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百年演进呈现出于“不变”中求“变”的发展趋向,主要体现为“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立德树人进程中,始终在“不变”的前提下创新求“变”,其一脉相承之处在于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相结合;层层递进地提倡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践行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保障机制。通过对立德树人中“不变”与求“变”的规律梳理和动因探析,揭示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百年发展经验,为正确把握我国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重要的政治理论宣传与实践话语,不仅精确概括了党的百年实践,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学理特征,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中国共产党"奋斗"话语包括党内、国内和国际三个维度的基本内涵,蕴含了"知与行"的奋斗形成机理、"情与理"的奋斗话语风格、"前与后"的奋斗效果价值等基本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奋斗"话语凸显了党的崇高历史使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立场,彰显了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滋养了教育"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筑牢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识,并不断激励广大青年勇于"肩负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21,(6):87-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探寻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百年党史学习,不仅为了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更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丰富党史资源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有利于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与调整,每一阶段的高考制度既是当下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教育事业价值判断的战略选择。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治教兴学史,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体现以效率为目标、采取集中管控手段的政治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体现以公平为杠杆、形成统一招生模式的经济价值取向,21世纪以来体现以发展为中心、探索多元招生方式的教育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从关注工具价值到重视本体价值、从关注重点部分到重视整体布局、从关注群体发展到重视个体差异的演进逻辑,启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要抓牢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基本方向,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招生方式,破解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发挥高考制度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站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擘画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教育实践留下了丰富的话语和文本.通过历时性考察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话语和乡村教育政策文本资料,发现:百年乡村教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人民群众办教育的初心百年未变;中国共产党乡村教育实践历经政治斗争、经济发展、育人回归的价值变迁,顺应了不同时代的发展要求,乡村教育在面、量、质等层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乡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办"为农"的乡村教育,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何茜  顾静 《教育研究》2022,43(2):44-56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乡村振兴的人才根基。中国共产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百年历程,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始终保持教育与国家、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等因素协调统一的逻辑机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师政策体系,创造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经验。建党百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教育政策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育人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思想,立足乡村教育的现实国情,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展望新的起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加快教育城乡协同发展,点燃乡村文化自信之光。  相似文献   

8.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并贯穿于百年辉煌之中。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背景下,高考通过对“四史”的全面考查,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爱党与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课堂、深入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9,(1):44-47
习近平强调高校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五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党要确立和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二是党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主动权、话语权;三是解决高校扩招后目标弱化,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意识缺失;四是解决当前高校"如何培养人"方法偏颇的问题;五是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筑牢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内容、严密的逻辑和鲜明的导向。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和“四个服务”的育人方向。从生成逻辑看,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赓续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反思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践行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凝练总结和核心概括,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使命,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教育是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的战略认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有力体现,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依托,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核心目标。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和强调文化建设,从而使文化更好的适应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自觉需要民族、政党在文化上实现觉悟和觉醒,即实现文化觉醒,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焕发着鲜明的对于“文化”的觉醒和自觉。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资源。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理念,站在为民族复兴凝聚青春力量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以党的精神引领教育,以过硬的师资力量办好教学,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品质培养青年学生的德育品质,以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全面领会、发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荣历史,使青年人树立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思想,教育学生自觉自愿地为他人服务,促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的重要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激励青年学生崇德向善,培养青年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进一步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生活、舆论宣传等各方面,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党百余年奋斗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魂.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大学生理想信念,其逻辑缘由主要体现为现实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育人价值进行分析与凝练,不仅有利于赓续与弘扬党的伟大精神谱系,也有利于发挥党的精神谱系的资政育人功能,为塑造时代新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一以贯之地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百年来党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演进历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这对于新时代继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同时有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的促使落实中破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三大难题,实现以课程育人为主体的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程育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党总结九十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从南湖"红船"诞生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渐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初步建立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为价值目标的革命文化。以  相似文献   

19.
王鉴  姜纪垒 《教育研究》2021,42(7):16-26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两种基本样态,经过了初创、规整、重构、形成四个发展阶段.考察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百年历程,可以系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目标、内容与方式,可以发现"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审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创新发展和实践变革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并成为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是一座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丰富宝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辉历史,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