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呈现出舆情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舆情指向更加明确,舆情传播过程交互性更加凸显、网民选择自主性更强,舆情传播环境更加复杂、议程设置难度更大等特征。当前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很多高校对舆情危机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管控层面,缺乏治理思维;对于舆情危机的研判和干预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性力量;对于舆情危机的治理过程资源统筹和协同力量有限,缺乏保障机制等。基于此,建议从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系统全面的网络舆情处置应对机制以及高效联动的网络舆情协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圈层化”的出现促使网络舆情在传播路径、内容、场域等方面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加剧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窄化、信息内容群体极化、传播场域闭环化,增加网络舆情有效应对的难度。针对网络舆情“圈层化”的生成机理,归纳分析网络舆情“圈层化”治理困境,探寻出以意见领袖增强思想引领有序性、以议题设置占据话语传播主动权、以管理矩阵提高舆情治理实效性的应对策略,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是守好意识形态主要阵地、打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和储备时代所需专门人才的需要。但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网络存在虚假信息、高校管理人员舆情治理意识薄弱以及舆情治理能力匮乏等问题。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的现实困境,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并从遵循治理目标、筑牢危机意识、划分类别等级和培育中坚力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舆情治理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优衣库"事件治理在我国网络舆情应对治理方式上具有新的意义,微信等移动网络平台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平台,构成网络舆情传播的新现象。优衣库事件后,如何快速应对我国网络舆情中的非常态化现象,依法治网,依法主动引导网络舆情主流走向,如何明晰界定区分微信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注重保护隐私和公共利益达成某种动态平衡构成我国网络舆情日常治理的新转向,成为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有别于传统的突发事件舆情,具有传播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等特点,因此,治理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意义重大。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过程中,极有可能造成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正因如此,应当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再对其作出适当的限制,提出了明确治理原则、制定《网络法》、重视结合技术手段和提倡民间自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逐步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教育考试舆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成为影响教育考试公平、安全和平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升自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能力,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和演变规律,提出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模型。在构建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由协同治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对处置、宣传教育和安全管控6个部分组成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考察近几年国内教育招生考试网络舆情的典型事例,并结合C省2022年教育招生考试网络舆情现象的分析,认为:由于教育招生考试关系着广大考生切身利益,公众对教育招生考试的关注点往往伴随网络舆情的风险;认识教育招生考试网络舆情风险,就需要抓住舆论主要场域、考试项目利害性、考务组织全过程、招考政策新规等几个重要关联点,以及对教育招生考试舆情高敏感性给予足够重视。提出以思想建设、机制建设、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抓手,进行舆情治理思维创新、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完善优化、舆情风险防控能力和政策前瞻性宣传解读能力提升,以及舆情工作专业化水平提高的教育招生考试网络舆情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访谈整理了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现状,推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有章可循。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要由党委宣传部及其下属的网络舆情监控部门负责,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参与,管理末端至宿舍、社团、班级等。管理策略为技术监控和人力引导两种主要手段。文章在现实基础上提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可引进合作治理理论,倡导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从传统管理转变为合作治理,即高校管理者主导,以监控、引导、教育、协调等综合手段实现学生网民有序参与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防范和化解重大疫情风险与挑战,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考验,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淬炼。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是有效处治重大疫情的必要保障机制。首因性、共振性、我者性和悬浮性共同构成互联网场域下重大疫情应对网络舆情正面引导的现实动因。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对于重大疫情应对整体工作具有事实澄清、社会动员、效能提升、坚定信心等价值功能。直面网络空间与公共舆论的双刃剑效应与交错复杂性,应着力从事实引导与价值引导并重、积极回应与议程设置同步、守正把关与监督约束协同、官方话语与民间声音互动等方面建构网络舆情正面引导的方法架构。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危机是网民对政府形成的负面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本文在深入分析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健全网络治理法制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意见领袖,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公开信息等五方面防范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1.
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的形成,是公众、媒体、政府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在融媒体环境中,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日益表现出"系统性风险"的特征,舆情风险"触点"增多、全平台扩散、演化更趋复杂。不同社会子系统之间交互影响,容易导致舆情风险的放大蔓延,造成公共失信、社会失序以及治理失败。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系统性风险的治理需要整体策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舆情引导,从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分类处置、信息发布、靶向供给、强势引领、社交传播、精准管控和形象修复等九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提高高校治理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立足于相关政策文本,从实施原因、对象以及措施对高校网络舆情政策内容进行梳理,依据完整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对政策内容进行规范分析.发现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政策内容在全面性方面还有所欠缺,政策内容逻辑性欠佳,政策理念创新性不够.为此,需要从明确高校网络舆情政策的目标、规范高校网络舆情政策的对象、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可操作性三方面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出新的变化与特征,具体表现为“群体极化”倾向突出,舆情内容涉及较广,舆情传播风险较大,舆情发生频次密集等特点。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管理部门缺乏协同,引导平台建设滞后,工作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加之网络新媒体在舆情信息传播中的推动作用,致使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过程中常常陷入困境。由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措施,维护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高校在网络舆情的治理工作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主体作用,利用好信息素养教育的契机,将学生群体在网络舆情中的先天主导优势发挥出来,重塑学生在网络舆情中应有的“代言人(A)”和“把关人(B)”的双重角色机制,在进一步丰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其与网络舆情治理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突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提升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网络舆情治理下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亟待更新、过程管理不足、治理手段落后、治理队伍薄弱等问题,文章提出从更新网络舆情治理理念,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把握网络舆情治理过程,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手段,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建设网络舆情治理队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加强网络舆情治理保障,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等五个方面创新高职网络舆情治理策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除具有一般网络舆情的特点外,还呈现介体的前卫性、主体的青涩性、客体的利益相关性、内容的复杂性等特点,致使非主流意识形态左右高校网络舆情的风险加大。同时,高校网络舆情风险管控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技术落后、缺乏协同配合、引导措施不得力等问题,成为高校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的桎梏。基于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筑牢舆情阵地的"政治线""防卫线",加强舆情监管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舆情风险管控和引导机制,提高舆情治理能力和处置效率,是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新媒体运用促使高校大学生开始广泛参与社会讨论、发表群体意见、形成网络舆情。由于网络舆情具有群体趋同、内容多元、传播迅捷等特点,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对维护网络安全、巩固意识形态引领地位、突出思政工作实效具有现实必要性。为此,从工作理念树立、信息管理与引导、网络文化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多重职能的同时,亦演变成网络舆情高发频发的阵地。社会聚焦高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引导和处置高度关注,给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和教育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基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机理和治理困境,剖析舆情治理困境的深层原因,探索适合高校舆情治理的破解路径,构健康有序的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公交车”突发事件为例,基于微博平台,采用风险社会放大框架中风险信息的传播和风险的社会反应两个模块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媒体和公众是网络舆情风险放大的3大主体,并通过文本情感分析,关键词提取和情感极性判断,分析这一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舆情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是高校引导舆情导向、治理网络空间、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领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赋予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新的环境,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梳理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及加强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阐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从管理、监控、应急和总结等方面提出加强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