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月寓言》是张炜最为厚重的一部小说。文章从小说中“工区”与“小村”、“奔跑”与“停吧”、“地瓜”与“大地”等意象切入,阐释文本的内蕴,揭示作家选择的困境。在他面前横亘着一个巨大的矛盾:“现代文明”与“人文关怀”的二元对立。这注定了他要在“寻根”与“无根”的旅途上跋涉。  相似文献   

2.
张炜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坛中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关怀的是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主题,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及终极价值。《九月寓言》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民间世界,这是作者的理想家园。作品表现了张炜对自由自在的民间大地的依恋与赞美,以及对日益腐化的工业文明的怀疑与拒斥。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生态美学理论,从全新的角度阐释张炜小说《九月寓言》中所包含的生态美学追求,理解其“融入野地”的生命哲学和寻找人类精神家园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九月寓言》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寓言。地上地下一明一暗两个村庄的此衰彼兴,构成了小说一显一隐的复调结构。对于“小村”而言,“大地”是诗意的栖居地,是安抚灵魂之所。然而工业文明的进程一步步侵入这一块“世袭领地”,小村人生存的“伊甸园”一日日被损毁、被掏空,最后在一场大火中化成废墟,小村人重新踏上了流浪之途,溯着祖先的足迹回到源头——这是人类命运轮回的象征。工业文明的进步必然以牺牲土地亲情和本真诗意的田园生活为代价,这一历史进程中永恒的二律背反构成了人类的宿命。《九月寓言》的主题指向和审美观照即在于呈现给读者一个人类生存走向与精神家园追寻的问题:日暮乡关何处是?  相似文献   

5.
对理想主义的执着、时民间立场的坚守以及对人文精神重建的渴望,是张炜创作的典型特征.1990年代开始,张炜创作了以<九月寓言>为代表的一系列长篇小说,显示了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的坚持.本文试图从奔跑的意象、融入野地的理想两个方面来解读他的<九月寓言>的创作思想与特色以及张炜的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在当代文坛上的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雪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26-28,37
张炜的《九月寓言》通过运用人类拟物与自然拟人的双向对生手法对大地多元生命形态进行了诗意性赞美,描绘了一幅野地生命间自由腾跃的整生性和谐的生态图景,实现了其生态审美理想的升华,与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发展相契合,共同为解决当代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态危机提供了文本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潮流,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在其代表作品《九月寓言》、《柏慧》中,鲜明地表现出他反现代性的文化立场和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向往和守护,有着明显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从“代后记”《融入野地》的独特文体与《九月寓言》的关系来看,这部长篇小说有两个叙述目标。两个叙述目标在小说文本中的不相容性,将本应属于该小说的思想主人公形象排挤成了一篇亦小说亦散文的“代后记”,这就导致了它与小说的结构性变化--由小说的一部分变成对小说的一种解读。这一变化,一方面使小说的神话世界寓言化了,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小说的神话性。  相似文献   

9.
在以小说叙说历史的传统中,作家常以主体一客体的关系模式为前提,将小说主体意识的叙述身位设定成为超越叙述对象的“通古今之变”的理性主体,而《九月寓言》采用被述世界自在的“感觉器官”的叙述身位,为故事带来了物候时间的叙事视野及其对这一时间形式特殊的叙事处理。一方面,这一叙事视野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淡化了故事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内涵,走向了历史的神话化;另一方面,对物候时间特殊的叙事处理,更在总体时间效果上消除了历史现身的形式,向神话发出了召唤。  相似文献   

10.
阎连科小说理性鸟瞰笔下的世界和人物,并把它纳入不同的艺术美学范畴,对中国人的生活、立场、历史和现实做出独具一格的阐释。其民间立场写作指向乡土世界和"劳苦人",但在言说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是令人心悸的苦难叙事,二是透彻的乡村权力书写。逼视现实成为阎连科民间立场的写作基调,他以强烈的介入现实的目光审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批判中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在《九月寓言》中,“大地”与“文明”是一组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毒象。作者通过描写小村人对大地的执迷与对象征文明的地下矿区的拒斥,表达了对人类生存主题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13.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借二个主人公在“异化”环境中对“性”的热烈与执着、对世俗伦理道德的反叛与傲然 ,向人们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存在真实 ,即当现实变成陷阱时 ,人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寻求超越 ,以进行自我心理价值的实现和认同  相似文献   

14.
《九月寓言》采用被述世界自在的“感觉器官”的叙述身位,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解释系统。这一解释系统的独特性,一方面表现为物候时间所提供的解释视域,淡化了故事的历史背景,消解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内涵,使历史走向了神话;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于“苦难”与“欢乐”观念的反常性扭转,使小说越出了启蒙主义的叙事传统而别开生面;更由于这部小说的解释系统,在整体上是建立于未化之民的心理状态(即创造神话的原始人的心理状态)之上的,这一切使这部小说一则中国乡村自三四十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去历史化,成了一个写实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15.
新月派的诗意关怀成就了"乡下人"沈从文,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让他的人生充满诗意,让他的湘西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6.
乌托邦的疑惧与破毁--以《边城》《九月寓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边城》和《九月寓言》都营造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世界。但如果从两个本中呈现的时间观念上考察,从《边城》中“水”和《九月寓言》中“大地”等中心意象上来考察,那么作家主体内心深处对于乌托邦存在的犹疑就会显现出来,这最终导致了乌托邦存在的虚幻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们不堪重负,在对待事物时越来越囿于求生意志的目的,注目焦点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渐渐地,我们丧失了对事物本质和世界本源的认识。面对着城市这样一个巨大的文本,我们迷惑了。然而王芸却是少有的清醒者,她以诗意的眼光和情怀,挖掘城市、城市人和沉潜于城市民间的精彩段落背后的内涵,对城市匠心独运地进行了诗意解读。  相似文献   

18.
初读晓苏的《传染记》,便被它平静的外貌和内里的浩瀚所吸引。小说讲述了一对原本相爱的养猪夫妇因为饲料贩子的谶语而走向陌生之途,一对好朋友也因此而反目。可以说,这句谶语是晓苏作品神奇转化的法器,将一则传染记演绎成一场魂灵记。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时空》2010,(11):50-50
快乐导航:克雷洛夫是俄国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有独创性的作品。克雷洛夫在寓言诗中吸收了大量民间语汇,形象鲜明生动,其中许多诗句成为格言和谚语,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书精选了160多篇克雷洛夫寓言。这些寓言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多彩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0.
庄子《逍遥游》虽是一篇哲学著作,却极具诗意。文中丰富生动的寓言故事,奇绝諔詭的想象以及汪洋恣肆、纵横跌宕的语言,皆使《逍遥游》表现出浓郁的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