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荒野意识是师陀创作心理中的重要构成质素,它隐含着作者由厌乡之心而产生的无乡感,以及作者寻求精神家园的心理动机,此外它又与战争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流亡感紧密相关。这种荒野意识渗透于师陀乡土叙事的文本中:从空间上考察,它通过“还乡—无乡”的深层结构模式间接体现;从时间上考察,它通过历史废墟边凭吊者的精神体验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
可能是由于未单独结集出版的原因,师陀的散文诗集《夏侯杞》长期未被研究者注意。这部专注于内心的自省式作品,以“我”(“你”、“他”)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切入人性、生命、爱、童年、家园等主题,凸现出夏侯杞———这位现代杞人的内心旅程。它不仅是师陀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表露,也是作家探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尝试。因此《夏侯杞》对于师陀,正如《野草》之于鲁迅,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记师陀先生     
<正>师陀先生,著名作家。原名王长简,1910年生于河南杞县。1984年我去上海向这位老乡约稿。记得那是9月的一天下午,我打听到他的住址,再按着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师陀乡土小说中大量死亡意象的呈现,是作者对中原乡土世界底层生命个体的生存苦难的写照与深情关怀,寄寓的更是作者对中原乡土沉滞落后的文化反省与人类命运中生与死的深刻拷问。  相似文献   

5.
师陀的系列散文诗《夏侯杞》在建国前没有出版,因作者误编、修订等诸种因素,《师陀全集》中的《夏侯杞》已失去了当年的原貌。本文通过对“原刊本”的搜寻、“原刊本”与修订本的校读,设法回到历史的真实情境,还原《夏侯杞》的本来面貌,纠正师陀史料整理中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6.
在长篇小说<结婚>中,师陀细致刻画了胡去恶在上海咖啡馆、茶馆等象征现代都市文明的公共空间的心理感受和语言行动,展示了其从淳朴本分、到野心膨胀、再到沉沦毁灭的过程,揭示了上海"毁人炉"的特质.在对上海否定性批判的背后,潜在着师陀的乡土情结:他眷恋着乡土的风物,但也批判乡村的落后、愚昧.这就使师陀的心灵陷入了双重危机:既不能认同现代都市,也无法认同自己原本所属的乡土,心灵的漂泊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师陀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杰出的小说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师陀的研究由早期的单篇文本分析逐渐走向综合研究,但仍然有可供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的叙述方式通常按照流派来纳入到文学史的整体叙述和阐释框架中,师陀的文学史定位一直引发研究者的争议和关注,左翼评论家与京派评论家都拒绝将其纳为本流派作家。通过对师陀在文学创作中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师陀的作品具有主动疏离文坛文学流派地倾向,并细读师陀乡土小说主题等相似的文学作品,发现师陀的文学作品具有与他人完全不一样地艺术特色和内在意蕴,具有“奇特的风格”,从而呈现其文学史定位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师陀的小说《马兰》不仅包含对革命宿命论和机械论思想的批判,而且它实际上已暗含着1930年代中国革命启蒙活动的一个悖论:当启蒙以急切功利目标为旨归时,就可能失去本原意义上的清明理性,从而形成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忽视现实生存状态中人的日常生活意义和幸福,造成新的压抑。193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中形成的这个启蒙悖论一直伴随着革命文学叙事,揭示师陀创作涉及的这一主题,不仅有益于对《马兰》的进一步认识,对思考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泛指:师陀小说的写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乡土小说作有,师陀的作品为求超越特定的铎旬而提升为民族生存处境的概括和整体更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泛指化倾向。与一般乡土小说地域描写的具体性、清晰性不同,师陀有意淡化地方色彩,使作品的地域描写指出更广阔的空间,成为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他常常稀释现实生活原生态,忽略时代和社会的背景,反复讲述人生的各种悲剧性故事,突出生活中不变的阴暗与丑陋,引导读者去参悟宇宙和人生的奥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家师陀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目前,关于师陀创作的研究也已由早期的杂芜逐渐走向成熟,在研究观念、研究视角、研究深度与广度诸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但整体上仍存在不足。本文将以1949年为界分两个时段,对师陀创作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希望以此引起研究者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师陀是京派散文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数量颇丰,且多以写人记事为主。他的作品既有京派散文的创作特点,又有个人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中,师陀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揭示社会的荒凉与颓败,用忧郁沧桑的文字抒写浮生的忧伤与辛酸。在师陀的散文作品里常常透出缕缕的哀惋与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13.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和追求的作家,乡土小说是其创作重镇。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百顺街”、“果园城”及“无望村”等艺术世界,从而确立了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在作品中,他将“游子还乡”这一古老母题注入了现代精神,塑造了一系列游子的形象。本文将对师陀笔下“游子还乡”母题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分别进行剖析,并探究其乡土小说中游子们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论师陀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陀是我国现当代乡土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感伤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三四十年代乡镇世界的人和事。他的小说散而不淡 ,沉郁感伤 ,舒缓自如 ,深刻揭示了旧时代下层平民的可悲命运。他的创作不属于任何流派 ,但自始至终有一种沉实而不高亢的主调。这既是作者的局限性 ,也是师陀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重要特点和个性  相似文献   

15.
“去来 ,归去来”与“去去 ,归去去”等是陶渊明及其他魏晋唐宋大诗人几乎都使用过的两种表趋向的语词。其使用情况及准确含义 ,语文学界至今没能认识清楚 ,因而在评价和赏析陶渊明及其他诗人名作时 ,一是对陶渊明的创作颠倒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是在错误前提下任意发挥 ,三是反映出当今一些学者治学不严谨。结论 :“去来”是离来 ,“去去”是离去 ,在它们前后加“归”与“兮”仅为调整音节。“归去来”就是归离来 ,亦即离某归来。  相似文献   

16.
师陀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作家,他在乡土文学、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但迄今,国内对师陀作品既无深入研究,也没有很好地整理出版.著作年表是研究作家的重要依据.目前,仅有刘增杰先生编的《师陀研究资料》中收有《师陀著作年表》,但其中还有许多遗漏和错误.笔者根据对师陀作品的搜集、钩沉,从篇名、写作和发表时间、入集等几个方面对此年表勘误补漏,并加些简介和说明,希望对师陀研究和现代文学史料学科的建设有些用处.  相似文献   

17.
师陀的"‘一二·九’运动三部曲"在《师陀全集》中仅收录其中的《雪原》(前9节),近期解志熙发表《芦焚的"一二·九"三部曲及其他》,披露了他新发现的《雪原》(后9节)及《争斗》,最终完成了"三部曲"的全部发掘。但解文对刊发《雪原》的《学生月刊》、《争斗》未完成的原因等问题的论述有错讹,应予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