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转型时期的高校德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大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需要关注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德性发展。高校德育情感性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在情感德育理念指导下,在德育价值、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环境体系的构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秀英 《湖南教育》2002,(15):20-21
学校、家庭、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起作用的现实环境。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具有现实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品德行为产生影响的网络环境。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必须注重系统构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结合的德育环境新体系,使学生各方面同时受到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形成高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高校德育的整体效益。高校德育环境体系的要素构成现实的、传统的高校德育环境主要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德育活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其各构成要素知、情、信、意、行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复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通过开展体验型、研究型等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实现社会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化和主体道德意识外化这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4.
优化大学生德育过程要素,就是使大学生德育过程的各结构要素合理归位,各尽其能,进而实现大学生德育绩效的最优化。高校德育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对要素的组合与运动进行调节,实现要素在质与量上的优化配置,本文旨在探讨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效率,提升高校德育绩效水平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人们消费社会生活提供一定的价值诠释。大学生消费文化自身特点,对高校德育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诸多的诉求和挑战。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德育思路,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调解力与引领力;改革创新完善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不断挖掘消费文化在内大众文化体系的思想资源与方法资源,努力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契合度和现实关怀度;搭建开放多元的高校道德实践教育平台和载体,引领青少年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能力;注重校园文化及其消费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德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全力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及道德教育能力,夯实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6.
一、高校德育小环境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高校德育小环境是指来自于高校校园内部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全部要素。具体是指由学校内部的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等实践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这里既包括有形的班风、系风、学风、教风和校风 ;既有随处可感受到的师生风貌、学术氛围、文化气息 ,又有无处不渗透的校园精神。高校德育小环境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熏陶功能。高校德育小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有很强的熏陶作用。这种作用主…  相似文献   

7.
人才的培养,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青年大学生正处在智慧、才能、品行、情操发展的高峰时期,良好的德育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和重要条件.高校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应把各自的工作特点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大物质投入,营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理念是人们对于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它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德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德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而高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要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其中,高校将生命教育融入"基础"课是主渠道,包括"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课程内容,强调生命体验的德育课程实施。家庭德育要树立"能力和道德"并重的人才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社会德育要营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具体展现,蕴含丰富的内涵,在大学生德育层面有着重要作用与价值.本文透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并结合大学生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做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中华优秀文化与大学生德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生活多样化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选择趋于多元化。引领大学生坚定信仰,追求美好德性生活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课题。吉登斯"生活政治"理论与高校德育在理论基础、践行方式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基本契合。文章解构"生活政治"视域下的高校德育,致力于其价值取向、实践逻辑、关注焦点、重要载体、制度体系的路径研究,为德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梅萍 《江苏高教》2007,1(3):90-91
生命世界不仅是一个世俗世界,更是一个意义世界.在现代社会工具理性价值日益上升的视域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高校德育不在于引导大学生"如何而生",而在于引导大学生"为何而生",即明确生命的权利与责任:建立清晰和谐的人生目标;投身于实现目标的有价值感的活动;养成积极、开放、辩证、通达的人生态度,以提升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为高校德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不仅要培养以丰富知识装备起来的"能力人",还要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人".本文以崭新的视角阐述,具有内在审美特征的大学校训,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以大学校训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德育,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形成稳固的道德人格,在求知、修身和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和终身性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庾荣 《现代教育科学》2012,(11):173-175
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界也提出了和谐德育的观念。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系统,就是要使高校德育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及其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同,产生合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当前,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德育离不开有效的德育管理。所谓德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检查等手段,把德育与其他教育活动内容、时间、方法以及物质条件等方面统一协调起来,使大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德育的影响和熏陶,充分发挥各种教育的综合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校德育管理环境就是包括德育管理机制、德育管理理念和德育管理者在内的诸要素的总称。其中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实施的制度保障,德育管理理念是德育管理实施的具体指导,德育管理者是德育管理实施的主体。(一)高校德育管理现状分析1.德育管理机制由单一化…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德育环境的和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和谐建设可从构建和谐规范的管理环境、创建和谐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和建立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着手.各子环境之间处于不同的层次关系,有着各自不同的职能与作用,同时又都统一在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和营造氛围的最高目标之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互动的和谐系统.  相似文献   

18.
张翼 《教育与职业》2012,(30):57-58
由于信息化、全球化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所处环境等的综合作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不成熟性、多元化背景下的一元性以及价值冲突过程的积极性等不同特征。因此,必然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施行诸如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价值观重塑、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的营造和基于大学生及其价值观特殊性而有的放矢地应对等正确的引导方略,创新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方式与途径,方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将做人、做事、做学问合而为一,倡导大学生的自律观和终身学习观,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模式作为一种结构体系和范型,有利于指导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对于推进高校德育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组织领导与管理,参与要素与作用,目标、内容与形式,实践方式与方法,结果反馈与评价等多个层面构建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模式及其体系,突出实践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