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贾平凹、余华可以看作是新时期中西语境交汇中向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寻找写作资源的两个代表性作家。在小说的深度建构上,前者侧重于站在和谐的文化立场上对中国小说深度模式进行着一种正向的建构,后者则以暴力的方式进行着一种反向的建构。这两种方式对于中国小说的深度建构有着互文性功效。  相似文献   

2.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这些叙事特征都从某些侧面拆解了王朔小说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 ,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 ,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 ,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 ,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这些叙事特征都从某些侧面拆解了王朔小说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元素和审美的深度结构,游戏建构了中国幻想小说的思想内容、叙事方式。小说以儿童或儿童式人物在五种游戏语境中的"追寻"游戏为核心,通过对权力意味下的童年的游戏性重构,在对以成人文化为主导的权威意识形态的消解中,确立了一种以想象力、生命感为内涵的新的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5.
从文体上来讲,毕飞宇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将人物的心灵以日常化叙事的方式展开,在不同人物心灵的缓缓流动中完成对整部小说的建构.这是一种堪称为从心灵出发的日常化叙事方式,具体体现在小说的叙述结构、叙述节奏以及细节描写当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的民族文化形式的理论探讨长期停留在语言的表层,缺乏对于语言的内核即思维方式的深度挖掘。当代小说理论建构经历了借鉴苏联、西方的两个时期,苏联模式的高度理性、西方模式的极端非理性的思维方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并未真正对接。而整合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才是中国传统小说思维方式的待色,而这又符合世界文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梦想为立足点,运用独特的记忆写作的方式,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属己的小说诗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据了一个虽不曾大红大紫却绝对不可或缺的位置,也为当代中国小说的艺术殿堂贡献了一个鲜活而独特的艺术个例.  相似文献   

8.
宗璞有关"变形"的小说是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之下宗璞的"变形"母题的小说呈现出了自我的特质,"变形"仅为一种叙事的策略,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建构起了宗璞小说的价值意义。本文试从西方文化影响下"变形"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中国文化影响下"变形"价值建构的生成,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审视宗璞小说中"变形"母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正是在"像"与"不像"之间,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文体形式,试图突破中国传统小说创作体式中所存在的"套"或"型",加以尝试和创新.这一相当独特的小说谱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与杂糅性,较为自觉地承传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华:意境的感受、营造和表现.在对人生的审美追求上,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的构成及内蕴与中国哲学和民间文化密不可分.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小说建构、在视野选取方面将传统中西方小说中重要的因素:"时间"与"空间"凝固化、静观化是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较为突出的文体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曾盛极一时.然而,追根溯源,则可一阅“五·四”时期它的发端.本文在比较宽泛的范围内,从表现对象、深度,以及结构模式、叙述方式等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意识流小说作了较全面的比较,力求寻觅到一点规律性的东西,裨益于创作繁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为坚信社会主义打开了一扇窗户,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给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在改革开放创新实践的整个过程中,邓小平都以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社会主义进行毫不含糊的守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目标的战略预期,构成邓小平对改革开放过程进行战略设计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我们提供了榜样,他阐述的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战胜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当代欧美华人女作家的自传体文学创作无论在对社会生活表现的广度上还是对现代人心灵开掘的深度上都有所突破,远远超出了自传体或者女性题材的限定。作者在对东西方文化的反思中完成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直面,经历了民族视角和世界立足点之间的徘徊,最终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了自觉的定位——以文化边缘人的身份坚持写作的“第三空间”。她们的创作无论对于纠正、完善东方文化在西方的镜像,还是对于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坚冰,发展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遭遇"话语霸权".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后殖民文化"的提出,提醒人们关注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东方文化后殖民化的"受虐"."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是性别问题与民族问题在不经意之间所产生的异质同构的关系.本文以中国女性导演和中国电影作为平行切入点,既审视既往中国电影和文化中的性别书写,也关注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认为处于双重焦虑下的中国女性与中国电影应主动走出"目光的樊篱",使女性拥有话语的权力、中国电影重新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桃的种种特性使其在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了对桃的灵物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信仰,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桃文化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建筑同文学和艺术一样,是一种文化。既是文化,就必然具有文化的特征。可读性和耐看性是衡量文化水平的基本尺度。建筑创作应扎根本国土壤,结合中西先进的创作手法和传统风格进行发挥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文化建设观,反映着他现代的民族的文化视野,其出发点在改革他面对的文化和人生的痼疾,推动中国文化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他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贯穿着他的“立人”的理想和精神解放的历史欲求。他当时召唤“精神界之战士”出现,包含着对传统的现代性和启蒙现代理性的批判。研讨鲁迅的文化建设观及对现代性的反思,对于当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性格向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昭示了道德人格建设的方向。作为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特立独行的悍将,高举“立人”和“张灵明”两面大旗,用科学理性的工具向貌似仁慈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事着破坏性的建设工作,体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博大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思想家风范。  相似文献   

19.
汉字系统内部形、音、义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构形理据难以显现,促使汉字使用者在理据意识的驱使下对汉字进行理据重构。理据重构的动因,从构形学角度看,是由于汉字构形系统要求据义构形,形义、音义协调统一;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是因为所指(即汉语系统)和能指(即字形)协调统一性受到破坏和回归统一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