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万扩招后大量社会生源进入高职院校,改变了原有的生源结构,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服务模式,必须精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扩招生源政治素质的内在需要。扩招背景下,生源结构多元化导致思想教育缺乏合力,线上学习时间长导致思想教育实效性低,价值观问题突出影响思想教育角色形塑。探讨优化扩招社会生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努力打造“量身定制”思政课教学新品牌,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建立以人为本的扩招生源人文关怀新模式,塑造依托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思政教育新形态,探索高职高水平思政育人队伍建设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思想教育是引领学生端正思想、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容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需要协同性与全面性的育人机制来支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可以强化思政教育成果,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意蕴,探究课程思政系统育人的困境,提出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内容。高校应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关注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对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差异化教育教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推动人文关怀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协同进步。对于大数据的“数据冰冷”,高校需坚定不移地促进思政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不仅需充分使用大数据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效率、效益;还需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观念、思想及精神,抨击、规避大数据的“数据冰冷”,有利于从根本上处理好思政教师对大数据技术的担忧,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价值属性、构成要素、作用机理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学校可以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推动二者融合发展,以增强育人的全面性和实效性。由李晓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基于协同育人模式,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运行机理、保障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构建系统完整的思政协同育人理论体系,为研究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德育仅靠思政课程教育无法完成,还需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要求,阐述目前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原则,提取出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考核反馈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理念,并对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思路进行说明,为后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三全育人”理念是国家立足全面发展教育要求,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效能,提出的科学教育方针,有助于拓宽思政教育覆盖范围,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分别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外部行为与内在品质,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三全育人”理念有助于打破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长期相互独立、彼此分离的格局,构建教育与管理协同发展的新型育人格局,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丰厚的人文滋养与科学的价值引导,促进育人质量与管理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大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育人功能单一、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协同育人缺乏实效性等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担负起引领人文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孕育的重任,从树立新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协同育人平台等方面探索"大思政"视阈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22,(1):21-23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基本英语学习技能,也承担着浸润大学生思想理念的使命,是践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不容忽视的教育领地。本文以“三全育人”为理论框架,拟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展开研究,探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新模式,以实现语言技能培养和思政育人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科深相融合发展的逻辑必然。“课程思政”价值旨趣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实现了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有机统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其它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以学科支撑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在教育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具有一致性。随着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推动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学校培育高素质人才、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手段。由吴长锦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聚焦协同创新发展理念,结合思政教育内在特点,针对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主要内容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构建主体联动、资源要素协同的思政教育创新机制,为促进校园文化与思政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青年学生思想和身体发育尚不成熟,难以科学、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容易受到外部不良思想干扰。对此,学校应加强法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构建法治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体系。法治教育和思政教育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融合具有可行性。构建互融互通的协同育人体系既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也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思政教育成效。李晓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和价值引导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而且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领域。本文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时代价值,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际,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构建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可行性策略,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大思政”视域,进一步厘清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高职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相互融合的路径:提升师资人文素养以强化“大思政”育人认识与能力;加强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以打造人文“大思政”育人品牌;注重社会实践育人以提升“大思政”育人成效,从而构建起“思政促人文、人文载思政”共生共赢的“大思政”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学生党建是目前高校应重点把控的工作内容,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政教育开展的基础条件,而思政教育则是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发展的有效路径。唯有最大程度发挥党建工作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大学生思政教育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才可有效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问题,提出以党的政策方针强化创新工作思维、以思政教育创新强化党建的生命力、塑造高素养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团队等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雪 《科教导刊》2020,(1):58-59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与人文教育需要密切地联系起来,将思政与人文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政政治教育强化。基于此,本文先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与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立德树人视阈下,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后,研究了立德树人视阈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政人文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领导管理、运行监督、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的构建,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发挥二者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机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重要力量,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中的优势互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和必然趋势。文章旨在结合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培养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阐述培养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的思路。通过理念先行、教学浸润、协同育人、榜样引领,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育人体系,帮助引导学生与自身所学专业建立联系,增强材料学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阐明树立大思政实践育人理念,阐述校政行企“四方协同”构建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创建高职特色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共建多维立体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构建“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实践路径,总结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大思政实践育人成效,以期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吴元元 《上海教育》2023,(18):64-65
<正>上海市卢湾中学在“无边界”教育理念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路径,全面构建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发挥各环节思政育人作用和协同效应,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探索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战略、新举措,充分体现我国思政工作正在加强教育的内隐性、渗透性。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显性学科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效能。基于隐性教育理论,探讨隐性思政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揭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规律,构建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和实施模式,对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