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研究分析系统、 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TRIZ、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天津创新生态系统模式的对策建议,对天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全球一流创新型城市、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TRIZ理论在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TRIZ理论进行提炼和升华,构建面向TRIZ的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体系的特征和条件。选取应用TRIZ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获取较大成功,并成为湖北省创新方法示范企业的七家企业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应用T-LAB9.0分析软件得出面向TRIZ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六个关键点、四大主题要素并验证了此体系构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TRIZ理论被称作系统化的创新方法学,以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介绍了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探讨其在高校创新教育应用的科学性,阐述哈尔滨剑桥学院在TRIZ理论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对高校TRIZ理论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选取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性提出了建议,并对应用TRIZ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TRIZ理论的电子技术创新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晓敏  张军 《大众科技》2011,(11):182-183,175
将TRIZ理论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建立创新方法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以TRIZ理论为基础,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研究了TRIZ与电子技术课程相融合的创造教育的可行性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TRIZ理论辅助技术创新为主线。分析问题存在的本质,阐述了TRIZ理论的三大体系之——矛盾,管理矛盾、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揭示了创造发明源于解决矛盾的真理。通过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确定最终理想解,发现问题(矛盾)存在的必然性。范例讲解了三大矛盾的解决方法,相互关系及其转换条件。运用事例,完整的呈现了从问题的出现,准确定义矛盾,查找发明原理,寻找可利用资源等直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详细叙述了利用triz理论创新(解决矛盾)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横切剪设备卡带头的缺点,基于TRIZ理论,对该设备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案验证四个阶段的创新流程,对于此技术难题得到了:增加超越离合器连接、引入压缩空气作用、改进凸轮和凸轮轴结构、增加角度调整装置、电机增大功率改为双速、齿轮齿条系统代替等方案,用以解决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任务紧迫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生  徐曼  袁媛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64-269
目前有关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成果还不能为企业提供一套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方法。TR IZ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应用于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尽管技术对象系统与管理对象系统之间存在差别。成功应用TR IZ于管理创新方法中,关键是要结合管理对象系统的特征对TR IZ方法进行创新。本文论述了TR IZ应用于管理创新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管理创新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探究环境引发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熵变,以生态学视角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指标体系,构建基于Brusselator转译模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评价模型。以中国省域划分的29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熵值变动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负熵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较强区域绝大多数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3)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差异加剧,2012-2017年间,总体基尼系数、三大地区内部及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均增大,地区内部差异逐渐成为主要差异来源,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根据环境效应负熵的指标熵权调整政策方向、进一步缩小环境效应区域差异、并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区域辐射功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被提出后,创新创业课题已在大学教育中得到深入研究。TRIZ理论对我国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意义,该文研究了TRIZ的基本理论问题,并论述了财会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并发挥共生效应是推动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首选战略。结合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利用共生测度模型计算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并进一步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与科技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U”型发展特征,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间差异较大且下降幅度尚显微弱;短期内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共生单元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而长期内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的正向驱动效应明显放大,且共生单元呈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科技创新的累积效应明显,共生基质、共生平台和共生环境始终对科技创新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共生网络的正向驱动效应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特性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Brusselator模型的科学转译,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的判定模型,基于2013-2017年面板统计数据,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并未形成,但数量在逐年上升,且当某一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在某一年份出现耗散结构后,在接下来的一段周期内会保持耗散结构现象的连续性;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整体有序性程度和整体有序性提升潜力均表现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形成耗散结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全面性、灵活性、互动性和协调性四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创新引领发展对培育和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出新要求,需要准确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传统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进行改进修正,采用PCA分析法对生态因子赋权以解决评价指标共线性问题,提炼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协同性、演进性与成长性、可持续性等固有特征,从特性角度重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对省域和城市两个不同层次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研究表明,模型与指标适合评价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要注重久久为功,突出新增长极,形成内生动力,促进创新行为者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4.
苗红  黄鲁成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101-103
文章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并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对应的生态学含义。  相似文献   

15.
张坚  吉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19-26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 Ⅴ对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的CSSCI、北大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发表的关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且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和生态位等方面;结合区域特点、生态学特征以及利用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研究是未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有效运行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助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创新价值链视角进行框架切入,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014-2018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展开实证测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在2014年到2018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局面,年均增长9.7%,2016年后技术效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到了规模效率变动的影响。(2)我国东部地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更趋近于最优化前沿面,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省际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各省份间的技术变化指数差异较大,各省份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呈现相近趋势。(3)各省际区域对不同资源投入的敏感性程度不同,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新投入资源冗余或分配管理不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观的技术创新范式已为学界所认可,而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及研发本地化则有利于区域创新生态的形成、转型与升级。对外资企业在华研发网络布局进行调研;借助质化研究及扎根理论分析,通过数据的三级编码提炼出在华外资研发生态网络特征、生态嵌入及其与自主创新生态依存共生、协同演进的核心范畴;揭示了外资研发克服约束条件实现产业生态、商业生态和文化生态嵌入的路径;构建外资研发生态与区域自主创新生态的共演模型,刻画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双重子系统”协同演化的内在规律。提出有助于研发机构网络管理及政府生态创新政策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和技术环境的视角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指标体系,并甄选生态位评估模型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指标进行测算。选择中国部分区域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中部地区居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TRIZ理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TRIZ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TRIZ理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和建设目标与原则,探讨了基于TRIZ理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基本结构和各子平台的功能,以期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建构提供具体的思路,加强学校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确判别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Lotka-Volterra模型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价体系;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7-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生产经营水平、研发创新活动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协同关系两方面,给出了中国大陆31省市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估结果和优化对策。 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总体态势较好,不同类型省市的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经营水平差距悬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断提升研发创新活动效率,并促进研发创新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发展,是相对落后省市改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为我国不同类别省市优化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