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榛 《视听》2016,(11):41-42
谍战题材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电视剧题材,也是被业界认为容易出精品的电视剧类型。而作为谍战题材剧优秀代表之一的电视剧《潜伏》,在较短的时间里引起极大的关注和热议,也直接说明我国观众对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喜爱。而在湖南卫视这样一个受众面极广的平台播出的《麻雀》,同为谍战题材电视剧,但和七年前播出的《潜伏》相比,出现很多新变化。本文旨在分析由《麻雀》带来的新变化,以及我国谍战题材电视剧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孙雨 《新闻传播》2012,(4):126-127
如今,谍战题材电视剧市场十分火爆,而业界对其文化内涵的讨论也十分多,无能不说,谍战题材电视剧具有诸多文化内涵,它可以说是当前电视剧类型中的一朵奇葩,但反面来讲,谍战题材电视剧也具有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谍战题材电视剧中的女眭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十部谍战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作为研究案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涵化理论、刻板印象重点分析当前谍战片中女性形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女性在该题材剧中的刻板印象对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兰景婷  郭伟 《今传媒》2011,(10):80-81
谍战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纪录了谍战战线上的人们对于意义的坚守,表现了信仰的力量,在其主旋律的内核之外有着特殊的美学特征。当今的谍战类电视纪录片逐步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向,《隐蔽战线》这部系列电视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和视听化的影视语言表达,再现了曾经在隐蔽战线上战斗的人物形象,还原了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纪录了那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谍战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纪录了谍战战线上的人们对于信仰的坚守,在其主旋律的内核之外又有着特殊的美学特征。《隐蔽战线》这部系列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和视听化的影视语言表达,再现了曾经在隐蔽战线上奋斗牺牲的人物形象和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还原了那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何鹏 《东南传播》2020,(3):49-52
谍战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电影类型,自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经历了曲折变化的多个发展阶段。从具有冷战意味的反特片到延续经典与尝试娱乐化探索再到进入商业娱乐化时代,该题材影片在类型上不断进行着较大的突破和影像呈现。本文依循中国电影史上反特片/谍战片的三个创作高潮对部分经典影片进行文本分析,尝试对该类型影片进行历史梳理并对其叙事做全景观照,以便"窥斑见豹",并希望能通过分析对今后同类型影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一部谍战电视连续剧《潜伏》红遍大江南北,电视荧幕上刮起了一股谍战风。在建党90周年的2011年,谍战类的影视作品依然势头强劲,一些纪录片栏目如《见证》《重访》《人物》等也播出了一系列谍战题  相似文献   

8.
尹晓雯 《今传媒》2013,(6):75-76
2012年的抗战题材电视剧表现为演员年轻化、偶像化,剧情融谍战、动作、偶像剧等剧种特点于一体,引起广泛热议。本文首先厘清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几种常见类型,以抗战剧年轻化的嬗变分析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抗战剧年轻化趋势的特点及其热播原因,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金兴伟 《兰台世界》2016,(13):146-149
1939—1940年苏联和日本在军事上的对抗暂时停止,双方在谍战方面展开了较量。文中列举了日本对苏联的谍战机构的配置、谍报人员的组成和谍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分析了苏联对日本制定的反谍战计划。通过对苏日谍战行动的研究,得出双方的谍战行动的战术有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10.
莫玲玲 《今传媒》2013,(1):82-83
谍战剧和婆媳剧作为目前屏幕上较为火爆的两种电视剧类型,二者风格迥然不同,但是可否让这两种反差较大的电视剧类型相互糅合,相互促进?电视剧《独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独刺》首次将谍战题材和婆媳家庭题材相融合,通过构造巧妙的人物关系来设置矛盾悬念,展现多维人物,将情感谍战剧开拓到一个新层面。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谍战剧",不断对中国"隐秘战线"的工作者致敬,这期间国家安全部门也会对剧组提出建议即使有诸多重复,国内谍战题材的电视剧仍在接连不断地热播着。这类电视剧的神秘色彩、悬念设置以及相对易于编织在故事中政治正确,都让处于各种政策限制和利益考量中的电视人青睐有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笔者根据相关史料,首先简单阐述了战国时期开展"间谍战"的必然性,然后分别结合"间谍战"的起源分析以及战国"间谍战"的具体运用范例,详细地阐述了战国"间谍战"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盛秦陵 《兰台世界》2014,(11):113-114
本文笔者根据相关史料,首先简单阐述了战国时期开展"间谍战"的必然性,然后分别结合"间谍战"的起源分析以及战国"间谍战"的具体运用范例,详细地阐述了战国"间谍战"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热销战争题材图书的时候,“间谍题材”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在战争的阴云笼罩下,美英联军与伊拉克交战双方就是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间谍战”。以下就介绍一些相关方面的好书。 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中都曾用也将继续使用间谍与反间谍手段。很遗憾的是,许多国内外的记者和政论家对苏联间谍的特别行动乱加评论。因此,现在已到了客观评价苏联70多年来特工机关和现在俄罗斯情报机关进行的所谓“秘密行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谍战影视剧的流行,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谍战故事的叙述体现了经济时代影视剧对政治的消费;折射了现代社会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商业社会在消费女性奇观的同时对传统性别机制的维护。而这三个方面正是影响谍战影视剧的叙述决定其面貌的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16.
谍影重重——论当下荧屏谍战片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元 《视听纵横》2008,(5):99-100
近年来,谍战剧在各电视频道上频频亮相,并逐渐走热,成了电视剧中的宠儿。从《吉城谍影》《暗算》到《谍战古山塘》《谍战1949》《重庆谍影》,一时间,电视剧中弥漫着“重重谍影”,而且很多谍战片取得了很不错的收视率:像《51号兵站》在2007年CCTV-1电视剧收视率排名中排在第四位,而《特殊使命》则在2007年CCTV-8的电视剧收视率总排名中也是占到了第二位的好成绩。《五号特工组》更是被全国各个电视频道竞相播出。今年,继续着这一股投拍碟战片的热潮,秦海璐、廖凡等领衔主演的《谍影重重》,又将谍战剧和季播剧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国内谍战片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从1959年的《我的一家》算起,中国谍战电视剧的发展已经历五十多年。纵观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谍战电视剧不但形成了规模,树立了品牌,而且在技术条件、艺术水准、美学追求、文化内涵、生产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试从反面人物形象塑造的发展演变入手,管窥中国谍战电视剧的艺术进步。类型化:  相似文献   

18.
朱昱名 《新闻世界》2010,(11):95-96
一部好的电视剧,既要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又要能抓住观众随着电视剧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心理特征;同时还需要在叙事策略和人物塑造上脱颖而出。近年来,谍战片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跟风者众多,其中由姜伟导演的电视剧《潜伏》更是成为备受众广为传颂的佳作,引发了谍战类电视剧新一轮的收视热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低碳艺术原理,高碳美是指对主体身心健康具有腐蚀性和损害性的自由情感,而低碳美则是指对主体身心健康具有建设性和滋养性的自由情感.近年来,许多低俗、媚俗、缺乏历史真实性的谍战题材电视剧充斥电视荧屏,剧中人物的形象大多被扭曲,个人能力被夸大,甚至超出了人类正常的生理机能,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下面,笔者用低碳艺术原理对电视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王大花人物形象的低碳美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2,(3):106-107
2012年,黑龙江卫视的开年大戏《悬崖》取得了开门红。平均收视达到0.652,在全国卫视排名中名列前茅,为黑龙江卫视打响了领军东北的第一枪。谍战戏扣开新年大门近几年谍战大戏火热荧屏,但却良莠不齐。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