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是"四个自信",把大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由于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准确,从而导致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通过构建"三维坐标系里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逻辑框架图",来说明"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与3个影响因素:"‘课程思政’教育评估状况""‘四个自信’融入专业课程度"和学生参与度之间呈现的正比关系。据此,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分为4个层次: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和最高层次。从而认为对"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最好的教育评估就是教育实验,它是检验一项教育活动是否达成其目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律知识多寡,法治情感好恶,法治意志强弱,法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厘清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代特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作用,形成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下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目前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确切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义;二是紧密围绕"一条主线",有效发掘以培养"五大素养"为基本目标的教育资源;三是坚持教学教育的一体化,发挥各门课程的协同教育作用;四是建构"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完善"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刘晓光,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副校长,江苏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初中教育研究先进个人,常州市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常州市经开区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先后荣获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常州市"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2010年6月,在江苏省"新乡村教育高层论坛"作题为《撒播希望的田野——"新乡村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主题学术报告,在全省产生一定影响,被誉为  相似文献   

5.
石静 《天津教育》2020,(4):13-14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河中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初步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核心、中学与高校实现五方面融通的思政课"普高同心五融"改革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衔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实施"课程思政",核心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知识素质与思想素质同步提升,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化学中含有丰富的思政素材,能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在传授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及创新素质教育等六个方面讨论高职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要站稳讲台,上好思政课,需要"微"视角:研究教材要"微",微可持重;体察学情要"微",微宜入深;运用传统文化要"微",微处立德。  相似文献   

8.
<正>常州市同济中学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古运河畔,是一所办学业绩卓著的初级中学。学校创办于1964年,作为常州市最早创建成功的全国绿色学校,秉承"绿色教育"传统,发扬"同舟共济"精神,以"同·济"为办学理念,提出"同心同德,济人济事"教育主张,教育质量逐年攀升。学校注重课程建设,"济濡"课程体系完善。"济濡"课程涵盖教育教学全部内容,体现课程育人功能。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6大类近40门选择性课程菜单,体现了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深受学生喜爱。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都要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法理学作为"法的一般理论",具有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使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各类教学资源协同育人的必然要求以及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内在诉求,亟待高校"课程思政"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因此,高校"课程思政"要着力构建"一三四五五"机制,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加强"四个协同",注重"五个融入",倡导"五度"教育,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研究思政教育现状与展望,将推动我国思政教育的发展。从研究成果历年转载量、源报刊转载量、所转载论文的课题与基金项目分析、第一作者情况,以及近三年中学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热点和重点等视角,对2021—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的思政教育论文进行量化与质性的统计分析。研究认为,近三年中学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主要有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高中思政课程研究、道德与法治研究、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研究、思政课教学研究以及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等。未来需要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推进与国家政策融合的研究,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加强思政教师素养的研究以及重视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把"生态文明"写入大会报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但是,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关注生态文明法治观的内容却寥寥无几。分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法治观教育现状,从生态文明法治观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出发,立足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将生态文明法治观内容融入中学政治教育,推动生态文明法治观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道中考试题引发的争论,折射出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师法治教育素养亟待加强。究其原因,是思政课教师的法治教育素养既先天营养不良,又后天补给不足。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师范院校要增开法治教育专业、适当延长思政专业学习年限,各级研训部门要增强思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切性,思政课教师要增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一直以来,我国应用型高校法学教育课程缺乏思政元素,没有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紧紧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指导下,婚姻家庭继承法学以培育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搭建"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协同的桥梁.围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以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倒逼"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对整个课程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实践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解决传统思政课程对专业课渗透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主战场"、专业课堂"主阵地"和专业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就税法课程而言,首先,明确"干什么",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最首要的任务是挖掘梳理税法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次,找准"怎么干",研讨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最后,做实"谁来干",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中学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化学课程中,教师要渗透思政教育,实施"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化学课堂,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这位中学思政教师的课追求"抬头率",更追求"走心率"。思政课是教莘莘学子学做人的学科,是塑造学生生命和灵魂的课程,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要用一辈子上好一门思政课,上得有意思、有力量,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这是我27年从事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基本信念,也是我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原则。身正为范,点亮每个学生的爱国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那么,思政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脚下  相似文献   

19.
王岚 《江苏教育》2012,(Z2):101-102
人物小传:奚亚英,1975年从教,现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她坚持"优质教育平民化"的办学理念,把一所普通农村学校打造成"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常州市模范学校",并且创办了常武地区第一家公办教育集团。曾获全国基础教育教育教学管理杰出人物、全国百名优秀小学校长、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爱生模范、感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常州市劳动模范、常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相似文献   

20.
刘恋 《武陵学刊》2022,47(1):137-142
"现代汉语"是一门系统讲授汉民族共同语基础理论的中文专业必修课,课程思政融入"现代汉语"的课程教学,既是对国家"课程思政"教育指导方针的落实,也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需要我们按照激发兴趣、融合红色资源、树立榜样模范、关注社会现实、避免生硬说教的基本要求,探究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入的最优结合点,强化任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培养,科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注入时代色彩,结合现实情况加强引导,创新课外作业布置方式,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协调联动等具体措施,将"现代汉语"课程打造成专业"金课",使之朝着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点和辐射点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