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家风、家教、家训作了系列重要论述,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浓厚的家国情怀理念。从来源或基础看,习近平丰富的个人实践经历、崇高的人生理想抱负,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继承和创造发展,是"家国情怀"形成的内外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看,习近平的"家国情怀"理念,深刻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芒,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人生价值论和人民群众观。全面探析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就是要深入挖掘其核心意蕴和当代价值,以此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蔡志良 《中国德育》2023,(22):52-57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家教是家国情怀的基础。优良家风主要包括尚品崇德、自律慎独的修身之风,孝悌为本、言传身教的齐家之风,以和为贵、诚实守信的处世之风,清正廉洁、精忠报国的理政之风等。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体现为家国情怀的主体意识、立体式的感恩之心、现代型的公共精神、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基于此,新时代建设优良家风、涵育崇高家国情怀,应该重申优良家风和家国情怀,强化文化认同;重塑大家庭观和成员关系纽带,增进血缘认同;连接优良家风和家国情怀的情感纽带,增强情感认同;统合家庭、家族和国家的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认同。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更是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因此,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育新时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正当其时.笔者认为,要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家国一体意识,强化家国认同,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永久奋斗之精神奋进新时代,中小学校就必须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德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当好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引路人,以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葛彬 《中华家教》2021,(4):11-17
2021年3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家庭观,为新时代如何开展家庭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家庭观为指导,从"坚定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治国理政与"家风"、立德树人与"家教"、文化自信与"家和"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家国文化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部分大学生对家庭的依顺、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效忠观念有所淡化,影响其对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科学理解和正确践行。家庭和睦、乡土情怀、效忠国家等传统家国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家国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新时代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对新时代大学生加强家庭教育,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必须紧跟时代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支撑,与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大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宫雅婷 《成才之路》2023,(14):33-36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文章分析目前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家国情怀培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从创新家国情怀培育方法、丰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内涵、在家风家教中培育家国情怀、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融合、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自觉性等方面入手开展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时代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因其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为家国情怀培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为此,教师可以在地理课程中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解...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8):5-6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教育的地位作用作出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全新判断,新时代全面提升初级中学的育人水平,关系着基础教育的兴衰成败。"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20,(1):73-78
"家国同构"是中国封建社会家国关系的基本特色。运用归纳分析法对朱熹《诗集传》文本内容进行分类概括,阐发"家国同构"观念对宋代政治背景、社会氛围的影响。通过解读中国古代"孝"与"忠"思想的内在关系及其社会价值,论证以"子为父隐—臣为君隐""父非子不忤—君非臣不弃"为具体表现的"移孝作忠"的过程可以满足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的结论。以期依据现代的价值理念对"家国同构"思想做出转换,使其在新时代依然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牢家国情怀,还要做到知法守法、知行合一,让法治观念扎根心中.《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所包含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对于大学生家国情怀和法治观念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维持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在分析高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后,提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大我"中实现"小我"的价值意义,践行报国之志,为民族复兴伟业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的阶层和谐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来,针对阶层关系演变的新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等一系列重要的新命题,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阶层关系问题的认识;同时,他强调要创新协调阶层关系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以阶层结构优化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实现公平正义为根本途径,有效地增进了阶层关系和谐。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科学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诗人拜伦曾说:"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爱国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深深眷恋的一种情感。在新时代治国理政过程中,作为国家主席和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不仅传承发展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将家国情怀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地位,并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璐 《科教导刊》2022,(16):55-58
为响应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文章以新时代大学工科类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发展现状、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和改革实践三个方面,提出了适用于新时代工科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引导研究浸润式融合工科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将家国情怀和辩证思维嵌入专业知识架构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高考北京市政治试题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一、紧扣时代主题,彰显鲜明的政治导向1.关注青年成长,培养家国情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伟大成就,深刻理解党的精神谱系,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财税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对财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为解决现行财税体制中还存在的与完善国家治理"不完全适应"的若干缺陷,实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及其任务,财税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得到创新性发展,发挥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这种创新的核心内涵在于:在国家治理新平台上赋予财税功能作用新定位;为服务国家治理的财税体制改革指明新方向;为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税改革明确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宏 《学苑教育》2020,(1):23-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应体现在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和亿万人生活的不断改善。每个家庭都好,国家才能好。这种家国一体的信念和情怀就是"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信心,本文就是从"家国情怀"教育着手,探索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当今世界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和现实场域已然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抗疫作为一场最广泛的爱国主义实践,直接推动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积极践行与发展.文化逻辑是一切文化活动的中枢,新时代爱国主义正是基于“家国情怀”“王道之治”“天下为公”的中华文化滋养,才在人与国家...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蕴含着更为深层也更为独特的形成机理,主要表现在:它承续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理论之魂,也发端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的实践之根,且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文化之脉,还肇基于习近平长时期基层工作经历的家国之本,又顺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的时代大势。也正是这五个方面的孕育成熟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荣耀问世。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指南。2017年11月19日,江苏省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座谈会,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座谈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新时代江苏教师队伍改革发展实际展开学习讨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