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浪潮席卷全球,对各国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产生深刻且广泛的影响。在此环境下,贯彻与时俱进理念,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对象,是未来教育的重要传播者及主要生产力,是落实中国梦的核心力量。引导大学生明确积极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如今,全球化环境下不同阵营之间意识形态斗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愈发迫切,手段也更加隐蔽。对此,党和国家不断强化思政教育,真正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获得胜利、赢得人心。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技术日渐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获得了新的技术支撑,教学思路也得到了开拓与创新.如何基于新媒体技术高效落实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已然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介绍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论述新媒体应用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媒体技术广泛的应用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新媒体技术探究高校思政网络育人工作创新思路与策略,激发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活力,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多媒体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不断拓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产生深刻影响。今天,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播客、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已多达二三十种。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寻求思政教育思维和路径创新。一、基于新媒体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新媒体有如下特征:第一,交互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是单向性的(如写信、打电话等),受众无法进行信息反馈。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具有很  相似文献   

5.
张琴琳  罗少松 《文教资料》2020,(4):145-146,161
互联网为人们获取资源提供更好的技术与平台支持,通过互联网可以搜集相关资源或者进行信息交流,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该认知到互联网尽管起到多种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容易让人们出现某些错误的行为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继续推动教学改革的工作开展,将互联网技术合理运用到教育工作中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自我修养。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基础,深入根源剖析了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和具体措施,以供相关人士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既面临挑战,也蕴含着快速发展的契机。人类社会之网络化发展趋势,既充实高校思政教育之内容,也开阔思政教育之视野,更推动思政教育手段之现代化。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在深刻认知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塑新的思政教育观,创新思政教育之理论和内容,革新思政教育之方法,构建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才能实效性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进程、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挑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前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从强化阵地意识、提升第一课...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结合新时代观,探索思政教育路径,能够切实提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帮助高校更好地教育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明确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理念",始终坚持思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互联网新媒体对当下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众多行业和领域在互联网视域下面临着重构生存业态、重塑发展模式的时代命题,高校思政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使思政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形式的多样化、教学途径的多元化有了实现的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新媒体的持续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两者实现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紧密围绕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这一主题,结合当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和探讨互联网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现阶段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多元化不断凸显,已经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深入的变革。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工作的开展也积极应用了新型的互联网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中,笔者首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的个性化、互动性和便捷性对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挑战,最终从新媒体的角度下探究了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性路径,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领域已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新媒体对我国高校的教育也有着一定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教育工作进行重点探究。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常常会应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既创新了教育方式,又能切实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同时还拓宽了思政教学的工作范围。本篇文章就针对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工作进行了主要分析,探讨了高校思政的工作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工作思路的创新策略等,望能对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助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网络、手机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信息载体,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新场域、开辟了新渠道。高校应因时顺势,从树立新理念、搭建新平台、建立新队伍和建立新机制等方面统筹协调,牢牢把握新媒体这一教育新阵地,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藏性、间接性、渗透性,以潜隐的形式存在于各种教育活动中。高校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通过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营造隐性思想政治育人情境,净化隐性思想政治育人环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意识形态领域思想观念的交流越加频繁。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面临教育新环境,这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带来机遇,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挑战。分析了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现状、问题以及诱因,阐述了高校应加强多元文化研究、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意识形态领域思想观念的交流越加频繁。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面临教育新环境,这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带来机遇,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挑战。分析了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现状、问题以及诱因,阐述了高校应加强多元文化研究、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新媒体逐渐兴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新媒体兴起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政治教师带来了严峻挑战,包括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多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变得复杂艰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升自身多媒体知识掌握能力,从而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对教学的阵地进行拓展和转移,对教师的新媒体素养进一步增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推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创新改革。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改革契机,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具身审美既强调“身体”在审美教育中的显著地位,又能借助于具身认知理论知识实现美育与德育的科学融合。从具身审美视角思考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路径,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更能从科学角度探索契合于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