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倦怠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访谈和观察。对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解决教师工作倦忠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工作倦怠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和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衣研究参考国内外研究威果,利用自编量表,研究西部省份贵州省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研究其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育质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刘丽 《时代教育》2007,(10Z):17-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受到社会日益关注。本文介绍了工作倦怠概念的界定以及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教师工作倦怠调查问卷,从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无效能感三个维度对部分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医学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全省某次教师会议358名河南省高中教师施测核心自我评价问卷,组织认同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对河南省高中教师工作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和组织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梅敏君 《教育探索》2006,(2):112-113
对36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工作倦怠状况测量,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倦怠状态,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的倦怠得分的平均数明显比初中教师要高,这与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高中教师的升学压力较大有关。降低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措施:(1) 要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工作倦怠;(2) 社会对教师持合理期望;(3) 提高教师的待遇等。  相似文献   

8.
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干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Maslach和Jackson(1982)将工作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犬儒主义的态度;个人成就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助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冲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使其工作和情绪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工作倦怠的含义与症状分析入手,重点从职业特点、工作量、角色冲突、人际支持、资源、信息和控制感、公平感、组织结构等情境因素与人口学变量、人格特征等个人因素两方面解析了高校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缓冲策略。  相似文献   

10.
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工作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关注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消极影响、产生的根源与措施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77名江西省中学政治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状况;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教师工作倦怠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范围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工作倦怠的表现有三个方面,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工作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将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工作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过度应激反应,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对来自各个方面压力和事件所产生的累积的过度反应。总体上分析,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存在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教师工作倦怠的防治可以从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师个人管理两个层面展开。学校应当采取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积极预防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教师应当在意识到自身处于负性的情绪和倾向时,通过主观的调适,化解这种不良倾向,转而形成正向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工作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与组织特征、角色冲突与角色压力、控制感与学生问题、学校组织气氛以及教师个体的人格等因素都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变量。针对教师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缓解与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成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红斌 《教育科学》2005,21(5):41-45
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产物,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对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与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时中学政治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政治教师的工作倦怠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经普遍性地存在。最主要表现在低成就感,接着依次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等方面。(2)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3)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与社会时政治课学科的偏见、繁重的教学任务、竞争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诸多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大小、教师的控制感、教师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教师个体人格因素以及学校组织气氛和学生的纪律问题都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缓解与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国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主要涉及服务性行业,现以80后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旨在了解80后员工工作倦怠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研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问卷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专业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都存在一定问题;多数新任教师的发展意识不强,在专业理念方面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新任教师认识到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但职业学校为其准备的专业能力提升平台不够畅通.从教师自身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两方面分析,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关注较少、学校管理体制和氛围不佳、社会公众期望和认可度低、学生素质较差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体成就感降低。通过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了解倦怠的后果,进而提出降低工作倦怠的对策,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工作特征因素和个人特征因素两个方面入手,对工作量、角色冲突、资源和社会支持、控制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诠释。  相似文献   

19.
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根据对成人高校教师的研究发现,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等都会引发工作倦怠现象的发生。为此,应积极地从规划教师职业生涯、科学设计工作内容、建立公正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谐人际关系及教师自我心理调节等方面采取应时策略,以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结合国外工作倦怠研究及进展情况,对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性介绍,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