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校、科学中心、广播媒体、纸质媒体及互联网是五种主要的公共科学教育资源。本研究以美国三座大城市的3000名成人为样本,调查了以上资源对公众科学兴趣的价值及认知倾向的作用。下篇展示了如下调查结果:有五种经历对预测成年后的科学兴趣、价值及认知倾向具有特殊重要性,即青少年早期参观科学中心;青少年早期观看科学类电视节目;成年后参观科学中心;成年后阅读科学类书籍杂志;成年后使用互联网学习科学。本文同时讨论了自我选择、经历的质量以及科学学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2.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以透镜理论为依据,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出发,研究科学数据用户如何在数据共享平台中选取合适的数据。[方法/过程]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选取14位被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初步获取科学数据相关性标准集合及其使用情况;第二阶段通过发放671份问卷获取相关性标准的重要性,并对第一阶段获取的相关性标准内涵进行验证。[结果/结论]最终得到9个科学数据相关性标准,分别为主题性、可获得性、全面性、时效性、权威性、质量、便利性、规范性和可用性,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全面性和规范性是科学数据的新增标准;可获得性、可用性和便利性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质量和规范性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质量与权威性虽然不相关,却保持一致的判断趋势。在未来的研究中为真正提升检索效率,改进检索系统,除考虑用户经常使用的标准之外,还要发掘那些使用频率不高但是很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胡连利  李占军 《传媒》2016,(12):71-74
大众媒体对科学的误读,通常情况下并不直接表现为具体事件,而是在议题设置、报道视角、语义色彩等环节隐合地存在.这种误读是无意识的,因而不易识别.尤其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科学的使用范畴几乎不加任何条件,这其实更容易使社会大众对科学产生模糊的概念,在对科学的认知上模棱两可.这一方面反映了语言习惯的惰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科学在话语霸权背后的能力霸权,即不加区别,无所不能.关注大众媒体对科学的误读现象,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传播不仅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必然途径,而且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由于媒体所具有的大众传播功能及优势,决定了其在科学传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特殊功能。本文通过梳理科学传播与媒体相关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媒体与科学传播的关联,试图理清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角色和功能,即主体角色、载体渠道和桥梁枢纽,并承担信息传播、原理解读、沟通分享以及舆论引导的功能,以期为提升包括媒体在内的国家整体科学传播能力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对Web of Science中50篇论及科学传播中的政治正确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梳理了已有研究对狭义和广义政治正确概念、政治正确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工具的运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对核心文献中的案例和相关结论进行定性元分析,得出科学传播实践中政治正确运行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狭义和广义政治正确涉及七种规范或观念,对应科学理性、政治忠诚、道德、多元文化和认知习惯五种关于科学传播内容的衡量标准。政治正确在科学传播中的运行伴随着科学理性与其他四种标准之间的冲突与磨合,集中表现为科学家和媒体的过度自我审查行为。通过这种自我审查的科学传播内容,本质上是科学理性向其他四种标准折衷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领域的拓展创新需要构筑联结新旧思维的桥梁,而科学隐喻就是人们借用始源域的相似性来诠释新目标域的迁移载体,可以推动新学科体系概念的创建和推理、提升科学共同体内部沟通以及公众理解科学的效率。本文阐述了科学隐喻的缘起与发展脉络、梳理了其科学创造与传播的功能及支撑这些功能的心理机制,辅之以案例进行论证说明,并对科学隐喻当前的研究和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最后以人工智能作为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揭晓该领域基础隐喻和子隐喻在推动公众理解人工智能的关键作用,从而帮助大众真正理解隐喻的认知工具性作用,以及潜移默化中对大众思维和理解科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理论的梳理和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认知在传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隐喻在科学理论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AMSER是一个收藏应用数学和科学教育数字资源的门户网站.项目由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发起,是美国国家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计划(NSDL)重要工程之一.目标是为美国社区和技术学院师生提供跨学科资源库,通过站内资源及相关服务的整合,促进师生将学科资源与自身研究学习紧密结合,在社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与美国科学数字图书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文章对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现状进行了详尽的评析,包括项目概述、资源组织、技术特征,服务内容以及作者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21):46-49
本文主要以科学知识分子的社交方式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与概括了不同时期的科学社交传播形态。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论证科学精英们通过社交方式与科学圈层以外的阶层的交往与互动,形成了科学游历社交、飨宴社交、家邸私人社交、科学风尚社交、科学权力政治社交以及数字媒体的科学公共社交等多种方式,从而进一步阐述科学精英通过社交跨界于其他不同领域,并进行交融与互动,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科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波  王雪  苏娜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4):109-115
[目的/意义]非文献资源在科研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学软件与科学数据作为非文献资源的主要形式,是数据密集型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方法/过程]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学者在中外期刊论文中的引用特征,提出一种科学文献与科学软件/数据集引用特征的关联分析方法。[结果/结论]以生物信息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生物信息学研究中新技术应用趋势及应用能力,论证中国学者更倾向于将更优秀的研究成果投向国际期刊的假设,同时也证明科学文献的质量与科学软件/数据集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数据共享是促进现代科学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以“科学数据共 享”作为主题词,不限定时间范围,选择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文献检 索,检索到234 篇相关的学术论文,综合利用SATI3.2、Ucinet6与SPSS18.0 等软件对样本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期刊分 布、核心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科研基金资助情况以及研究主题等8 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一 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易兴梅 《大观周刊》2012,(44):169-170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以及本人使用这些方法的切身感受,目的在于为从事物理教学的同行们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医学科普文本的易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法宝 《编辑学报》2009,21(3):207-209
易读性是指文字、图像等文本符号易于被读者迅速阅读、准确理解.加强对医学科普文本的研究,既是为了适应医学科普期刊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公众对医学科普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创客空间和相对应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科技博物馆的关注。国内的科技类博物馆也开始建设创客空间或引入相关的教育活动。这类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如何设计创客空间中的学习活动?本文通过对美国科技博物馆创客空间及其教育活动的分析,探讨创客式学习的特征和活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在目的、发生方式上与课堂教学存在相似也有很多不同。理解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本质,是设计、开发和评价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基础。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组织成立的非正式环境下科学学习项目委员会梳理了美国近20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出版《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用大量实证研究反映出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特征、结果和研究方法。本文汲取其中生态学视角和学习框架两个方面对该书做一个导读。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展览讲解或辅导大多为“以视听为主”的说教式教学。本文通过应用多感官学习理论和方法,结合展览辅导开发实践,认为多感官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馆展览体验式学习情境、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的特性,可有效提升展览辅导的教育效果。本文还通过多感官学习的展览辅导的实践与反思,提出了开发此类教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探索馆作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技馆之一,承载着科技馆自成立以来便具有的教育功能,以实现“动手做”(hands-on)和“互动式(interactive)科学”的特征为目标,吸引观众了解科学和技术。科技馆的主体是展览和教育活动,在探索馆的前期展览策划中,科研人员的参与、馆校联络、策展与营销部门的沟通、研究与评估部门的调研和策展人对展览的阐释等内容,构成了展教结合的“输入环节”;探索馆展览本身以其互动性、同等化、去权威性、强调观众的主观感受和探究型学习为特征,将科学知识“输出”给观众;从而在探索馆的输入和输出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展教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构建情报学领域核心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网络,研究该网络的社群结构与社群隶属问题。[方法/过程]在CSSCI数据库以中图分类号为检索条件,下载该学科1998-2015年所有的论文数据,通过普莱斯定律识别核心作者。将作者研究兴趣用词袋模型表示,并计算作者间研究兴趣的余弦相似性,进而构建核心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社群划分并识别各社群研究主题,计算作者对各社群的隶属度与模糊熵。[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情报学研究可分为信息组织与检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情报学学科整体研究4个领域,大部分作者研究并不局限于单个领域,竞争情报和文献计量领域界限明显,较少有作者将彼此作为次要隶属社群。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补充,科技类博物馆的一些教育活动只有碎片化的知识点,而缺少居于核心的“科学概念”,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科学教育领域著名学者马西娅·C·林教授提出的“知识整合教学理论”也许能促进该问题的解决。本文在知识整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永无止‘镜’”活动为案例,分析学习者如何在场馆进行科学概念学习,并探讨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书爱众香薰:全民阅读推广的时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秉持学习之道,阅读之理,中外古今同一的基本理念,从孔子、王充、苏轼、歌德等名家的论点出发,结合阅读学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美、英、德、俄、日等国阅读推广的有益经验,认为当前时代,正是人类历史上千载一遇的传统阅读方式的转型时代,但学习的要义和阅读的精义却丝毫不曾改变。学习伴随人的成长,阅读促进人的成才,在成人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和学习努力成才,永远是人类社会的至高期待。文章最后创造性地阐述了全民阅读推广的三个时代内涵,以及编纂《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两书的主旨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