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屈原与儒家     
雷鸣 《新闻爱好者》2008,(12):142-143
屈原思想归属哪一流派在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把屈原归人儒家、墨家、法家者皆有,但更多的是将之归人儒家。《史记·屈原列传》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王逸说:“《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离骚序》)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说:“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清戴东原也说:“其心至纯,其学至纯,其立言指要归于至纯,二十五篇之书,盖经之亚。”(《屈原赋注·序》)陈澧《东塾读书记》更明确指出:“屈子之文虽为辞赋家,其学则为儒家。”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多方面,如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等、而理趣则是其中最高层次者、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决定的理趣.趣在何处?趣在理论高度一直接间接地体现了重要原理.富于理论色彩。趣在事物深度──经过去伪存真和由表及早一体现本质与规律性_已趣在内容厚度一丰富而辩证一与单薄与单打一无缘。早趣在思想亮度一出现饱含哲理的警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那么.怎样营造新闻评论的理趣呢I主要途径有五条。一、深深钻探,趣显本质有幅漫画.画一挖井人:东挖几下.西控几卜每次都接近水源了.却不耐烦地说:”‘怎么这甲又没…  相似文献   

3.
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名叫《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小品,一位小品演员说了一句台词:“孔子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其实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子夏说的,见《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4.
“当”非“当子”、“档子”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非“当子”、“档子”辨王荣声王玉声侯传学在1994年第4期《档案学研究》《档案名义考析》一文中,根据《周礼》郑注:“贰之者,写副当以授六官”的记载,释“当”为我国古代对文书的通称,并认为:“称正副本为‘当’是取‘当’的对偶义。称文书为‘当’不仅...  相似文献   

5.
唐婉莹 《大观周刊》2012,(29):31-31
《论语注疏》中,正义日:郑玄注《太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日友。”然则同门者,同在师门以授学者也。朋即群党之谓。同志谓同其心意所趣乡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友”比“朋”是更深层次意义的朋友。“朋”只是同在一个师门下求学的人,而“友”则是拥有共同志趣,怀有共同抱负的人。所以《注疏》中说:“朋疏而友亲,朋来既乐,友即可知也,故略不言也。”《论语》中孔子所论的交友,也应当是指那些怀有共同志趣和抱负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6.
《扬子晚报户繁星”副刊最近刊出了关于“新闻”词源考证的两篇文章。作者都是“南京高国藩”。第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古书中遍考“新闻’这两个字的来源,查来查去.‘新闻’二字竟在《红楼梦冲”.并由此断定:“‘新闻’一词是在清代初期时才出现的”,“《红楼梦》记载‘新闻’~词在中国典籍中为最早见。”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推翻旧说.又立新论.称“新闻”一同最早见于晚唐李成用的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和“旧业久地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中。(笔者注:见1997年10月6日、Ic月20日《扬子晚报》)为此,笔者特意查阅了…  相似文献   

7.
北京某报曾在一版刊出提示性标题:《用废弃物填海杭州海上建城》。杭州哪来的海?作为对浙江省地理状况略知一二的本人.见此提示,不禁深感诧异,.当翻看到提示所标明的“21版”后.实在哭笑不得!此版上大字标题赫然写明:《杭州湾将建海上城市》。将“杭州湾”写成“杭州”.真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题更为失实的是:一版声称“杭州海上建城”。消息内文说的却是:“新闻晨报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海洋局了解到.上海建设‘海上城市’的战略规划已正式‘浮’出水面。由上海市海洋局会同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多方面,如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等。而理趣则是其中最高层次者,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决定的。新闻评论是新闻性与政论性的统一,政论性即说理,是核心,是目的。而理趣正是直接体现说理趣味性的。其它方面的趣味性间接为说理服务,而理趣则直接为说理服务,可称之为新闻评论趣味性之最。把道理说得精辟、透彻、深刻、意味深长,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当这种“说”说得简短凝练而不是洋洋洒洒时,其趣味更浓。可见“理趣”与“简趣”有共通之处)”说理的趣味性同对政论性的要求(“正确”、“完整”等)大同小异、联系密切,只是表达不同、标准更高罢了。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就“□□”写过“论补”(《鲁迅全集》卷五·884页)。先生说:“‘□□’是国货,《穆天子传》上有过这玩艺儿,先生教我说阙文。这阙文闯过事,曾有人说‘口生垢,口戕口’的三个口字也是阙文,又给谁骂了一顿。不过先前见于古人著作里的,无法可补;现在见于今人的著作上了,欲补不能。到目前,则渐有代以××之势。” 鲁迅先生所说“无法可补”的古人著作之阙文,今人臆补者虽有然而不多。反倒是古人著作原不阙,校书者不明所以不知所从,代之以□□以遮丑。疑文只能存疑,或出校或在疑文之后以()号标出相宜之文。疑文绝对不可代以□□,混同阙疑导致混乱,使读者误以为疑文是阙文。无可置疑之文()号一旦误标,则校者当众出丑;对有可置疑之文,判定是非亦需功力。一字不明,当引为学者之耻;而不可以用□□遮丑和蒙混读者。  相似文献   

10.
曾清燕 《出版科学》1999,(2):55-55,59
“在一个出版工程之中,没有哪一项出版要素能像选题这样,可以直接关系并连接到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也没有哪一个环节,可以直接关系和控制着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说.决定出版兴衰的第一要素就是选题”(《选题论》第198页)。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出版学与编辑学的研究生,一旦遇到有关选题策划的论文,我总会仔细地读一读。当我发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的赵航同志的《选题论》这一新著并阅毕全书,深感获益匪浅,这是我所见的第一本专门论述选题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1.
读10月6日《今晚报》的文摘版,有一短文题为《一位作家“贪污”一只桃》.说的是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把“广为人知”的典故“二桃杀二士”写成“一桃三士”.那位作家说:“中国古代有则成语‘一桃三士’,讲一个桃子不说究竟赐给三个有功的大将中的哪一个.结果他们互不相让,以决斗分雌雄,最后皆死于对方的刀剑之下.”文章批评得很幽默,说:“这位作家不仅‘贪污’了一个桃子,还把三位大将的‘自杀’定为他杀’”.  相似文献   

12.
《春秋》定公十四年:“城莒父及霄。”杜注云:“公叛晋助范氏,故惧而城二邑也。”据此,则莒父者,鲁邑也。清人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都邑表》曰:“莒系以‘父’,鲁人语音,如梁父、亢父、单父是也。子夏为莒父宰,即此。”按其地即今之山东莒县也。 顾氏以为“莒”系之以“父”字,是鲁人发音,犹齐人语“得来”为“登来”之比。《公羊传》隐公五年:“公观鱼于棠。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何休《解诂》曰:“登,读言得(原文作“读言得来”,阮元校曰“来当误衍”,今据改)。得来之者,齐人语也。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  相似文献   

13.
论文缩微     
理趣——新闻评论的魅力所在 李一军在今年三月出版的《新闻知识》期刊上撰文说,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多方面,而理趣则是其中最高层次者,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决定的。 理趣,趣在何处?  相似文献   

14.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15.
月苹 《新闻导刊》2006,(6):57-57
11月23日,本市某报08版头条通栏:《供求不平衡文科招聘岗位比理科少一倍》,是一条数字不确、逻辑混乱的新闻。这条新闻的导语说:在重庆技术展览中心举行的“我市2007年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文科类专场”。“3000个岗位.7000人参加招聘”。而同日的同城几家报纸报道的则是:“上万毕业生涌进现场找‘婆家’”、“进场人数超过了1万人。”同一场招聘,何以该报所报数字与各报殊异?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本来是一次“文科类专场”招聘.记者却要横生枝节扯列“理科”。且断言“文科招聘岗位比理科少一倍”,  相似文献   

16.
前些年.准确地说是2000年.“美男作家”葛红兵为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写了两篇悼词:《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写一份悼词》。“昔者巴枯宁有言.‘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不要再那么样’.我则反其曰‘历史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又要这么样了!’”(《周作人散文钞.废名序》)因此,我很想给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写一篇悼词。当然有人不乐意了.中国的档案学研究正是高潮一波连一波.你现在就写悼词.不是自找霉头,公然与大家为敌么?不写也罢。还是留着以后给别人写吧。  相似文献   

17.
作为报人的查良镛一定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名气小,知道查良镛与金庸是一个人的就更少了,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发现“金庸”二字原来就是“镛”字一分为二.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说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是一点也不夸张的.然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却说,他写小说仅仅是“附属于新闻工作的副业”,他解释说,写第一部小说时,在《新晚报》当编辑的他,是为了副刊的需要而写,后来的小说则是为了《明报》的需要而写.  相似文献   

18.
艳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曰:“色美曰艳。”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①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艳者其光也。美之尤者, 必有光气动人。”②按:《方言》卷二:“艳,美也……宋、卫、晋、郑之间曰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以“色美”释“艳”,不为无据,然与“美”字并列,终嫌意义重复。“艳”当指身材高大。《说文》:“(?),好而长也。从(?),(?),大也。盇声。《春秋传》曰:‘美而  相似文献   

19.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30):13-13
“我带来了好几件衬衫。”;“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别动我们的《马赛曲》。”;“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动不动拿着成箱的方便面、矿泉水去灾区,要知道。一瓶矿泉水的钱.老百姓可以买两斤粮!救灾工作要务求实效.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次看到我的照片是在(英国)电视4台.我吓坏了……我不希望人们盯着我说,‘嘿,你不是已经死了吗?’或被人说.‘伦敦袭击者来了’”。;“节油汽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观念”当我把现代传播文丛现代文化卷《未来猜想》编定,准备交出版社之时,读到了关于戴维·桑格《现代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南》一文的报道。桑格说,韩国和日本都生产计算机芯片和汽车,其中一国的货币贬值马上就可以使这些产品在别的国家贱卖,从而使这些国家货币贬值。任何国家的经济崩溃都可以在全世界引起一系列无法控制的事件,这和快速传染病一样,有多种传染形式,市场传染,出口传染,日元传染。市场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很难看出哪是国内政策的终点哪是外交政策的起点。这真可谓“边界不清”,“多元共生”,这两个词在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