觉仿佛能走进人们的心里,如同草木萌芽一般,让人心花怒放。  相似文献   

4.
[原文点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境赏析]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优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相似文献   

5.
[源出] 宋·张拭《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语译] 季节回转,一年将尽,冰霜少了,春到人间.草木首先感知。只觉得眼前一片生机勃勃,东风吹得碧绿的水波漾漾起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说的“东风”,是温暖的,能使草木萌芽.仿佛和春风似的;中国人说的“西风”,是“寒冷的”、“伤感的”、“凄凉的”意思。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故而寒冷,而西风则由大西洋徐徐吹来,温暖宜人。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老农说:“人不知春鸟知春,鸟不知春草知春。”这是因为生物界的生活规律同大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常常看到植物的萌芽、开花、结实和休眠等现象,成了  相似文献   

8.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曾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水之精神写不出,以礁石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古往今来,写春的诗文可谓  相似文献   

9.
“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斩阴木窃木者有刑罚。”斩材有期日,……仲冬斩阳木,仲  相似文献   

10.
春天,草萌芽,树抽枝,花打苞;春天,青春涌动,心潮澎湃,生命怡然。 语文课上,讲有关春天的内容,问谁到野外春游过,本以为会小手林立,结果却鸦雀无声;请孩子们说说心中的春天,答案不外乎是“小草长出来了”“小河解冻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他们所见到的春天,全是书上和画上的。六年级的孩子,竟然身在春中不知春!于是,我斗胆宣布:带他们到不远的大水库边去春游。“耶——”,孩子们一听都欢快地叫喊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说青春;少年憧憬青春,青年挥霍青春,中年饱受青春的压力,老年人则只有回忆青春了。 青春!青春是什么呢?辞典上说:“春时草木滋茂,其色青葱,故曰青春。因用以喻少年。”这是最简单的解释了。  相似文献   

1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络络不久前学的一首五言律诗《春望》。诗的作者嘛,是同学们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这个名字同学们当然熟悉,可是对于杜甫的身世和经历就不一定很熟悉了。于是,络络在多方面搜集资料后,又开始了他为名人写传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之《归园田居》(其三)中,“道狭草木长”的“长”宇被注音为“zhǎng”,“草木长”注释为“草木丛生”。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1993,(6)
羚牛 是中国西部特产的珍稀动物,躯体硕大、体重达300公斤,外形像牛。成年后,角向后扭曲,因而又称“扭角羚”。 羚牛生活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森林或草甸上,喜群居,各群由雄牛带领。春季时迁入草木萌芽的低谷,夏季气温高时又迁至高山。  相似文献   

15.
侯艳 《陕西教育》2010,(4):14-14
自然界有两种现象耐人寻味:一是推磨.磨盘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推则动,不推则不动。二是草木.那满山遍野的草木,谁也不去管,也不用管,它们自然生长.生生不息。“推磨”与“草木”的根本区别在于:“推磨”的能量来自于操作者.“草木”的能量依靠自身,前者只能做机械运动.而后者能自我生长与发展。众所周知,我们学校的团队建设需要这种“草木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与立春日迎春的礼制习俗不同,春尽日送春是独属于诗人的春暮送别仪式。唐代早期文人已有送春意识的萌芽,诗歌中也出现了“送春”一词的独立使用,但至中唐时期才真正出现了以送春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唐诗人对送春时间的选择经历了一个从模糊的“春欲尽”到具体的送春日的过程,在诗篇中抒发诗家或普遍或个性化的送春情怀,融入其生命体验,奠定了送春主题伤春别春、感时叹老的情感基调,影响着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美点赏析春天,常常意味着阳光明媚,草木返青,百花盛开,蜂飞蝶舞,它是万物萌动的季节,是大自然的盛日。而住在远离大自然的都市里的人往往麻木了感觉,除了气温上的差异,四季已变得不分明。诗人细心地捕捉到了都市里春的信息,并用四幅图画勾勒出了都市里的春。首先是一只风筝的特写,在没有红花绿草,只有光秃秃的电线杆的背景下,它孤零零地缠绕在电杆梢上,只能随风轻轻地摆动,再也无力飞上蓝天,但它却是“一个春的幌子”,在“没有一条红,一条绿,做一道清线记春的来去”的都市里,它是春的象征。是谁已觉察到了季节的变化并将它放上了天?第二幅图…  相似文献   

18.
春塘     
谢灵运诗里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经历了一个肃杀萧条的冬天,春天的草木与禽鸟,总是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只是这里画的,仿佛是菱花,菱花大概是夏天才开的。春塘@丰子恺  相似文献   

19.
<正>自然感知篇:别样留春设计意图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人们常在清明踏青,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我们抓住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的特点,设计了“寻春留春”活动,通过扩展幼儿的生活空间,创新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以别样方式体验清明,充分感受春天缤纷的色彩和生机盎然的美。  相似文献   

20.
春望【唐】杜甫国①破②山河在③,城春草木深④。感时⑤花溅泪,恨别⑥鸟惊心。烽火⑦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⑧搔⑨更短,浑⑩欲不胜簪。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破败不堪。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