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平常,我们在去饭店吃面时,当服务员问起要不要加鸡蛋时,我们的回答往往是“要”或“不要”.而如果服务员问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我们的回答往往是“一个”或“两个”,而很少说“不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定向思维在作怪.当服务员问要不要时,我们只会在其中作选择,当服务员问要一个或两个时,我们也只会在其中作选择,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发现,掌握一些逻辑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在我们的学习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2.
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要讲大话空活似活,也不要公式化、慨念化、一般化。那么,怎样才叫写出了真情实感,而不是“假太空”和公式化、概念化、一般化呢?  相似文献   

3.
小布什成为美国历史上支持率最高的总统后,媒体纷纷向他的母亲芭芭拉·布什讨教“教子之道”。她的回答很简单:教子女以正道,要严格,要与他们亲密无间,最好的办法是:念故事给孩子听。而她所写的《念故事给孩子听》一文成为人们阅读热点。她在文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子女有什么秘诀时,我的回答就是——念故事给孩子听。我认为,要做好父母和祖父母,念健康读物给晚辈们听是最大的诀窍之一。怎么念,我有些心得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不要嫌早做这件事不要嫌早。我的次女卡罗琳把她的头胎儿子汉森从医院抱回来后不久,就开始念故事给他听,在以后…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同是卖粥的两个摊子,都准备了鸡蛋,当然价格也是一样的。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要不要在粥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一半人说“打一个吧”。而另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您的粥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吧”,另一半人中,有一些说“不要”,有一些说“打两个吧”。就这样,两个粥摊的营业额有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有个故事:两个卖稀饭的摊主,一个问顾客:“先生要不要在稀饭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而另一个摊主问顾客:“先生,稀饭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另一半人中,有一半说:“不要”,有一半则说:“打两  相似文献   

6.
开学不久,我校一年级新课程实验班就有针对性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上课。记得那是一节汉语拼音课,教学声母“bpmf”的时候,为了加强记忆,钱老师带领孩子们和掌击节念着一首歌谣:“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钱老师,”歌谣刚念一遍,掉了两颗门牙的张同学就发动突然“袭击”,“为什么大佛不要摸?”闻听此言,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个常识性的问题还用问吗?钱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蹲下身来,望着他那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微笑着说:“想知道答案吗?”“当然想知道啦。”“今天来了不少家长…  相似文献   

7.
1 大学毕业时,爸爸说:“你一定要念一个硕士学位。不用念博士,可是硕士是一定要的。” 为什么“硕士是一定要的”?我没问。爸爸对我的要求非常少,所以一旦他开口了,我都很“上道”地照单全收,当然,也因为硕士大都很容易念,选个容易的科目,常常可以在九个月内就拿到学位。  相似文献   

8.
现在又到了台湾大学研究生院招生旺季,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到大陆求学,上班族也不乏利用周末假日到大陆充电,就读EMBA。  相似文献   

9.
谈现代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提问是一种极其古老且常用的教学方法,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大师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法来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去探求知识。其后《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而不要勉强牵拽;要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出结论。《学记》还提出了“善问”与“善待问”的思想,要  相似文献   

10.
钱建兵 《江苏教育》2007,(20):26-27
一、案例点击案例1在教学完简便计算后,当学生在作业中碰到计算题时,常有学生问:“老师,计算题要不要用简便方法?”简便计算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情境中自觉地合理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这充分说明学生没有将简算看成是一种内心的需要。而作为一种外在的要求,受题目条件的限制,为了简便而简便。  相似文献   

11.
为家长解忧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的家长对我说:“孩子总是要父母陪睡,这要耽误我们不少时间,您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给家长解忧,我向孩子们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编了一首儿歌《乖孩子》,其内容是:“乖孩子,乖孩子,自己脱衣上床睡,不用爸妈陪,也不乱踢被。”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念这首儿歌了。我要求他们回家念给父母听,鼓励他们做个乖孩子。次日,我就逐个地问送孩子来园的家长,谁不要爸妈陪睡了,并在班上表扬这些不要父母陪睡的孩子,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这样,  相似文献   

12.
童言趣事     
《母婴世界》2014,(7):91-91
昱晓 男 近来二胎问题打得火热,闲来无事就问他:“昱晓,妈妈给你生个妹妹好不好?”“我不要,我要妈妈给我生个弟弟。”“不行,妈妈想要生个妹妹。”“我不要我不要,我要弟弟我要弟弟!”“不行,就要妹妹。”  相似文献   

13.
第一,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注意开放,要发挥延迟性评价的功能。要尽量避免“是不是”、“好不好”、“同不同意”、“对不对”这种十分简单、不假思索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最好不要马上作出决断,而应沉住气,再回问一下。比如问:“他答得怎么样?”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金屋藏娇”这句成语出自《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长公主抱他于膝上。问他:“你要不要娶妻子?”汉武帝表示要娶妻子。长公主指着左右一百多个宫女问他中意不中意?汉武帝表示都不要。长公主最后指着自己的女儿对汉武帝说:“将阿娇嫁给你为妻好不好?”汉武帝笑起来说:“很好,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一定用金屋给她居住。”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确切含义有四个,核心是生产力标准和政治标准。即改革开放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为此,在改革开放的局部上就不要问姓“资”姓“社”,相反还要多利用资本主义,但在总体上一定要问姓“资”“姓”“社”。“三个有利于”决不允许在总体上不问姓“资”“姓”“社”,这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本意和邓小平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6.
“dāngàn”要不要加隔音符号?问: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拼音加隔音符号的练习时,发现“dangan”(单干)如不加隔音符号,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而读成“档案”。但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以a、o、e开头的音节连在其他音节的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野yǎ与衰cuī     
课本编者给“笼盖四野”的“野”注了音:野,念yǎ。给“鬓毛衰”的“衰”注了音:cuī。有些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朋友问,“野”为什么要念yǎ?“衰”为什么要读cuī?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野”和“衰”两个字的注音问题,它牵涉到如何朗诵古诗词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普通的职员,对工作场所政治虽然难以精通,但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要广结善缘、不要惹事生非,说到底,职场政治考验的就是上班族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童心童言     
“母亲节”礼物 母亲节到了,老师叫小朋友们回去问问妈妈要什么礼物。 王秉回来问妈妈:“妈妈,你想要什么礼物?” 妈妈说:“只要你乖乖的,听妈妈的话就好了,妈妈不要什么礼物。” 王秉高兴极了:“那等我生日时,我也不要什么礼物,只要妈妈听我的话就好了。” 王秉(2岁6个月)北京  相似文献   

20.
一日,班主任为我们念了一篇文章——《再富也要“穷”孩子》。乍一听这题目。便使我想起流行过的一句话:“再穷也不要穷孩子。”这句话是针对边远山区经济教育的落后而说的。但到现在原意被歪曲了,变成了“无论穷富都要一味地满足、溺爱孩子”这种可怕的思想。而这位华裔作者在文中写他亲眼看到的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